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河:华为与胖东来——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书写新篇章 - 昆仑策
-
杨昌河:华为与胖东来——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书写新篇章
2025-08-18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标识。从大禹治水的公而忘私,到孔子“仁者爱人”的伦理觉醒;从张骞贯通西域的开拓精神,到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交往;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凛然正气,到毛泽东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这些精神丰碑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今天,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华为与胖东来以其截然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的精神特质,共同铸就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这两家企业,一个以科技自立攀登世界之巅,一个以人文关怀温暖市井生活,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构建。
一、科技自立的精神长城:华为的硬核突破
华为的崛起之路,是一部中华民族在科技领域自力更生的壮丽史诗。1987年,任正非以2.1万元注册资本在深圳创立华为时,中国通信设备市场几乎被西方巨头垄断。三十余年间,华为从模仿追随到并跑领跑,从“七国八制”的困局到5G标准的制定者,完成了从技术附庸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2019年遭遇美国全方位制裁后,华为展现出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华为精神的核心在于其将“科技自立”上升为民族使命的自觉。当“实体清单”切断芯片供应时,海思半导体备胎芯片一夜转正;当谷歌停止GMS服务授权时,鸿蒙操作系统横空出世;当5G遭遇全球围堵时,华为转向煤矿、港口、制造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种“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的信念,与“两弹一星”时期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精神一脉相承。截至2023年,华为拥有超过12万项有效授权专利,研发投入占年收入比例连续多年超过20%,这些数字背后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专注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尤为珍贵的是,华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现代企业管理。任正非提出的“灰度理论”体现了“中庸之道”的辩证智慧;“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分配原则暗合“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彰显“民惟邦本”的古老训诫。华为的实践打破了西方企业理论的垄断,证明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吸收全球智慧的同时,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开创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种文化自信与创新自信的双重觉醒,正是民族精神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商业向善的精神绿洲:胖东来的人文之光
与华为的硬核科技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胖东来以其温暖细腻的人文关怀,在商业领域开辟了一片精神绿洲。这家扎根河南的零售企业,用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了“商道即人道”的永恒真理。当资本逻辑大行其道、996工作制被视为“福报”时,胖东来反其道而行之:员工每年带薪休假40天,加班罚款5000元,店长年薪可达百万;当价格欺诈成为行业潜规则时,胖东来公开商品进货价,民生类商品加价不超过20%;当服务止步于标准化流程时,胖东来员工会冒雪为顾客送修好的鞋,会主动垫付忘带钱的顾客的购物款。
胖东来精神体系的革命性在于,它将人的尊严置于利润之上,重构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创始人于东来将95%股份分给员工,实行“管理层占一半,员工占一半”的分配制度;设立“委屈奖”补偿坚持原则受委屈的员工;推行“谁发火谁买单”的“禁火令”,创始人发脾气自罚10万元。这些看似“反商业”的举措,却创造了员工流失率仅2.01%、单店日均客流8万人次的商业奇迹。胖东来证明,当企业把员工当人而非工具,员工就会把工作当事业而非谋生;当商业回归服务本质而非榨取剩余价值,顾客的忠诚就会超越价格敏感。
这种“商业向善”的实践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物质丰富与精神贫乏的悖论日益凸显。胖东来通过制度化善意,将“仁者爱人”“天下为公”的传统价值转化为现代企业伦理,为物质主义泛滥的时代提供了一剂解毒剂。其社会影响力远超商业范畴:在许昌、新乡,出租车司机会义务宣传胖东来理念,小商贩自发模仿明码标价,政府将“胖东来式服务”写入工作报告。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文化影响力,正是民族精神重建的微观基础。
三、刚柔相济:民族精神复兴的双轮驱动
华为与胖东来,一刚一柔,一外一内,共同构成了民族精神复兴的完整图景。华为面对外部压力时展现的“硬骨头”精神,与胖东来对待内部关系时秉持的“软心肠”哲学,看似两极,实则同源——都源于对人之尊严的深刻认同。华为证明中国人有能力攀登科技高峰,胖东来证明中国人有智慧构建温情社会;华为打破的是技术依附的枷锁,胖东来冲破的是资本异化的牢笼。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更根本的命题: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崛起,更是文明模式的创新。
这种刚柔相济的精神特质,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中。《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华为的进取精神恰如“天行健”,胖东来的包容胸怀好比“地势坤”。儒家讲“内圣外王”,华为可谓“外王”——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力量;胖东来可谓“内圣”——在社会基层践行道德理想。两家企业的实践共同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模式的简单模仿,而是基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历史地看,华为与胖东来的出现绝非偶然。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的层层深入。从“师夷长技”的技术引进,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再到今天文化自信的觉醒,中国正在完成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深刻的精神建构。华为与胖东来作为这一进程的产物与推动者,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创造的一系列精神典范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现代化企业的延续和继承。
四、丰碑永铸:面向未来的精神启示
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华为与胖东来这两座精神丰碑给予我们三大启示:
其一,民族复兴需要多元精神支柱。一个健康的文明体既需要华为式的技术创新力,也需要胖东来式的人文关怀力。正如一个人既要强健体魄又要丰富心灵,一个国家既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华为确保我们在科技竞争中不被“卡脖子”,胖东来确保我们在社会发展中不被“冷心灵”。
其二,中国企业能够开创独特发展范式。华为证明中国企业可以不走“市场换技术”的老路,而通过自主创新赢得全球尊重;胖东来证明中国企业可以超越“资本榨取劳动”的原始逻辑,构建共享共赢的新型劳动关系。二者的成功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叙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
其三,传统智慧具有现代生命力。华为将“慎独”“中庸”等传统智慧转化为管理哲学,胖东来将“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转化为商业伦理。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活生生的精神资源,能够在现代性挑战中焕发新生。
回望历史,每个伟大时代都有其精神标识。汉唐的开放包容,宋明的理学心学,近代的救亡图存,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今天,华为与胖东来以其独特的精神贡献,正在为这个谱系书写新的篇章。它们如同两座灯塔,一座照亮科技自立的攀登之路,一座温暖商业伦理的回归之途;一座向外拓展民族生存空间,一座向内安顿百姓日常生活。这两座精神丰碑的巍然矗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不仅在物质层面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更在精神层面完成了从自卑到自信、从模仿到创新的升华。
当未来的历史学家回望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时,华为与胖东来必将作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被历史铭记。它们证明:一个民族的真正强大,不仅在于其经济的规模或武器的精良,更在于其能否为人类文明贡献独特的精神价值。从这个意义讲,华为与胖东来已经超越了企业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复兴道路上当之无愧的里程碑。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