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国际棋盘上,欧洲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活脱脱成了大国博弈的"自助餐",这边被美国夹两筷子地缘利益,那边被俄罗斯挑走块能源蛋糕,最后还得自己掏钱买单。什么"战略自主"?听着跟菜单上的"儿童餐"似的,看着花哨,咬下去全是虚的。
一、地缘牌局里的"透明人":欧洲连说话的份儿都没了
要说这欧洲的尴尬,先看乌克兰这桌"鸿门宴"。美俄坐主位,一个端着能源大棒,一个攥着核武筹码,欧洲呢?连个正经椅子都没混上,只能蹲在餐桌底下捡掉下来的面包屑。
今年3月18号,特朗普和普京第二次通了个电话,欧洲各国领导人守着电话机等消息,结果呢?梅德韦杰夫直接在社交媒体上甩出个"餐厅梗":"这桌上就俩主儿——美国和俄罗斯,欧洲顶多是盘开胃小菜(布鲁塞尔芽菜),乌克兰才是主菜基辅炸肉排。"您说这话说得多扎心?欧洲本来想当"调停者",结果连上桌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到了8月更离谱。美国特使威特科夫和普京关起门来聊了三小时,谈的是欧洲安全红线、东欧军备部署这些要命的事儿,欧洲外交官们扒着门缝儿听,连杯茶都没混上。事后美国扔过来份"会议纪要",跟"已阅"似的,法德领导人急得跳脚,联合发声明抗议,结果被俄媒嘲成"菜市场大妈吵架"——合着您老费劲巴拉发声,在人家眼里就是噪音?
现在的欧洲,在美俄眼里就是个"提线木偶"。你说你想自主?先问问大西洋对岸的航母战斗群答不答应。
二、经济镰刀下的"待宰羔羊":钱袋子被掏空,产业被搬空
地缘上被拿捏也就罢了,经济上欧洲更成了美国的"提款机"。这两年美国的操作,简直比高利贷还狠——先给你挖个坑,再逼你往里跳。
先说能源。俄乌冲突一闹,欧洲跟着美国喊"制裁俄罗斯",结果呢?自家天然气田封了,俄气断了,转头就得买美国的高价LNG。您猜怎么着?美国LNG到欧洲的价格,比俄气贵了整整四倍!2023年欧洲光能源账单就烧了5000亿欧元,德国工厂的电费涨了一倍,中小企业成片倒闭,老百姓冬天连暖气都不敢开。更绝的是美国还搞"长协绑定",逼欧洲签新协议,未来三年必须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这数儿比美国全年能源出口总额还翻了五倍!合着欧洲不是买能源,是给美国能源企业"交保护费"呢。
再看防务。欧洲军工体系早被美国"卡脖子"了:德国的爱国者导弹芯片得从美国进,没了这玩意儿,导弹成了废铁;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弹射器技术攥在美国手里,人家说检修就检修,说延迟就延迟。俄乌冲突后,欧洲各国急着补军备,结果只能高价买美制武器——F-35贵得离谱,德国买了100架,花掉200亿欧元,够建20座医院了。美国副总统万斯还阴阳怪气:"欧洲的自主防务?就是个没发动机的空壳战车。"您说这脸打得疼不疼?
最狠的是经济收割。美国36万亿美元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怎么办?找欧盟当"接盘侠"。新《美欧贸易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美国对欧盟商品统一征15%关税,汽车这种"大件"直接干到25%-50%。算下来,美国每年能多收900亿美元——刚好够还新增债务利息的一半!更损的是,协议还逼欧盟买7500亿美元LNG(上文说过这数儿多离谱),再"投资"6000亿搞美国基建——说是"投资",明摆着是把欧洲企业的钱往美国兜里赶。德国车企首当其冲:大众被要求把35%的电池产能搬去北美,老本行汽车制造根基都快被挖没了。
还有数字霸权这一手。谷歌、Meta在欧洲赚得盆满钵满,光数字服务顺差就有1100亿欧元,可交的税连10%都不到。欧洲本来想搞数字税反击,结果谈判时被美国拿商品贸易逆差一压,直接认怂。现在倒好,欧洲企业被抽血,美国科技公司躺着数钱,这事儿闹得跟"抢钱不带脏字"似的。
三、妥协换不来和平:欧洲的"软柿子"越捏越扁
被欺负成这样,欧洲就没想过反抗?想过,但反抗起来比泄了气的皮球还软。
今年欧盟憋了个大招:拟了份930亿欧元的对美报复性关税清单,准备狠狠怼回去。结果呢?清单公布前三天,突然宣布"暂缓执行",说要"用让步换稳定"。这操作把欧洲企业气炸了——德国莱雅、赛诺菲这些巨头早就在琢磨"跑路",现在更坚定了:与其在欧洲被美国割韭菜,不如把工厂搬去美国。您看,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最近宣布削减本土产能,转而在得州建新厂;美国电动车企特斯拉更绝,直接把欧洲市场的重心从德国移到美国。欧洲的产业,就这么被"吸"走了。
更惨的是主权被一点点啃噬。欧盟本来攒了420亿欧元"战略自主基金",打算搞芯片和氢能研发,结果被美国一吓唬,全转成"对美投资担保"了。您说这钱还能用来搞技术突破吗?难喽!没有核心技术,欧洲拿什么谈"自主"?现在连"战略自主基金"都成了美国的"人质",这主权丢得可真是彻彻底底。
四、破局?难,但不是没机会
短期看,欧洲怕是还得接着被按在地上摩擦。特朗普已经放话了:要是欧盟不兑现投资承诺,就再加35%关税。这威胁跟悬在头顶的刀似的,欧洲能不妥协吗?
但话说回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欧洲不是不懂。这些年美欧矛盾越攒越多:美国偷油(页岩气抢欧洲市场)、抢钱(关税吸血)、拆台(破坏北溪管道),欧洲人心里能没点数儿?
机会也不是没有。全球多极化这事儿不是说着玩的:东盟在搞供应链韧性储备,印度在南美谈自贸协定,中东土豪也在找新伙伴。欧洲要是能把眼光从大西洋挪一挪,跟这些新兴经济体多合作,未必不能杀出条血路。
防务和能源领域要是真能团结起来,也还有戏。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老提"欧洲需自主",马克龙喊着要建"欧洲军队",要是这些口号能落实成具体行动——比如联合研发战机、共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至少能少受点美国的气。
现在的欧洲,活像个被端上餐桌的"大菜":美俄分食地缘利益,美国独吞经济红利,欧盟在中间赔笑脸、割肉。什么"战略自主"?早成了菜单上褪色的菜名,看着好看,吃不到嘴里。
要是欧洲再这么当"软柿子",今天被美国割层皮,明天被俄罗斯踩把脚,迟早有一天会被捏成"番茄酱"——连当配菜的资格都没了。
总之,刀叉已摆好,欧洲正被端上餐桌。美俄分食地缘利益、美国收割经济红利、欧盟妥协自保的三重困局下,欧洲“战略自主”已名存实亡。若不能以短期对抗风险换取长期主权重建,欧盟恐彻底沦为大国博弈的“盘中餐”。
历史从来不等人。欧洲要想不被"吃干抹净",要么咬碎牙争口气,要么继续当"沉默的羔羊"。这道选择题,他们该好好想想了。
作者:捭阖;来源:华山穹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