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滑出来的时候,天是静的,风是冷的,整个广场像被谁摁了暂停键。不是音响没响,是心跳乱了节奏。它没有驾驶舱,没有飞行员,没有手势,没有人类的温度,只有线条,冷的、硬的、决绝的,像是用一块整钢削出来的。
你要说它是无人机,它却比枭龙还大一圈;你要说它是战斗机,它又冷得像不属于人的物种。最大起飞重量直逼十五吨,第二款直接咬到了歼-10C的体型线,扯掉了“模型”这层遮羞布。它站在那里,不需要多讲一句,光尺寸,就在打脸。
一个国家的空军,把“无人”做到这个级别,不是尝试,是取代。不是走流程,是断脉换血。歼-10还在天上飞,镜头扫过去的那一秒,像是一次告别。它依旧在飞,但已经不属于那个舞台了。那是给未来预留的位置。
你没看错,它的翼尖能动,后掠角咄咄逼人,尾喷口像咬牙,锯齿收敛不是花哨,是实打实地告诉你——我能巡航,而且超音速。而且久。而且稳。那些年我们追过F-22,现在我们不看它了,因为它看不懂我们这架“没人的歼型”。不是谁模仿谁,是谁绕了弯,谁直着走。
别说它是试验品,它不是。它能飞、能打、能看、能算。雷达是战斗机级别的,AI能自己排序目标、自己选择战术、自己开火。你以为无人机就是侦察和引导?它直接告诉你:不,我是第一发导弹的发射者,是第一架闯进你防空圈的“无名者”。
你想对付歼-20?不好意思,先得过我这一排“没名字”的六代无人。没电磁辐射特征,不讲人性,不会恐惧,不懂谈判。对你来说是目标,对我来说你只是任务点。
你说你先进?我们直接量产;你说你规则?我们已经不在桌上谈;你说你主导?对不起,我们已经不在你那张地图上标坐标了。
它就这样出现了,像是替我们说了一句“你们退下吧”,没有高声,没有议会,没有合约,只有“我来”。
后面一排战机起飞,它不动,只滑,只低头,只慢慢走。但你知道,它走的是下一条路线。歼-10还在转弯,它已经拐过弯、走了直线、跑到了前头。
这不是换型号,是换思维。不是更新装备,是掀掉那张空军逻辑的老地图。我们不再是“有没有”,我们是“有多少”,不再是“能不能用”,我们是“全域接管”。
而这一切,没有大声说,只有静静地让你看到——一排无人六代机,比歼-10大,比传统战术狠,比未来预判还要提前一步。这不是震撼,这是通牒。
歼-10,从此退位,不是失败,是时代不再需要它承担那个位置。
谁还在比性能参数?我们已经在比“有没有人”的系统密度。谁还在训练飞行员?我们已经在投产“无人中队”。谁还在纠结道义规则?我们已经在构建新规则。
这不是一次技术亮相,是一次军事哲学的暴力突破。我们不用说服你,你也无法阻止我们。
未来空军,不一定要会飞,但一定要敢想;不一定靠人,但一定靠体系。而中国,已经从“设计图”跳到了“滑行道”,从“研发期”冲到了“战术序列”。
我们没等你,我们也不等自己。
(作者:茯苓;来源:茯苓观天下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