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5年9月15日胡塞武装最新消息,在以色列2025年9月10日对也门发动的空袭中,共有31名媒体工作者死亡。
据法新社2025年9月15日报道,一名联合国专家指责以色列蓄意针对记者,企图掩盖“种族灭绝”罪行,并警示当前加沙地区的战事是有史以来媒体工作者伤亡最惨重的冲突。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报告人艾琳·汗在日内瓦对记者表示:“记者被杀害、被噤声……正是为了掩盖种族灭绝。”
她指出,联合国最新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史无前例的袭击、引发战事以来,加沙地区已有至少252名巴勒斯坦记者遇难。
艾琳·汗表示,这一数字使加沙冲突成为“有史以来记者伤亡最惨重的冲突”,并警示称“这一数字显然还可能上升,因为我们每周都会听到更多记者遇害的消息”。
她强调:“目前在加沙遇难的记者人数,已超过两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记者遇难人数的总和”。
作为对比,她提到自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境内仅有14名记者遇难;而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冲突中,遇难记者人数也仅为“数十人”。
艾琳·汗是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独立专家,其言论不代表联合国立场。她坚称,加沙地区许多遇难记者是被“”蓄意针对的。
她表示,这些记者“因从事揭露当地暴行、罪行与种族灭绝行为的工作,而被故意锁定并杀害”。
2025年9月16日,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种族灭绝罪行。
通过近两年的调查,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以色列当局和以色列安全部队犯下了《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所定义的五种种族灭绝行为中的四种,即杀害某一群体的成员;对该群体成员造成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伤害;故意破坏该群体的生存基础,使该群体全部或部分遭到毁灭;阻止该群体生殖繁衍。
报告说,以色列当局的明确声明以及以色列安全部队的行为模式表明,这些种族灭绝行为的意图是全部或部分消灭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委员会认定,以色列应为加沙发生的种族灭绝事件负责,以色列当局最高层策划了近两年的种族灭绝运动,且未能阻止和惩罚种族灭绝事件。
在认定种族灭绝行为的过程中,委员会审查了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包括杀害和严重伤害大量巴勒斯坦人;实施全面封锁,包括阻止人道主义援助导致饥荒;系统性地破坏加沙的医疗保健和教育系统;实施系统性的性暴力和性别暴力;直接针对儿童;对宗教和文化场所进行系统性和大规模的袭击;以及无视国际法院的命令。
委员会认定,以色列当局无意改变其行动方针。委员会敦促以色列政府立即履行其国际法律义务,包括终止加沙地带的种族灭绝,并全面执行国际法院的“临时措施”。
2025年 8月25日,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的纳赛尔医院连续发动数轮袭击,造成包括5名记者在内的至少20人死亡,其中就有路透社的摄像记者胡萨姆·马斯里。
以军在袭击后的声明中称,他们打击的是“哈马斯在医院内安放的摄像机”,“打击基于情报和军事必要性,目标是为了‘消除威胁’”。
2025年9月26日,路透社发布长篇稿件,对比了以军无人机在袭击前拍摄的目标影像与遇袭记者的工作现场照片,证明以军打击的所谓“哈马斯摄像机”正是胡萨姆日常工作用的摄像机。路透社还列举了事发当天多位证人的证词,以及美国军事专家对攻击现场的分析,控诉以军对在纳赛尔医院工作的记者的袭击是“蓄意为之”。
2025年8月10日晚,半岛电视台记者阿纳斯·谢里夫等5名记者在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中遇难。据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2025年8月11日凌晨发表声明表示,截至目前,加沙地带因以军军事行动死亡的记者数量已达237人,呼吁相关国际组织对以色列行为予以谴责,采取措施确保巴勒斯坦记者和媒体机构得到充分保护,并追求以方相关人员责任。
2024年1月7日,半岛电视台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西南部袭击过程中炸死该台特约记者罕萨·达杜赫。
罕萨是半岛台加沙社长瓦伊勒·达杜赫的儿子,瓦伊勒的妻子、儿女和孙子此前在以军空袭中丧生。另据报道,法新社加沙特约记者穆斯塔法·图里亚也在袭击中身亡。
2023年10月13日,以色列实施跨境轰炸导致一名路透社视频记者丧生,法新社、路透社和半岛电视台的其他6名记者受伤。受伤的一名法新社记者指出,由不同媒体组成的一个记者团在黎巴嫩南部靠近以色列边界的阿勒马沙卜采访时,遭遇以色列跨境轰炸。黎巴嫩一名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称,以色列最初的轰炸是在黎巴嫩边境一侧的巴勒斯坦人企图渗透进以色列后发起的。
2022年6月24日,联合国对外证实,2022年5月11日打死半岛电视台女记者希琳·阿布·阿格莱的子弹是以色列军队发射的。据报道,2022年5月11日,身穿印有“Press”字样的背心、头戴头盔的女记者阿格莱在约旦河西岸北部的杰宁难民营报道以色列军队行动时被枪杀,她具有美国和巴勒斯坦双重国籍。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非营利机构“保护记者委员会”(CRJ)2023年底公布统计报告称,过去两个多月在加沙地带遇害的记者人数比近几十年的每一场武装冲突都要多。
根据“保护记者委员会”在2023年12月2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造成至少69名记者与媒体工作者身亡,其中62人为巴勒斯坦籍,4人为以色列籍,3人为黎巴嫩籍。而上次在一年内记者死亡人数接近这一数字,是在2006年的伊拉克,有 56 名记者身亡。
透过每一场战争的硝烟,我们不仅能在电影电视屏幕中看到两军对垒博弈的交战态势,而且还能看到战地记者在硝烟战场上身在前线报道新闻的身影。从1854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威廉·拉塞尔随英国远征军去马耳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名职业战地记者时起,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越来越多的记者融入到战争中,以他们手中的笔、颈前的镜头、随手拍摄的手机图片视频,记录下炮火、双方对抗、仇恨、血腥、残酷以及在这些中间不灭的希望、和平……
世界著名摄影师吉尔斯·达利于2011年在阿富汗工作时,踩上了简易爆炸装置,失去了双腿和左臂。他经历30多次手术后又拿起了相机,重返战场,走访越南、老挝、缅甸、塞拉利昂等曾经备受战争摧残的国家,这意味着,他又要做很多的旅行的同时报道战地。
据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提供的数据,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记者殒命冲突现场。战地记者的生存和工作环境恶劣,既有可能遭受炮火的袭击,又有可能遭到搜身、毒打和非法关押。战地记者的敬业精神可敬可佩。
战争实践证明,深入一线报道,面临着生命危险,使战地记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2023年11月2日说,2023年全球至少已有46名记者遇害。
尊重记者权利、确保记者人身安全、维护新闻真实性自由,是冲突双方不可推卸的法律和道义责任。根据日内瓦第三公约和第一附加议定书规定,战争中的新闻记者分为一般的新闻记者和战地记者。敌对方的一般新闻记者属于平民,应按照保护平民的规定,给予尊重和保护,但以不从事“敌对行动”为限。敌方的战地记者是经其武装部队准许伴随该武装部队行进的,虽不一定直接参加战斗行动,但若被俘,即成为战俘。
(作者:魏岳江,在人民网、中华网和三剑客等新媒体平台有专栏、曾被媒体称之为国际观察员、特约评论员、特邀评论员、特邀撰稿人;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