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则传闻称,改革开放伊始,领导人在谈及对美开放缘由时表示,追随美国发展的国家都富起来了。此说法的真实性现在已难以确切考证。尽管如此,“跟着美国混能致富”的观点,也确实获得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肯定,他们以此为论据,试图论证站在美国阵营的正确性。
无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部分紧跟美国步伐的国家和地区曾一度呈现出大繁荣的景象,日本、韩国和东德等皆是典型。但时过境迁,现在我们能较为清楚地认识到,追随美国实乃暗藏重重危机。以实力最雄厚的美国盟友欧盟为例,次贷危机、新冠疫情以及俄乌战争的接连冲击,使得欧盟从往昔的“座上食客”沦为如今的“盘中食材”,经济实力由盛转衰,成为美国用以“进补”自身的对象。美国审视全球局势,发觉它难以搞定中国与俄罗斯,而欧盟既拥有富足的资源,又相对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遂将其锁定为理想的目标。于是,在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作为俄乌战争重要参与者的欧盟,逐渐沦为旁观者,甚至成为被美俄双方掠夺的对象。
欧盟尚且遭遇如此境遇,其他国家的状况更可想而知。如今,越是能够为美国带来利益的盟友,越容易成为美国算计与欺凌的目标。乌克兰在俄乌战争后,国土满目疮痍,特朗普却仍逼迫其无偿向美国提供资源。美国还要求北约国家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5%,鉴于北约国家的军工产业大多集中在美国,这无疑等同于强迫盟友向美国缴纳高额“保护费”,直白来讲,就是被美国“抽血”。不仅如此,美国对盟友实施的关税政策同样毫不留情。由此可见,那些看似追随美国获得财富的国家和地区,最终皆被美国无情收割,美国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当下,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其既得利益构成威胁,故而企图集中力量遏制中国。特朗普觉得,若不大肆压榨盟友,便难以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上风。
随着美国逐步走向衰落,即便继任者比特朗普更为温和,迫于形势压力,也可能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这恰恰印证了基辛格那句著名论断:“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由此不难发现,诸如乌克兰的泽连斯基、菲律宾的马科斯,以及韩国的尹锡悦之流,皆在自蹈绝境。他们不过是美国操控下的傀儡,一旦违背美国意志,便将面临极其惨痛的后果。这些人中,多数所处之地紧邻中国周边,显然,美国妄图驱使他们充当遏制中国的炮灰。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台海的局势又紧张起来了,赖清德现在疯狂挑战大陆底线。人民不禁好奇,因为有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的悲剧历史在前,为什么赖清德还要前赴后继地向前走?要知道我们对台湾可不像俄罗斯对待乌克兰,因为台湾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因此,当我们被赖清德逼得亮剑时,他的小命就难保。可赖清德为什么明知山中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像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即便深知将杜特尔特引渡至海牙法庭风险巨大,却因背后主子施压而不得不从。毕竟忤逆主子意志,后果不堪设想。美国的这般行径,将盟友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为华尔街实施做空创造了现实条件。如今,特朗普以强硬手段逼迫日本、韩国赴美投资建厂和发展AI。在其持续施压下,台积电已打算从台湾迁至美国,致使台湾地区在美盟友中衰落态势尤为显著。
这般局面,使得“跟着美国混就能富裕”的说法不攻自破。毕竟被美国如割韭菜、宰猪般对待,无论如何都与富裕沾不上边。早在1972年,基辛格指出“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时,美国尚未如当下这般式微,却已尽显强盗本性。回顾历史,美国为谋取自身利益而牺牲盟友利益的事例不胜枚举。二战后,英国因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遭美国对其金融体系发起打击;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因半导体产业发展对美国构成威胁,便被美国加以限制;澳大利亚更是为迎合美国,撕毁与法国的潜艇建造合同。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与中国交好的国家发展得愈发蓬勃向上。在非洲曾因大屠杀而闻名于世的卢旺达,在其现任领导人的引领下,积极向中国学习、靠拢,如今已成为非洲发展态势最为良好的国家之一。在非洲,多数发展出色的国家,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堪称中国的“好学生”。
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亦是如此,除受中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外,它们如同非洲国家一样,积极拥抱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蒸蒸日上。在欧洲,与中国友好的匈牙利、希腊等国发展态势颇佳。尤其是希腊,往昔被视为“欧猪五国”之一,如今凭借成为中国在欧洲的主要物流中转地,发展得红红火火。
即便是在美国的“后花园”,但凡与中国关系融洽的国家,发展也都不错,巴西便是典型例子。如今,就连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也极为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它们深知,一旦在经济上与中国交恶,好日子便会到头。毕竟中国大陆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蕴含着无限的投资发展机遇。这种吸引力,曾经是美国所具备的,而如今正逐步向中国转移。
也难怪如今欧洲也变得务实起来,秉持“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的理念。反观波罗的海三国,因与中国关系恶化,日子愈发艰难;乌克兰不听从中国劝诫,也落得如今这般困苦境地。
当下,中国日益展现出主导世界经济的能力与资源,正全力整合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因为一旦整合成功,真正构建起全球命运共同体模式,实现互利互惠,形成如同大海洋般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这对于主导者和参与者而言,都是最佳结局。
这并非无端的主观臆测,而是有着切实依据。3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明确阐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与发展愿景。多年来,中国始终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贡献者与稳定基石,当下正全方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大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领域,敞开的开放大门必将愈发宽广,利用外资政策不仅始终如一,更将持续巩固。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坐拥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投资与消费潜力深不可测。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中国加速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使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理想实践场域。与此同时,中国已构建起相对完备的利用外资法规政策体系与工作体系,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此外,中国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宁,是举世公认的最安全国度之一。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中国拥有广阔的事业发展舞台、光明的市场前景、稳定的政策预期以及良好的安全形势,无疑是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中国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必将始终是外商心目中理想、安全且充满机遇的投资目的地。携手中国,即意味着把握机遇;信赖中国,就是坚信美好未来;投资中国,便是投资无限可能的明天。中国始终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肩负着重大责任。各方应携手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共同营造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沿着正确方向稳健前行。
习总书记的此番讲话,清晰展现出中国正全力引领各方迈向共赢发展的全球命运共同体模式,这与美国将他国视为收割对象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如今,在特朗普孤立主义的“助推”下,中国已逐步将欧洲、日韩等第二世界国家和地区凝聚于经济合作的战线之中,有望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主导全球经济体系发展的核心力量。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往昔我们羡慕他国跟随美国走向富裕,如今中国已然成为引领他国共同致富的带头人。中国向来言出必行,政策的连贯性使各国坚信,跟随中国发展,不仅能够实现自身强大,更不会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中美两国对各国及世界发展截然不同的态度,已然清晰地表明,世界格局“东升西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