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辰被免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其已不再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这一系列职务变动,必然与因董袭莹事件而备受瞩目的协和“4+4”有着直接的联系。
事件的舆论震荡并没有过去。好在官方的果断处理,以及详细而严谨的通报,让受损的信誉得以部分挽回。回溯事件,从最初的实名举报,到官方通报董袭莹入学资格造假、学位论文抄袭剽窃,背后暴露的是深层次的管理与学术腐败问题。在这一事件中,王辰身为相关院校的领导,失管失察,难辞其咎。对董袭莹的特殊关照、表扬,使得原本应是选拔人才的“4+4”项目,沦为了照顾人情与腐败的自留地,成为教育界的笑柄,让素质最优秀、品德最高尚、最有悲悯心成了互联网上被反复炒作的笑话。这种点名道姓的表扬,不是官僚主义、照本宣科能够掩饰过去的,背后一定有人情关照和权力寻租。事发之后,作为学届翘楚,本应引咎辞职,以谢公众。奈何难舍名利,最后被官方公布免职,丢掉了知识分子最后的一丝尊严。
事件让人反思,高校本应是学术的净土、育人的殿堂,然而,当权力失去监督,学术权威就可能沦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金字塔尖,原来同样藏污纳垢,只不过常人难以得见罢了。高层次人才、位高权重者,更应严以律己,管好身边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关乎自身声誉,更影响着整个高校的学术风气和教育质量。若连辅导员的表扬都能成为权力寻租的方式,分班可以收到照顾,竞选班委可以有优先资格,入党申请可以被优先接收,绩点、科研项目、保研……高校中一系列本应属于全体学生公平竞争的资源,被少数人用来谋利,那教育便失去了其应有的纯粹与神圣,教育者也失去了为人师的资格。
那样,寒门学子恐怕难有出头之日。
近年来,高校腐败问题屡见不鲜,基建、招生、学术造假等领域成为重灾区。这些腐败行为,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损害了高校的公信力,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党委的领导与监督作用绝不能弱化,必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试想,如果董袭莹依靠王辰院士的关照进入协和医院的领导团队,掌握了学术与利益交换的至高权力,会对高校乃至整个医学界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当人民的权力被少数人代理,用来滥用和谋利的时候,社会公平就会被撕成碎片扔到垃圾堆。
王辰院长被免,是对高校腐败问题的一次有力警示。这样的结果告诉全社会,不论你身处何等位置,更应当谨慎用权。这能或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促使高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让学术回归本真,让教育重新焕发出其应有的活力与希望。唯有如此,我们的知名医院、百年学府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
作者:毛粒子; 来源:毛粒子Maons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