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在日内瓦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闭门谈判,双方就降低关税、供应链协作等达成“实质性进展”。此次谈判充分暴露了美国“战术上进攻,战略上防守”的战备图谋,为我下一步谋划对美贸易战提供了参照。同时应清醒认识,美与我达成协议是其暂时抒解困境的临时举措,下步对华打压措施仍需高度关注。
一、谈判达成协议相关情况
1、基本情况。美中同时对等大幅降关税。美国4月2日之后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4月2日宣布的对中国34%关税中的24%暂停实施90天。中方也取消了对所有上述美方关税的报复性关税。等于是,双方在未来90天里都只保持4月2日和之后加征关税的10%。而且双方各自保留的关税完全是按照平等原则设置的,不存在美方加了关税,中国不得报复的任何含义。
2、主要影响。此次谈判将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以下影响:一是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双方通过暂停部分关税和取消反制措施,展现了降低贸易壁垒、缓解紧张关系的意愿,为后续谈判创造有利条件。此次会谈达成的联合声明平衡且有利于双方。二是提振市场信心。联合声明的发布让市场看到了中美经贸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国际股市对此反应积极,相关企业股价上涨。三是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磋商,这将有助于双方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避免误解和误判。
二、下步美对华遏压可能举措
美在此次贸易谈判中妥协,是其顺应时代潮流和缓解国内现实困境的务实举措,但约非中美贸易战的终点,标志着中美贸易战从简单的关税对抗,转向更为复杂的规则制定权争夺。下一步,美可能从多个领域继续对华遏压。
1、经济领域寻求新的施压点对我打压。如对中国特定产业实施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或利用国内贸易法条款,以“国家安全”等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和出口等。还可能通过金融手段,如加强对中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审查,限制中企在美上市融资,或对中国金融市场进行干扰等。
2、科技领域继续对我尖端领域实施封控。继续加强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出口管制,限制相关技术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甚至扩大到限制与中国有合作的第三方企业。如进一步限制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出售特定GPU产品。也可能加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力度,将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与其合作,还可能在国际科技标准制定中,排斥中国企业和技术,试图主导技术规则。
3、政治领域继续制造热点对我挑衅。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加大挑衅力度,如增加对台军售,派遣军舰军机穿越台海、南海,或支持周边国家在领土争端上与中国对抗。还可能联合盟友在国际舆论上对中国进行抹黑,将人权、环境等问题政治化,试图孤立中国。此外,通过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如增加军事基地设施建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对中国形成军事威慑。
4、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继续构建排华体系。鼓励美国企业将产业链回迁本土或转移至东南亚、印度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与盟友构建排他性的产业联盟,如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美国联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试图打造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体系,以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总的看,尽管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果,但美国对华遏制的总体战略并未改变。未来,美国可能会在多个领域继续采取措施对中国施加压力,但具体措施和力度将取决于双方后续的谈判进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作者:华峰;来源:“华语智库”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