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黄仁勋访问中国,并且宣布美国政府已经准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芯片。这款芯片是英伟达专门特供中国的,是用于图像处理的芯片。因为中国的AI系统一直在使用这款芯片,所以美国原来就想通过英传达不向中国出售这款芯片来打击中国的AI研究与AI产品。
近年来,中国在美国的打压下,别无选择,只能自己干,自己研发AI所需要的芯片。或许中国芯片产业自身的研发走到了将成未成的阶段,英伟达有点急眼了。如果美国再不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出售这款芯片,那么这个系列的芯片就一定会全都砸到英伟达自己手里。到了那个时候,黄仁勋想哭都没地方哭去。所以在黄仁勋向特朗普遍力尽陈词,掰开了揉碎了讲述英伟达目前的艰难处境,如果中国自己完全开发出自己的相关芯片,那就是美国和英伟达的巨大损失。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特朗普终于点头批准了H20向中国出售。
对于当下的一些中国的AI企业,这款H20芯片确实来得比较是时候。至少在他们正在研制和开发的AI产品时,有了这款H20芯片,能够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那么现在就出现另一个问题。有了H20芯片可用,那么中国自己到底是否还需要研制自己的有关芯片。如果停下来,不再研发自己的芯片,那么将来如果美国再来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又该怎么办? 到时候是不是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研发? 与其将来还是要自己研发,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研发,就只用H20? 当然,有的企业会认为,现在有现成的H20可用,再继续研发既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个研发的成本肯定非常高。从市场和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如果继续研发似乎不太值得。
但是,美国与西方对我们卡脖子的行为都将是随时可能发生了。即使我们自己研发的成本再高,为了不被卡脖子,这个自我研发的工作必须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不这样做,将来我们还是要吃大亏的。
然而,对于国内某些研发AI芯片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来说,还是存在较大风险的。现在H20进来了,那么至少对国内某些AI企业来说,是不是要坚持使用国产芯片就可能不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那么国内研发芯片的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就可能出现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而且,即使研发出来国产芯片,那么AI企业如果不打算使用,那么国产芯片的市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一个是研发资金不足,一个是市场前景的不明朗,都会影响芯片研发企业的积极性。国产芯片的研发就会受到很大的阻力。那么一旦在某一天,特朗普心血来潮,依然禁止H20芯片向中国出售,到了那时我们又将如何?
况且,美国这次允许H20芯片向中国出售,就包含着要阻碍中国自己研发国产芯片的意图。美国很清楚,如果美国向中国提供了相关的芯片,中国自身的研发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至少会减缓中国研发的速度。美国实际上,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研发自己的芯片,要让美国实现一种对中国的主动地位。我要打压你中国AI产品的研发,我就不向你提供我的芯片;我要打压你中国研发自主芯片,我就向你出售相关的芯片。反正到底要怎么做,都是我美国说了算,都要由我美国来主导这个过程。这是美国的阴险之处,也是美国的恶毒之处。
有意思的是,在英伟达宣布向中国出售H20芯片后不久,中国有关方面就约谈英伟达,提出H20芯片的后门问题。美国特朗普政府甚至公开要求英伟达为他出售给中国的芯片上安插后门。这不仅仅只是明目张胆地挑衅,更是赤裸裸的下套。对此,中国当然不能容忍。估计中国政府这次约谈英伟达,对于H20芯片的销售不会带来好消息。
对于中国来说,从总体发展战略来说,我们必须自主研发我们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包括那些关键性的芯片。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做下去的。无论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必须掌握主动权。我们必须让我们的科研、生产和发展都处于主动的地位上。纵然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付出较多的成本。但相比于是否能够处于主动的地位,成本的损失就算不得什么了。
美国同样也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向中国出售芯片,会影响美国打压中国的企图;禁止向中国出售芯片,就让美国生产芯片的公司受到很大的损失,甚至影响到美国公司研发更先进芯片的技术所需要的资金,而且还会失去整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市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美是处在一种博弈的状态之中。
对于中国来说明,由于我们产业门类齐全,而且制造与生产能力又位居世界前列,所以主动权基本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我们存在的缺陷就在于个别先进技术我们现在还没有掌握,我们在这个领域里必须迎头赶上。而且时不我待,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紧迫感。所以,我们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是绝对不能丢掉的。即使现在国外向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产品,但是如果国外一旦断供,就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重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类的产品,我们必须要自主研发,而且尽量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不能为一时的利益所迷惑,而放弃在整体战略上的主动性。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过度迷信国外的技术,以为他们向我们提供的都是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而我们却因此放弃了在很多领域里的自主研发,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取。
例如关于运10飞机的研发。今天有不少文章或者当年参与的有关人员都在说,运10下马迫不得已,因为当时好多条件都不具备。这些理由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是我们想想我们当年搞两弹一星的时候,那时的困难比起研发运10来,不知要多出多少倍。但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两弹一星终于搞出来了,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一下子就增大了。如果我们把搞两弹一星的精神也放在运10的研制上面,何愁搞不成? 有些条件不具备,只要多想办法,再多努力一下,总是能想出办法来,总是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毕竟,当时我们已经搞出一台样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走,确实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团结一致,有了更大雄心壮志,完全有可能获得成功。或许,那时候的某些官员既没有今天的眼界,也没有更大的气魄。他们看到的只是问题和困难,还总想着能与国外合作,走一条简单省事的路子。殊不知,在这种高技术的领域里,根本就没有便捷的路可以走。任何依仗国外资本的想法,注定都是要失败的。这样的路子也是一定走不通的。有关方面当年想通过与麦道公司的合作,来造我们的大飞机。结果美国政府一纸命令,让麦道与波音合并,中国与麦道合作的想法顿时就泡汤了。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中国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只能坚持走自己的路,舍此,中国无路可走。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