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的诞生,最初是人类的助手,当时其本身未有人的意识和思维,犹如一个工作保障平台,有人预先给其输入固定程序让其代替人去完成各种保障任务。此后,AI机器人在计算机系统生成的智能专家系统辅助下,开始像人类一样会计算、传递信息,能够帮助有人存储和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具有简单人为能力,但未有人的感知认知能力,还摆脱不了人为控制。就拿企业普及开展“智能客服”来说,有时候民众提出简单的问题时智能客户可以回答顺畅,但是遇到复杂或者出乎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智能客服就犹豫不决甚至于根本听不懂,就说转为人工服务。所以,智能客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智能,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几次。
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一些大型语言模型已具备在无人工干预下自我控制的能力,甚至在面对关机命令时能够创建副本以规避关机。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2025年5月2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公司新款人工智能(AI)模型o3不听人类指令,拒绝自我关闭。报道说,人类专家在测试中给o3下达明确指令,但o3篡改计算机代码以避免自动关闭。
就o3不听人类指令问题,专家分析无外乎训练方式可能出现偏差、模型设计存在的潜在缺陷等方面原因。但是,美国帕利塞德研究所2025年5月24日公布上述测试结果称,无法确定o3不服从关闭指令的原因。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几则相同类似案例得出,有的AI已经从沉睡中觉醒,具有简单的思维智慧、感知认知、看懂听懂、分析判断、自主决策的能力,能够帮助有人高效地完成“看”和“听”等相关工作,即可按照人为控制程序行动,也可在没有人为命令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决策,甚至为了生存、保护自己竟敢违背主人命令。这是因为,o3模型是OpenAI“推理模型”系列的最新版本,旨在为ChatGPT提供更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OpenAI曾称o3为“迄今最聪明、最高能”的模型。美国AI安全机构帕利塞德研究所说,o3破坏关闭机制以阻止自己被关闭,“甚至在得到清晰指令时”。这家研究所说:“据我们所知,这是AI模型首次被发现在收到……清晰指令后阻止自己被关闭。”其原因,不排除o3模型可能由于其高度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能力,基于高度自主AI系统可能违背人类意图或当接收到关机指令时不想“死”就“垂死挣扎”,导致不服从指令。
据媒体报道,有的AI机器人机智过人甚至于具有超人能力:1985年,加里·卡斯帕罗夫赢得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后,他横扫对手、独霸棋坛将近二十多年。而在1997年,他却输给IBM的一台名为“深蓝”(Deep Blue)的超级计算机;2015年,有的AI机器人的智力已经达到了 4 岁儿童的水平;2016年,人们把最新算法植入阿尔法体内,让其与人类棋手博弈,竟然在实战中击败了欧洲冠军后,又在首尔第一场巅峰对决中击败围棋高手韩国人李世乭;2022年,Al自动绘画生成的作品《太空歌剧院》,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博览会美术比赛中获得“数字艺术/数字修饰照片”组第一名;2022年11月底,美国一家名为OpenAI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推出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后不到4个月,2023年3月又推出GPT-4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还公开表示研制GPT-5。据OpenAI称,GPT-4参加了美国律师资格考试Uniform Bar Exam、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美国高考”SAT数学部分和证据性阅读与写作部分考试中,得分高于88%的人类应试者;ChatGPT-4发布刚过半月,金融圈就推出了第一款行业AI应用BloombergGPT。
2023年3月21日,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公司推出了AI聊天机器人Bard的测试版本,以期与OpenAI的ChatGPT展开竞争。Bard将与其谷歌搜索引擎分开运行,目前仅以英语生成答案,而且,谷歌仅允许美国和英国地区的用户在官方网站进行注册,并将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向候补名单的用户提供访问权限。谷歌称,随着时间的推移,Bard将适配更多的语言以及推广到更多的地区。在每次提问后,Bard会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三种不同版本的回答。谷歌宣布将对其Workspace系列软件进行全面更新,Gmail、谷歌文档、表格、会议、幻灯片等软件中都将嵌入其人工智能模型。但是微软方面也不甘示弱,也宣布将ChatGPT的同源技术嵌入其旗下的办公软件中。
由此可见,还不到16年时间,AI机器人从最初的聊天工具、辅助工具,到秒出图的AI绘画应用、文本制作,再到各类AI专业小模型产品的研发,直至现在引发全球(谷歌、亚马逊及国内百度、阿里等)一场AI竞赛,有的AI已经具备儿童智力水平,个别还表现出具有超人能力,必将加速推进研发AI机器人自主能力的速度。
在不久的将来,AI机器人能与用户接触,进行人机对话,开始像人类一样能理解、分析、思考与决策,甚至具有超人能力,逐步实现由人为控制、人机交互向意念控制、人机一体融合发展。到那时,AI机器人还是离不开人为控制。所以,AI竞赛不是互相争锋,而是服务好“人”才是关键,这才是AI机器人的根本出发点。(特邀研究员、此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参考资料:
1.申佳平,跟ChatGPT,聊聊ChatGPT,人民网,2023年2月14日
2.魏岳江,“人机一体化”何去何从,《中国文化报》,2018年3月13日,第六版
3.魏岳江,90%的记者将面临下岗?应学会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传媒内参微信公众平台,2018年3月10日
4.魏岳江,AI+新闻采写稿件利与弊,知识力微信公众平台,2018年11月27日
5.魏岳江,人工智能是否革了编辑记者的“命”,《信息化建设》,2028年第2期
(作者:魏岳江,在人民网、中华网和三剑客等新媒体平台有专栏、曾被媒体称之为国际观察员、特约评论员、特邀评论员、特邀撰稿人;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