“断供”轮到我们了?一夜之间,技术列强怎么是我们自己了?
曾几何时,“芯片断供”、“技术封锁”是美国人悬在中国科技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隔三差五就来恶心我们。独立自主,然后是技术上自主可控成为我们新追求。
昨天商务部的一纸公告,仿佛是瞬间改写了剧本,那个掌握着关键技术命脉、开始主动设置“规则”的列强,突然间,竟是我们自己了。
这次关于对稀土、高端芯片、半导体设备及锂电池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绝非简单的贸易政策调整。这次清晰地宣告中国在关键战略领域完成了从“受制于人”到“手握王牌”的身份转变。这份公告背后蕴含的深意:
第一,守护工业味精,我们从卖资源到控技术、管设备,已经今非昔比了。
公告明确,我们对稀土相关产品、提炼技术和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出口管制。宣告我们早就不是单纯出口稀有矿产的“资源卖家”角色。
当前稀土之所以珍贵,其实不在于中国分布矿产、中国只是占50%的采挖量,而在于极其复杂和具有环境代价的提纯与加工技术,中国其实占有高端稀土产品90%以上份额,就是我们提炼技术独步天下。
中国经过数十年积累,已建立起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的稀土产业链。如今,我们不仅要管制稀土产品,更要管制“点石成金的手指”(技术与设备)。这意味着,任何国家想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将面临巨大的技术壁垒,短期成本是高昂的。
第二,稀土用来和美国设备对攻,锁定制程命门,为高端芯片发展装上“安全阀”。
公告指出,对用于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逐案审批。这精准地卡在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更先进制程演进的关键节点。14纳米是先进制程的门槛,而256层3D NAND闪存则是未来存储技术的方向。此举意味着,欧美日韩及台湾的芯片制造商和芯片手设备制造商,若想利用中国的设备或材料来攻关这些尖端领域,必须向中国报备并获得批准。这无疑为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追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空间,也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去中国化”企图设置了一道高高的门槛。
如果某些公司听了美国人命令不出口中国产品,那么他们也如果生产产品,不是美国人的话才是要听的。
第三,学习美国,建立“长臂管辖”,技术主权的延伸。
最具震撼力的一点是,公告规定体现了一个意思,就是境外不能随意转卖审批出口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境外组织利用中国原产的稀土技术或设备生产出的稀土产品,再出口到第三国,也必须经过中国审批。 这堪称中国版的“长臂管辖”原则。
它意味着,一旦你用了中国审批出口的技术,那么由此技术产生的“后代”产品,其全球流通的最终决定权,仍将部分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不仅是对知识产权的强力保护,更是将中国的技术标准与规则影响力投射到全球产业链的尝试,是技术主权的一次强势延伸。
第四,保护新能源车产业链,亮出电动底牌技术,巩固新能源汽车的王者地位。
在对稀土和芯片出手的同时,公告还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实施了出口限制。这直接指向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革命的核心,动力电池。中国在全球锂电池供应链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矿产到材料,从电芯到整车制造,形成了无与伦比的产业集群。限制关键材料的出口,既是保护核心技术和供应链安全,也是在提醒世界,特别提醒欧美日,想要发展电动车,就无法绕开中国。这是我们赢得新能源汽车革命的最强“杀手锏”之一。
总体上商务部的这份公告,是一次深思熟虑的“亮剑”。它基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巨大的市场、持续的研发和完整的产业链所积累起的、不容忽视的技术实力。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科技博弈中,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规则接受者”,转变为一个拥有主动权的“规则参与制定者”。
有点,“突然间,技术列强怎么是我们自己了?”,全球科技的棋局,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作者:前HR本人;来源:前HR随笔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