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未散:伊以战争延续下的歼 - 10CE军售与中东地缘政治博弈加剧 - 昆仑策
-
硝烟未散:伊以战争延续下的歼 - 10CE军售与中东地缘政治博弈加剧
2025-07-08
《寰球趋势》编辑部 时评
前言
2025年7月4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内尔就伊朗拟购40架中国战机称“非常关切”,强调美正通过创纪录征兵“重建威慑力”,试图以军力迫使敌人“三思而后行”。
此番表态凸显美在战略重心转向印太之际,对中伊军事合作可能打乱其全球布局的焦虑——既担忧伊朗获先进战机削弱美以中东军事优势,又忌惮此举牵制其印太兵力部署。
一、战争持续:以色列的扩张野心与伊朗的生存危机
当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社交平台宣称“将定期对伊朗采取行动”时,伊以“12天战争”的停火协议早已沦为一纸空文。
2025年7月3日,以军在加沙城的地面攻势与空袭100余个目标的行动,彻底暴露了其“以战促扩”的战略本质——既要铲除伊朗核能力以绝“抵抗之弧”后援,又要借巴以战争的掩护在约旦河西岸新建定居点,实现对巴勒斯坦领土的永久占领。
伊朗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虽未投降,却付出了惨痛代价:40%导弹发射单元被毁、防空系统瘫痪、11位核科学家被“斩首”。但更严峻的威胁在于,以色列正利用美国“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升级与B2轰炸机远程打击的配合,构建“空袭—压制—再空袭”的循环绞杀。
伊朗没有制空权就无法支撑长期战争的现实困境,使其除了外购先进战机外,已无第二条生路。而中国作为唯一能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提供成体系空战装备的国家,自然成为伊朗的唯一选择。
二、破局之选:伊朗采购歼-10CE的战略逻辑与现实考量
技术代差的生死逆转在伊以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色列F-35I隐身战机如入无人之境,而伊朗老旧的F-14战机连起飞迎战都成奢望。
歼-10CE的引入绝非简单装备补充,其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与PL-15E超视距导弹,可将伊朗防空圈外推145公里,覆盖波斯湾至以色列北部——这意味着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行动将面临实质性威胁。
印巴空战中6:0的战绩,更让伊朗看到了这款四代半战机在体系化作战中的破局能力。
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绑定则让这笔军售超越了单纯的商业交易。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正加速向人民币结算转变,而歼-10CE的交付将强化“武器换能源”的战略闭环。
对伊朗而言,中国是少数敢与美国霸权正面抗衡的力量,购战机既是“借船出海”的战力补充,也是对“抵抗轴心”的政治宣誓;对中国而言,此举不仅打破了美俄对中东战机市场的垄断,更通过支持伊朗牵制美国在印太的兵力部署,实现“以中东制衡印太”的战略呼应。
三、霸权恐慌:美国激烈反应背后的三重战略危机
美国防部将中国称为“敌人”的表态,与对中伊军售的“高度关切”形成危险共振,暴露出其深层焦虑:
- 中东主导权的崩塌风险:一旦伊朗形成歼-10CE机群,以色列F-35的技术代差将被抹平,美国以“技术垄断+盟友体系”维持的中东威慑力将土崩瓦解。更关键的是,中伊军售与人民币石油结算的联动,正直接撬动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硬通货”的根基,这比丢失几场战役更让美国恐惧。
- 全球战略资源的调配失衡:美国正将60%海军力量投向印太,试图围堵中国,但伊朗战力提升迫使美军必须分兵回援中东。这种“两线作战”的困境,使美军在“中东石油美元”与“印太霸权”之间陷入资源分配的两难,而中伊合作恰是卡住这一矛盾的关键支点。
- 军事技术垄断的破局冲击:此前中东高端武器市场被美俄垄断,歼-10CE的成功出口不仅是中国军工的“破冰之旅”,更向全球南方国家证明“美国技术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破灭。若伊朗借此构建中式作战体系,沙特、阿联酋等国可能效仿,彻底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技术话语权。
四、暗礁密布:中伊军事合作的潜在危机与应对之策
美军直接军事干预的风险已迫在眉睫。参考美国对叙利亚化武设施的空袭模式,其完全可能以“防止武器扩散”为由,对伊朗境内的歼-10CE部署基地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美军可能打击未形成战斗力的歼-10C”绝非危言耸听,伊朗必须在战机交付后迅速完成隐蔽部署与防空火力组网,避免重蹈伊拉克“幻影战机埋沙”的覆辙。
技术安全与体系整合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伊朗若在实战中因操作不当或情报泄露导致歼-10CE技术参数被美国获取,将严重影响中国装备的出口信誉。
更关键的是,伊朗现有防空系统与中式装备的兼容性存在天然鸿沟,需中国提供包括预警机数据链、电子战系统在内的全体系技术支持,否则战机可能沦为“孤军奋战”的移动靶标。
地缘博弈升级的连锁反应更需警惕。以色列可能因伊朗战力提升而加速“斩首”行动,甚至拉拢沙特组建“中东空中联盟”对抗中伊合作,导致地区冲突失控。
中国需在外交层面联合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构建“反霸统一战线”,同时通过联合国框架揭露美国“只许州官放火”的霸权本质,为中伊合作构建国际法理屏障。
五、结语:多极化浪潮中的力量重构
伊以战争的延续,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化力量的直接碰撞。伊朗购战机是“求生存”的背水一战,中国军售是“破围局”的战略落子,而美国的激烈反应则是霸权衰落前的垂死挣扎。
当GBU57钻地弹的弹坑与歼-10CE的跑道在中东大地形成对峙时,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了装备本身——它检验着反霸力量的团结程度,测试着多极化进程的韧性,更预示着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正在血与火中孕育。唯有伊朗快速形成战力、中国做好危机预案、全球反霸力量紧密协同,才能在这场霸权反击战中为正义与和平开辟生路。
来源:寰球趋势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