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liu 肖志夫:特朗普“关税战”进入第二阶段——全面围堵中国 - 昆仑策
-
Ksliu 肖志夫:特朗普“关税战”进入第二阶段——全面围堵中国
2025-04-23
有人说,特朗普“关税战2.0”是“一顿乱棍”得罪了全世界,孤立了美国自己。其实不然,特朗普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实际上“精准打击”的只有一个目标——中国。
看上去特朗普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加征“对等”关税,其实只是“虚晃一枪”,对除中国外的所有国家延迟90天,唯独对中国加征关税实打实达到最高250%。
如果特朗普“关税战”是分阶段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通过与各国贸易谈判附加“中国条件”,即要求各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降低“中国成分”,并与美国同步对中国加征高关税,以达到全面围堵中国的目的。
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是特朗普认为美国会赢。也许因为美国已经赢过一次,那就是40年前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战。
那一次美日贸易战的起因,主要是日本通过对美国出口大量汽车和电子产品,造成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引起美国对日本的不满,从而采取关税等种种措施来阻止日本商品进入美国。双方通过谈判,于1985年9月22日签订了“广场协议”。根据协议,日本同意采取措施,包括扩大进口、降低关税和促进市场开放,以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贸易顺差。这一协议被认为是美日贸易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确实赢了。
“广场协议”是一项国际货币政策协议,旨在调整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通过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变得更加昂贵,影响了日本的出口经济。
40年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广场协议”可能是导致日本经济不振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日本经济的不振还有其他原因,如泡沫经济破裂、人口老龄化、高企业债务、缓慢的结构改革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虽然美国和中国的贸易纠纷与40年前的美日贸易纠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40年前的美日贸易纠纷主要集中在汽车和电子产品等特定领域,而当前美国和中国的贸易纠纷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技术转让等多个方面。此外,40年前的美日贸易纠纷更多地是基于双边贸易不平衡和关税等传统贸易问题,而当前美国和中国的贸易纠纷更多地涉及到地缘政治、结构性问题和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因此,虽然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也许在于今后美国与所有世界各国的贸易协议都将涉及第三国——中国。
当前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谈判,尤其是墨西哥和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美国要求对方将出口商品的中国成分降低到一定程度,例如不得超过40%。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各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几乎不可能不含中国成分。美国为了防止大量中国商品通过第三国进入美国,在和各国进行贸易谈判时,都要求对方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高关税。也就是说,各国仅同意降低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简而言之,美国要求各国在美中之间做出选择,任何国家的商品要想出口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同时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例如,越南制造的服装如果要出口进入美国,不仅需要在越南本国制造,还可能必须使用越南本国生产的布料而避免采用来自中国的布料。美国的具体办法可能如下:产品出口美国前,厂方必须向美国使领馆申报产品的成本结构,以获取“产地证明”,使领馆有权对厂方调查核实,如发现虚报造假,有权对厂方罚款或列入黑名单。
从目前越南对美国高关税的反应来看,为了不丢失美国市场,很可能尽量满足美国的要求,除了降低对美国货的进口关税外,还要配合美国尽量减少出口商品的中国成分。
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4月21日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周一警告各国不要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与美国达成更广泛的经贸协议。中国商务部表示,北京坚决反对任何一方达成损害中方利益的协议,并“将坚决采取对等措施”。
美国对世界各国的高关税“极限施压”,只是特朗普的谈判手段,其实有很大的弹性和谈判空间。
很多专家认为特朗普愚蠢,因为他向全世界宣战,把自己孤立起来。但是当特朗普发现愿意通过谈判解决纠纷的国家是绝大多数,只有中国硬扛,他立即改变策略,用贸易谈判来拉拢各国,孤立中国。
特朗普并没有低估中国的实力,他视中国为最具威胁的“敌对国家”,必须联合各国围堵中国,集中力量把中国往死里整。因此,很可能在和各国的谈判中作出让步。
目前,越南、印度、泰国、印尼等国和美国进行谈判的积极性很高。这些国家对于中美贸易纠纷的僵局都在偷着乐,认为这是它们难得的机遇。
美国和欧盟的谈判也许是今后最具关键性的节点,因为中国很希望和欧盟联手对抗美国。其实美国对欧盟所开出的“对等关税”并不很高,只有20%,除了其中适用于世界各国的10%基准关税外,和欧盟的争议只有10%。美国为了防止把欧盟推给中国,和欧盟达成协议的难度并不大,何况欧盟也愿意妥协,提出了“工业产品零关税”的建议,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对等”原则。
欧盟的人口比美国多一个亿,GDP和美国相当,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商品贸易逆差也远低于美中贸易逆差,2019年为1770亿美元。至于服务贸易,美国处于顺差地位。
从目前情况看,特朗普有可能在90天缓冲期内,和日本、越南、印度等国率先达成协议,作出“样板”,供其他各国参考。
(作者:Ksliu,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肖志夫,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