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所谓 “国民党领导全国抗战”,真就是一个笑话 - 昆仑策
-
张志坤:所谓 “国民党领导全国抗战”,真就是一个笑话
2025-08-30

当年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究竟是谁领导的,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本来是一个不存在争议的问题,但近年来却由于过于肯定国民党抗战功绩,加大对正面战场的宣传力度而发生了偏差,那就是有关国民党领导了中国全国抗战的论调再次刮噪四方,重度渲染之下,导致现如今很多人都留下这样的印象,即当年中国的全民抗战由蒋介石国民党领导进行,是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值此迎来抗战胜利90周年之际,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这是严重的历史谬误与政治偏差,事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从真实的历史出发,所谓“国民党领导全国抗战”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第一、国民党所领导的只是片面抗战,
而不是全面抗战
无论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在抗战中始终都没有改变其片面抗战的基本路线,也就是说,国民党所领导的抗战一直都是片面而不是全面的抗战,突出表现为二点:
一是没有持久抗战的战略战术,抗战前期没有,寄希望于侥幸速胜;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也没有,而是保存实力、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反攻阶段依然没有,非但不敢向敌后挺进,相反却在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下一溃千里,丧失大片国土,损失大量军队。
二是没有全民和全面抗战的路线策略,始终不敢和不能发动人民群众,依然搞抓兵抓夫、征粮征税的那一套,弄得国统区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其政治路线与政策策略同打内战时期别无二致,依然属于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而缺少起码的人民性。因此,国民党领导的抗战尽管也属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但本质上并非是人民的抗战,其军队总体上也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原因概在于此。
正因为这样,所以尽管国民党的势力看起来明显大于共产党,但由于其顽固地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所以并非是越战越强,而是养成一副外强中干黔之驴一般的可笑模样,尤其在领导能力方面,经过八年抗战非但没有什么长进,而且还变得更加腐朽堕落了,在精神感召力和思想引领力上完全不能同共产党相比,共产党的领导力远高于国民党,以致于知识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而不是重庆,著名民主人士陈嘉庚、黄炎培等心向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第二、国民党从来没有能够领导全中国,
是以领导中国抗战的说辞事实上也不成立
真实的历史情况是,国民党治下的中华民国政权只是理论上覆盖全中国,实际统治却差得很远,许多地方只名义上属民国的一部分,真实的状况则是地方土著或者军阀等势力当政,本质上属于割据势力,譬如西藏地方政权,西北马家军势力、广西桂系政权和山西阎系政权等,在这些地方,国民党的领导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在此背景下,针对这些地方的抗战,国民党也从未真正地领导起来。
更重要的是,在东三省和台湾这两个地方,国民党的领导可谓一篇空白,完全放弃了应有的职责和职能。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在蒋介石的指令下退向关内,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全面撤出东北,自此对东北三省的事情再也不管不问了。东北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反抗日本侵略的武装斗争,广大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抗日义勇军”,队伍高峰时一度达到十几万人,但这支队伍的抗日活动却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的接济与支持,只是国民党内的抗战派以及张学良等人出于同情,才或直接或间接地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就在东北抗日义勇军流血牺牲、艰苦卓绝地进行战斗的时候,蒋介石却有若干突出表现和表演:一是下达政治军事命令宣告,“侈言抗日者,立斩不赦”;二是忙着同日本侵略者妥协绥靖,为此先后签订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一步步地放弃长城、察哈尔、河北等大片国土及其主权;三是请求国联调停,寄希望国际社会主持公道。在孤立无援极度困难的状态下,轰轰烈烈的东北义勇军遭遇严重的失败,基本上被消灭干净。
东北义勇军抗日失败后,国民党更加置东北的事情于脑后,即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也是这样,除了安插个别情报点外,始终都对东北抗日事业不闻不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在中共的领导下,地下抵抗组织遍布东北大地,中共领导下的抗联扛起抗日大旗,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以最为艰苦卓绝的抗日壮举谱写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英雄凯歌。因此,东北抗日义勇军之后,东三省的抗日事业完全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而没有国民党的任何事情。
可以说,在东北沦陷的14年里,国民党基本不见踪影,遑论领导抗战。这个政府自己都主动放弃了在东北地区的抗战领导权,又何谈领导全国的抗战呢?
