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拼经济”成为关键词,消费被寄予厚望。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实际上,老百姓收入持续增长,并且对这种增长有确定的预期,才能够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如何让老百姓挣到钱的同时敢于花钱、愿意花钱?
如今,中国家庭的储蓄总额已经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存款当中又会有多大的比例有可能在今年转化成消费?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局长陈文玲,解读并建言2023中国经济。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在两会前夕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十余位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数字经济、稳投资、促消费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访谈/王慧 整理/王濛 审核/周小婷 刘惠】
有些房地产的盘活可能不是靠居民去购买,而是靠运营。我们可以用各种途径化解二三四线的存量房,比如说一部分可以转化为保障房,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教育培训基地等等。 对于房企,中央已经出台了“金融16条”,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 但是我认为,关键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设计。按照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和住房需求,明确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住房供给体系,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政府保证特殊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 另外,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对其要释放非常清晰的支持信号,不能让人们对房地产的预期产生反复:今天房地产可能受到政策全力支持,买房后会不会马上征收房地产税?贷款政策会不会突然发生调整?在政策预期上,必须让消费者看到非常清晰的政策走向,而且政策走向是可持续的。这样,才能逐渐地把房地产市场盘活。 此外,汽车消费也十分重要。 现在一些地方还有汽车限购,我觉得限购应该取消。未来中国的汽车消费,在供给侧可能还会发生一些颠覆性的变化。比如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替代,在5G、超算、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基础上,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后,出现无人驾驶汽车等。未来汽车供给侧产业的革命会带来全新的技术和汽车,原来的3亿多汽车存量逐渐会被替代,所以汽车的消费需求在未来的市场中也是庞大的。 第三,我们还需要关注电子产品的消费。 电子产品不仅是指传统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由于有生命周期,这些传统的电子产品不会很快更新换代。未来电子产品会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很大关系,例如现在人们对用于健康、美容等方面的电子产品需求量很旺盛。 从几个群体来说,有几个消费群体非常庞大,也非常值得关注。第一个就是老年人群体,现在我国有2.7亿老年人;第二,单身群体,有2.4亿人,因此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小型化、个人化的产品供应;第三,儿童群体;第四,女性群体,“她消费”,由“她”来决定的家庭消费占80%。 观察者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30日发布最新预测说: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2%,高出去年10月预测值0.8个百分点。多家国际投资机构近期也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您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是在哪个区间,会在普遍看衰的世界经济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文玲: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是名副其实的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尽管这几年动力有点减弱,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修复、恢复、反弹到腾飞,我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会满血复活。 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中国2023年GDP增速都有预测,分别是5.2%、 4.6%,世界银行也公布2023年整个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稳步上升至4.3%,但是我认为这些数据偏保守了一些。 如果今年的线下消费能够实现达到2019年的水平,占GDP总额的九分之一或十分之一,那么“三驾马车”里消费对经济增量的贡献就会恢复到60%以上。消费这驾“马车”如果全力开动,再加上投资和出口,我认为今年的GDP增速最起码是在6%以上。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还有很多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比如政策合成谬误。这一问题在2021年第三季度表现特别突出,但此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政策的取向和宏观调控方式进行了及时的修正。 2023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既是我们中国式现代化开局起步的关键一年,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在大国竞争中能否胜出的关键一年;也是关系到整个“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一年。我相信经过2023年经济的修复、恢复、反弹、腾飞,将会为2024年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观察者网”)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