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这是一个多年来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在大陆几乎全部拍成了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如《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长沙保卫战》《中国远征军》《最后一战》等等,让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家喻户晓,在不少国人心中甚至获得了比敌后战场更高的评价。2014年9月3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一文,以最早抗战、组织抗战、领导抗战、艰苦抗战、胜利抗战即“五个抗战”,如拨云见日,从五个维度雄辩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效果非常好。下面,笔者试从三条线谈谈如何把握好正面战场的评价尺度。
一是顶线:从敌后战场主动抗战与正面战场被动抗战,看清正面战场的顶线。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4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即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发布《对日战争宣言》;而国民党中央政府直到珍珠港事件美英对日正式宣战后,于1941年12月9日,即九一八事件后十年,才正式对日宣战,可见其内心的正气不足与极度怯懦。事出异常必有妖。果然,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在对高级将领的演讲中吐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也就是说,从1925年开始,蒋介石就颠倒黑白,认定共产党是其死敌,那怕是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即便进行了22次大会战,日寇也不是蒋介石国民党眼中的敌人。可见,正面战场的领导蒋介石的抗战,完全是在西安事变共产党逼蒋抗日政策与国内抗日形势高涨形势下的被迫之举。为什么蒋介石置日寇企图灭亡中国不共戴天之仇不顾,吃了秤砣铁了心似地仇共反共呢?“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一语透露了其顽固反共、做贼心虚、利令智昏的反动派原形。相反,抗战全面爆发后,共产党并没有因为只有区区几万八路军与新四军就躲在后方,而是主动开赴敌后战场,敢于在最凶残的日寇眼皮子底下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主动抗战,还是被动抗战,两者有云泥之别。所以,我们要透过正面战场国民党广大爱国将士22次大会战这个现象,看到背后的领导者蒋介石被动抗战这个本质与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