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报纸,就是在收藏理想,收藏一份永恒的信念!”
追寻革命老妈当年的办报轨迹,参观抗战老报馆,是在“高邮”这个地方,“报”与“邮”......那可是有缘的啊! “高邮,为什么叫这名字?是否与邮政有关?”午餐时,我们一行人不约而同提出这个问题。 接待我们的年轻姑娘笑了,说应该是的,这里有个古代的驿站。
盂城,是高邮的别称,驿站由此得名。盂城驿,是明代沟通南北二京的水陆两用驿站,开设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高邮南门外。明代公文传递,随到随送、昼夜不停,夜行300里。“邮”负责传递公文信报,而“驿”负责提供船、马和食宿。到了清朝,“邮”与“驿”两者融为一体,驿站统管,盂城驿成为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目前,盂城驿也还是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现存遗址共有厅堂100多间,包括驿站、驿舍,驿丞宅、武官厅、马棚、库房、监房等,有“中国邮传活化石”之称。目前,这是中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内容太丰富,小小篇幅无法一一列出…… 瞧,这是《明代两京邮驿图》,即从南京到北京沿着大运河的驿站设置——
鼓楼——十字脊重两层的古建筑,是驿站值更守夜、站岗望、传鼓报的制高点,亦是今天盂城驿的形象标志物。
看,我们脚下便是运河邗沟码头。当年热恋中的老爸来此看望办报的老妈,从淮阴坐民船,顺运河水流南下,一夜工夫,天亮到达高邮,还看到专署的机关干部在岸上做晨操。下船的地方,一定就是这个大码头。
那年,我父亲23岁,母亲不到25岁, 风华正茂,如在眼前…… 【相关阅读】 晓雁:感悟人民战争的铁壁铜墙——追寻铁军之旅(一) (未完待续;作者系新四军老战士后代;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http://www.kunlunce.cn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