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仪新(1911—1997年),女,广东广州人,天文学家。1932年从广州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1935年赴日本天文台实习。1936年参加了日本日全蚀观测。之后回国在中山大学任教,兼任该校天文台主任(该校是唯一拥有天文台的大学)。
1948年—1949年先后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爱丁堡天体物理台及太阳物理台进修、工作。1951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1957年至1958年曾在苏联科学院总天文台进修。后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名誉会员、国际天文协会会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参加筹建我国第一个纬度站并任站长,向全国使用部门提供地极坐标。 一般的文字介绍里,有这样的说法“五十年代同一种测定天顶仪螺旋周值的新方法”,看起来说不通顺,估计是讲邹仪新在1950年发明了一种新方法,用作“测定天顶仪螺旋周值”的。
在毛主席读过的史书里,可以发现,老人家对天文地理,还有历法等方面的知识是相当于渊博的。
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17年研制的一件天文仪器,属水运浑象,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张衡关于浑天仪的论述,后来是通过梁代刘昭注《后汉书·律历志》引述的,因为张衡的原作失传了。《后汉书》属于二十四史,毛主席精读过。这里还借用学者研究的一个成果,那是关于毛主席读《宇宙之谜》的:
1967年1月13日毛主席和刘少奇谈话时曾经推荐读海克尔的书,一种说法书名叫《机械唯物主义》,估计应该是《宇宙之谜》。1975年毛主席会见西德总理施密特时也谈到《宇宙之谜》。了解了这些内容,就不难理解1956年那次宴会上,为何安排一位天文学家坐在毛主席身边了。像钱学森这样一大批科学家,由衷地热爱毛主席,甘当毛主席的好学生,这说明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