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领导同志,你可不要把民情当“舆情” - 昆仑策
-
陈先义:领导同志,你可不要把民情当“舆情”
2025-09-02

时下,对领导干部来说,有一个被常用的对于群众的管理办法,那就是举凡什么群众有诉求类的事情,有什么带有对干部批评性的建设性意见,说白了,或者说对于机关有关部门的工作有什么直言批评的话,便会常常被当作“舆情”处理。你可别小看了“舆情”这样两个字,这家伙威力很大,这可是处理(或叫压制)一切群众意见和批评的灵丹妙药。
譬如,如果是网上文章的话,便会立即运用地方网络部门,利用投诉手段给你封号限号。如果是地方一般群众,便会立即给你扣上各种帽子,限制你的种种自由。如果你是网上抖音、快手之类,便可以立即在一定时间内让你不得发声。
问题是,这种杀鸡用牛刀的手段,如果针对的是扰乱社会、无中生有的事情,如果真是扰乱社会的现象,那自然理所应当,群众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很多是群众正常反映的合理诉求,比如对政府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对政府改进工作献言献策,也这样采取“舆情”两个字给与“一封了之”,难免引发群众强烈不满。群众若有不满和对立情绪,紧接着便是动用政法和警察手段,用强硬手段加以打压。百姓害怕这个呀!
这种情况,让我想起2019年一件莫名奇妙的事情。我们家乡兰考,出了优秀干部焦裕禄,此外还有他的亲密战友,一个极受人民尊敬的好书记张钦礼。他的影响和威信,给我们伟大的党争光添彩,他去世时10万百姓给他跪哭送行,死后老百姓自发为他立碑纪念,墓地130多块纪念碑成为一片碑林。老百姓自发纪念一个优秀共产党的干部,这为我们伟大的党增加无尚荣光,是党的历史上少有的事情,连古代都罕见。有人说世界上老百姓为一个共产党干部立碑纪念,几乎这是吉尼斯世界记录的罕见奇迹。2019年5月,是张书记去世15周年纪念,群众自发从河南各地去墓地纪念张钦礼。那年我写了一首题为《人民心中的丰碑》的一首长诗诗,有朗诵艺术家家准备在现场朗诵一遍,作为表达对党的好干部张钦礼的怀念之情。
这样一件事,是非常典型的人民热爱党热爱党的优秀干部的行为。照理说,有关领导应该给与支持才对。但是个别领导不这样考虑,他认为,群众扎堆纪念一个领导干部,不是民情是“舆情”。于是如临大敌,作为舆情大事件处理,当时动用当地能够动用的所有治安力量,在通往张钦礼墓地的各个路口设卡堵截。弄得去悼念的群众怨声载道,最后造成群众强烈的不满情绪。群众质问,我们去悼念一个老模范老党员,你们这样打压限制,我们无法理解,你们站在什么立场上?连外地曾经受到张钦礼帮助过的群众也一一被堵截回去。最后形成一个真正的不小事件。
本来,群众拥护我们的党怀念我们党的榜样级别的好干部,这是利用机会树立党的形象的极好机会,可是因为有关干部看不到这一点,把民意当“舆情”,硬是把一个好端端的群众自我教育机会整成了干群对立的事件。弄得群众极其反感,不仅没有遏制群众对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思念,反而每逢纪念日,群众都要自发地到墓地去怀念。这就很像今天人们不断去韶山追忆毛主席一样,其实是一个道理。一个党的干部,但凡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个道理很简单,谁都懂的。
针对把民情当舆情的普遍现象,新华社在《新华视频》发表重要文章,特别指出:现在网络已经成为表达民意、反应社情的重要渠道。但有的地方以及一些基层干部却患上了“舆情过敏症”,屁大一点事都和舆情挂上钩,群众合理诉求视作给领导找“麻烦”,又找不出词汇驳回群众意见,于是便把正常的问题放大为“风险”,立即采取“捂盖子”和“灭火”的手段加以应对。你不要小看这“舆情”两个字,这样便可以动用治安力量,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按照有的领导干部的话:“省得跟这些刁民啰嗦!”
群众如果对政府工作提建议往“舆情”上靠,群众自发学习缅怀优秀干部也往“舆情”上靠,这还算什么领导干部?“新华视评”文章说得好,如果真是“舆情”,“捂盖子”“消除声音”就能解决解决问题了吗?不仅不能解决,反而会加大问题,小问题弄大,大问题弄炸。正如新华社《新华视评》文章所说,说到底,将正常的民生诉求当作“洪水猛兽”,是干部们认知上最为典型的官僚主义,也是治理能力的最为“无能”的表现。一个能力缺陷,本领缺乏的干部,还怎么能够为人民把事情办好。其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可能也只是“过日子的难处”,其中不乏向领导诉点苦,这恰恰是我们各级领导了解民生疾苦、改进我们工作的极好机会。
但是,我们某些官员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这是给自己工作“揭丑”和“挑毛病”,是跟自己过不去,别的没办法,只有“捂”和“瞒”,有些事情“捂和瞒”又捂不住,瞒不住,于是便给群众戴上一个“舆情”大帽子,吓唬群众。一旦牵涉“舆情”,便可以压倒一切,便可以动用专政手段,老百姓怎能不怕这个。现在我们的政府机关的权威,干部的威信,党的形象,就是被这样一些错把民情当舆情的某些极其不负责任的干部一点点给毁掉的。这些家伙,其实跟贪腐一样可怕!
我们的各级干部,都应该像新华社文章说的那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网络成为沟通社情民意、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妥善地对群众关切的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反馈,合理解决。彻底摈弃将“民生疼点”当“麻烦热点”的丑恶心理。你当干部是干什么的?就是要为群众解决问题的,不然还要你干部干什么?
其实细想,群众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有些事情,干部一句暖心的话,一件暖心的事,就感动得不得了。比如,我前边说的把群众怀念优秀干部张钦礼的事情,现在的新任县委书记陈维忠就不一样了,每年群众但凡去张书记墓地去做悼念活动,便给予提供很多方便,送来矿泉水饮料,有时赶上饭食,碰上年纪大的老人,还让乡里提供热水热饭,就这样群众感动得不得了,说我们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看来领导干部也和大家一样,都是非常尊敬和怀念党的好干部的良好作风的。如此以来,干群关系融洽了,党群关系好了,上下充满一片和谐气氛。群众说,民情不是“舆情”,好话一句三春暖,好事一件记人心。群众都说,现在的干部知道民心民情。但愿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真正把群众当作父老,不要当作“管理”和“对付”甚至可以糊弄的对象。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不傻。你干一点好事,群众都牢牢记住了。你把群众正常建议当作“舆情”,群众也非常反感。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