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台湾。作为中国被侵略割占的领土,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理应对台湾加以认真的经营,但实际做法照样是置若罔闻,国民党的领导一片空白,反倒是中国共产党时刻关注台湾。
1937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中明确提出:“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于山海关,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这是我们对准备抗战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艰难的情况下在台湾秘密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和党员,支持与帮助台湾革命同盟会、台湾义勇队等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为有朝一日收回主权打基础做铺垫。
第三、围绕全面抗战的领导权的斗争
始终都十分激烈
抗战中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在当时就不被承认,共产党不承认,国民党根本不能领导共产党。在共产党之外,其它民主党派大部分对国民党的领导也都不是真的认可认同,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也就是说,围绕抗战的实际领导权,始终都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别人有多坏,多么桀骜不驯、野心勃勃,正所谓“君子无德怨自修”,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太烂太无能了。具体表现:
一是动摇妥协。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事业中,国民党从始至终都三心二意、一直都动摇妥协,总想同侵略者有条件地绥靖媾和,实质就是变相投降。战争初期所谓的“陶德曼调停”是这样,战争相持阶段消极抗战是这样,战争后期坐享其成下山摘桃子也是这样。不妨设想,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坚决抗战,没有苏联、美国等盟国的强力外援,仅凭国民党及其所领导的武装力量,抗战的结果将不是胜利而是绥靖与投降,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国民党政权偏安一隅,就像1949年以后所发生的情形一样。简单地说,抗战中的国民党并不能代表和体现中国的出路与未来。这在当时就是许多民主党派远见卓识人士的共识。
二是内部混乱。抗战中的国民党不要说领导全国,就连自己内部也照样搞得乱七八糟,把自己的政党和队伍领导得七零八落,不断有军政大员投降日本,最严重地还发生二把手汪精卫集团集体投日的惊世丑闻,创造二战时期参战各国内叛之最的历史性记录。因此,国民党政权表面上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但本质上并非打越强、越战越勇,而是越来越糟糕,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无论是政党、政权还是其武装力量,一概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也是其后来在解放战争中仅仅三年就被消灭殆尽的重要原因;
三是对外软弱。一个坚决抗战的政权理应拥有铁一般的斗争意识,绝不屈从侵略者。但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却完全不是这样,这个政权对日本侵略者软弱不堪,“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占领东三省后,国民党政府居然还继续向日本支付过去不平等条约的赔款,继续向日本订购海军军舰和其它武器装备。全面抗战后,蒋介石仍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而且一直赔到1939年。这样的行径,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抗战接近胜利后,蒋介石政权畏畏缩缩,不敢向美国等盟友提出收回琉球,以致于美国只能自己占领琉球群岛,后来一度还沸沸扬扬地搞出个“琉球地位未定论”。不妨设想,如果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勇敢地宣布琉球群岛属于中国,战后应予归还,即便实际上未必达成,但也将给今天的中国造成十分有利的战略地位。对苏联也是这样,在美国和苏联共同压力下,国民党政权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为此签署了国民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给后来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造成极大的被动。如果历史不是这样的话,而是国民党坚决不承认外蒙独立,则无疑将给后来者提供转机契机,也会使得海棠叶版图可能有一线生机。
如此这般行径,能被认可和认同吗?其领导地位必然要受到挑战。
因此,从根本上说,国民党真的并没有领导全国抗战。对国民党而言,抗战确实只有8年,如果进一步较真的话,甚至可以说连8年都没有,只是年头上8个,中间的岁月里其实有许多空白。
当然,当年中国赢得抗战的胜利,国民党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不应否定,但也不宜夸大夸张。简单地把抗战的功劳归于国民党,将其说成是在国民党领导下所取得,任何人做这样的曲解,都值得中国人民认真地加以警惕。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