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漫话“纯”与“特” - 昆仑策
-
钱昌明:漫话“纯”与“特”
2022-04-03
“纯”,即“纯正”,是指事物的本质或本色;“特”,即“特色”,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纯”与“特”,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世上万事万物,一旦形成,必需保持它的“纯正”本质。非如此,就不能保持事物“质”的恒定性。比如,对共产党来说,“共产”——就是它的质的恒定性,也就是它的“纯正”本质。共产党的“圣经”《共产党宣言》讲得明白: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如果共产党“背弃”了这一“纯正”本质,变成了建立和维护私有制的“特色”,那它还能是共产党吗?!只能说明这个党已经变质,是假货,成了假共产党。可见,“纯正”是事物特质的保证。人们理该崇尚“纯正”,追求“纯正”。然而,世上万事万物又是发展变化着的,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有了“特”;没有了“特色”,也就没有了发展。
“发展”就是“异化”,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毛泽东:《矛盾论》)
一般变化意义上的“发展”,应该有两个方向:“正向发展”与“反向发展”。“正向发展”是发展;“反向发展”则是蜕变。关键要看发展时的基础。如果是“反向发展”,“特色”不间断地与“纯正”进行着斗争,努力“扩张”着自己,不断地削弱着“纯正”。“特色”一旦超越了“纯正”,占据了矛盾体的主要方面,那时,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质变”——原事物就“蜕变”成他事物了。当然,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这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所决定的。在一事物发展的上升阶段,它的生命力足够强盛,则必然保持着它的“纯正”的本质或本色,尽管“特色”会不断地冲击它的“纯正”,但它的本质或本色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会为之所动;唯有在衰亡阶段例外。毛主席正是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为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不变,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色不变,保证劳动人民不吃“二遍苦”、不遭“二茬罪”,才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思想,以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然而,时下一些人似乎反其道而行之,热衷于片面地、不讲原则地追求“特色”,企图用所谓的“特色”取代社会主义的本色,取代共产党的本质。看来,还得学点唯物辩证法,学会全面看问题,要理直气壮地崇尚“纯正”、维护“纯正”,在保持“纯正”的前提下去探索“特色”,坚决摒弃颠覆“纯正”本质或本色的所谓“特色”。(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