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假期时,刷到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陕西一名29岁的新郎在婚礼举行前的一个小时,毅然、决然的跳进了滚滚的河里;虽经多方援救,新郎最终还是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因为至今没有看到官方发布的详细通告,就把我刷到的相关信息总结一下,还原一下事发的经过。
新郎周先生和新娘结识多年,双方商定于今年的10月3日举行婚礼。有人写文章说周新郎是西安的一名教师,也有人说新郎是一名研究生,总之就是一名条件不是很好、但也不差的青年。
10月3日上午,新郎和新娘都按时出现在了准备举行婚礼的酒店。10点左右,新郎突然从酒店里跑了出来,跑到附近的一座大桥上,纵身跳入了河中。
随后网上出现了各种各种的传言,有说新郎妈妈也跟着跳河了,已被辟谣。更多的传言说是新娘临时加价,导致周新郎情绪失控。但此种说法未有任何证据证实。
在10月4日官方的通报中说的原因是“因婚礼琐事”导致的情绪失控,但通报出来后,更多的人还是怀疑和彩礼有关。为了打击谣言,当地警方还拘留了3个人,被拘留的人都无一例外说新郎跳河的原因是被临时加价导致的。
而新郎的父亲在接受媒体时说:“很多事情,种种原因。”目前新娘方面没有人出来说明新郎跳河的原因是什么,但官方已经明确说不是因为彩礼导致悲剧的发生。
具体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周新郎跳河,估计也只有他本人清楚;但清楚的人已经无法发声。不清楚的人,却在进行各种妄自猜测;在我看来,很没有必要。
首先说明,这的确是一个人间悲剧,但却不是刑事案件。但因为在欢庆的日子里发生这么悲催的事情,确实让很多人心生疑虑,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成年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掰扯起来,一定会引起很多琐碎的事情,不知道后续的舆论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逝去的人能复活吗?只不过给活着的人平添许多痛苦而已。
现在既然新郎的家人都不愿意过多谈论此事,我们何必要穷追不舍呢?难道新郎的父母还不够痛苦吗?如果这其中有什么冤屈,我相信新郎的家人会出来发声的。在官方已有通告的情况下,再穷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哪一个,就有吃人血馒头之嫌了。
当然并不说我们不能说这件事,而是要知道这件事的重点在哪里?很多人为什么想当然的认为是彩礼、临时加价造成的?还不是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常言说: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陕西离我们这儿太远,当地的风俗怎样样,我就不妄加揣测了;就聊聊我们当地的婚嫁现象。
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们这儿的90后、00后独生子女或两个的是主流。所以家庭对子女的托举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家庭为了孩子婚嫁是可以掏空家产的。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观的现象,尽管新婚的男女双方收入都不高,结婚时直接就进入了有车有房的生活。
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这么有托举力的,也不是每对新人都能直接过上有车有房的生活。众所周知的原因,男多女少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不用女方要,男方自己争着就把价码抬上去了。
说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相亲小事,各位就只当看个故事吧。事一,某女春节回家,媒人安排见了很多青年,某女对其中的A男和B男有眼缘。
某天某女感觉无聊,想出去转转,就先给A男打了电话;A男大喜,打扮一新后骑着自己的两轮电车就去接某女。谁知某女出门看到电车后,推说自己突然不舒服就回家了,搞的A男一脸雾水。
某女回到家后,又给B男打了电话,B男立刻开着家里买的新车去接人。两人跑到隔壁城市转了一圈,顺利发展成恋人关系。我们能因此指责某女吗?都是陌生人,都是相亲认识的,选择一个条件好的不正常吗?
事二,某医生的儿子在一个不好不坏的单位上班,因性格内向多年未恋爱成功。本来医生也并未放在心上,谁知竟有风言风语传出,怀疑其子有什么缺陷。
医生怒之,斥资先买了一辆奔驰车给其子代步,又在某闹市街给儿子买了一个门面;结果儿子从相恋到结婚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儿子还是那个儿子,从滞销到抢手的转变从来不是儿子自身的原因。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呢?我们这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社会发展到这儿了”。
现在的普通青年,想靠自己的力量买车买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工资超过5000都算高工资了,面对5、6千的房价,确实无能为力。而父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打光棍吗?虽然我们都在痛斥着高彩礼、高房价,但不还是骂着入局吗?不然,还能怎么着呢?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很多00后对婚姻没有欲望了。我身边熟识的人中,有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的婚房早就准备好了,但孩子就是不结婚呀。每天下班了打打游戏,或和朋友喝个小酒,就是不提找女朋友的事。
还有一个朋友其女儿长的可以说是肤白貌美大长腿,个人工作能力还很强,收入在当地绝对属于高收入。但就是这么优秀的女青年,快30岁了,至今不交男朋友。倒是经常出去旅游,日常消费也很高,把家长急的一头火星子,但就是没有办法。
这么多的乱象,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但我知道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就在国庆节前夕,本地紧挨着城市的某乡中又被整体裁撤了一个。原因无它,学生太少了,撑不起一个中学的门面了。
这是在中原大地,不是偏远的东北,你能想象吗?数万人的乡镇竟然撑不起一个中学,这才是需要我们注意和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年轻人生存不下去?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才是现在面临的头等大事。
文章来源于少年曾经 ,作者平凡人观世界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