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发布就任德国总理后的首次讲话,约45分钟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德关系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德国这位欧盟的经济巨头却在国际关系上与中国展开了一场微妙的外交博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4日,德国新总理默茨在联邦议院首次发表演讲,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为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对华政策设定新的基调。然而,这才过去没一周,德外长就将一通电话打给王毅,直言想做中国最信赖的伙伴。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1、特朗普服软后,德国电话打到北京
在这场仅有45分钟的讲话中,默茨提出,应当推动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这无疑显示出德国的新领导层正试图在地缘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南华早报》称,默茨的这些言辞意味着在对待中国的策略上,他选择了更为强硬的态度,。这或许意味着,德国将在对华关系上“主动出击”。
然而,这种姿态背后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矛盾。德国,尤其是其汽车行业,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可谓是“唇齿相依”。中德之间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德国的任何对华政策调整都显得格外谨慎。
所以,外界都很好奇,默茨一方面声称要减少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另一方面又无法忽视与中国市场的经济往来。这个“骑墙”的态度究竟能持续多久?
答案其实是不到一周!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就在特朗普让步削减对华关税后,德国新任外长瓦德富尔也立即将一通电话打给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通电话,期间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2、王毅部长对德外长提出一个要求
比起默茨宣示中德关系新立场,中国的外交步伐却显得更加稳健而理性。此次中德外长通话正是最好的诠释。
王毅在对话中,重申了中德关系的战略重要性,并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德国能够维持“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尽快解决中国电动车反补贴案。
这一沟通无疑表明,中国明确看到了德国新政府在对华关系上的微妙变化,并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寻求共同利益。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行业。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提出这样的努力。早在4月底,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便向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表达了类似的立场。
王文涛指出,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的浪潮,无疑会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德国这样一个汽车制造业大国,必然会受到影响。在全球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德两国更应该通过协商来化解眼前的分裂与对抗。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亮出友好态度,声称希望可以做中国信赖的伙伴
3、德外长亮明立场:愿做中国可信赖的伙伴
那么,中德外长通电话之后,事情是否有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对以最低售价承诺来替代额外关税的可能性表示出积极态度。不仅如此,德国方面还第一时间亮明对深化双边合作的积极态度。
德外长瓦德富尔在通话中承诺,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希望可以成为中国可靠的伙伴。
同时,他也表达了与中国一道,通过对话与协商化解分歧的意愿。这意味着,尽管德国在新总理领导下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独立和强硬,但其内心仍向往务实合作,并渴望在复杂国际事务中与中国保持一种健康的关系平衡。
别看电动汽车的反补贴案仅仅是中德关系中的一小部分,但其背后却有更深远的意义。比如说,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产业链的优化,也为中欧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契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国与生产国,德国产量仅次中国
4、中德找到“合作新常态”?
这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德两国扮演着自由贸易的积极拥护者角色。然而,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却让这种原本紧密相连的关系面临重重考验。
全球市场分析师和专家普遍认为,归因于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政策的崛起,传统汽车产业链正变得日益复杂多变。
而中国和德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出口国和生产国,供应链已经高度全球化。现代汽车制造业在全球化时代已然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所以,以关税作为手段来干预这一高度全球化的工业,显然是对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逆潮流行为。
说白了,在全球经济局势不甚稳定的时候,只有通过持续且深入的交流,才能找到共识,并把握住合作的良机。而中德显然已经认清这一点,也的确朝着该目标一步步走。
可想而知,此次对话为将来中德之间的交往铺出一条“康庄大道”,只要双方都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与战略耐心,那合作必然是友好且互利互惠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