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所谓“大V账号”,以“求辟谣”、“求证”等方式故意扩散谣言,甚至恶意编造一些谎言,诋毁中国几代人树立的学习榜样,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跟风,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扰乱了正常的传播秩序,让部分公众对社会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加以约束, 毁掉的将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美德。
对网络谣言的放松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有多部法律对惩治网络谣言作出了规定。我国《刑法》对以造谣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虚伪事实、编造恐怖信息等行为作出有罪规定。国家相关部门应加紧对一些经常传播不实信息的网站和微博、博客、微信账号进行深入核查,会同公安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
网络空间里,“人人都在主席台、个个都有麦克风”,这给了普通人一个发挥意见、建言社会的平等机会,也彻底改变了实体空间的信息传播规律,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土壤,因此网络空间同样要把“权力锁到笼子里”。一些“大V账号”,由于各种因素拥有了“网络特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既然有了特权,也就应该多了一份责任,就应该受到法律监督和道德约束。切“不要为一己之私,搅乱世界”,必须时刻认识到,网络空间不是自由王国、法外之地,也是要受到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的。这些网络谣言散布者,既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在客观上损害了近6亿网民的合法权益, 使大家生活在一个谣言四起、互不信任的虚拟世界。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普遍都对网络造谣进行严格管制和严厉打击。
英国积极推动互联网立法,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早在1996年,英国政府就组织互联网业界及行业机构,共同签署了首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分级、检举和责任:网络安全协议》。该法规在鼓励使用新科技的同时,要求网络服务商承担起确保网络信息合法性的责任。
俄罗斯不仅严格执行各项监管机制,加大对网络造谣者的惩处力度,而且重视与网民沟通交流,加强政府在网络中的存在和影响,利用网络澄清事实真相,争夺新媒体的主导权。
新加坡更是铁腕管控网络谣言,同时为了驳斥谣言和错误信息,政府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加坡信息地图”的网站,发布与新加坡有关的正确信息,以强化舆论引导的效果。
一些“大V”们走到今天, 政府相关部门也需反思,勇于从自身找问题。面对互联网这个新事物,我们的相关管理机构, 或者因为认识不到、或者因为能力不足、或者因为自身不硬,导致在互联网上失语,或者一出口就是一片喊打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互联网上的执法真空。
这也为一些“大V”造谣生事,牟取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高网上执政能力,避免方法简单,防止“烂尾”新闻,是遏制网络谣言频发的最根本保障。遏制和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责无旁贷、网民人人相关,必须全社会联手行动起来,共同守卫人类社会的“精神乐园”。
(《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