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6 日深夜,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降下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在这场暴雨中,村支书尹春燕和她的丈夫、党员蔡永章并肩冲向危房的身影,定格成抗洪史诗中最悲壮的剪影,这并非孤立的壮举,当这对党员夫妻消失在洪流中,他们用生命为“责任”二字作了最沉重的注脚。这对“夫妻党员”的抉择映照出抗洪一线万千党员干部的灵魂底色:危难关头,党性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无需思索的本能。
“夫妻党员”的共赴危难,是党性在家庭单元中的自然生发。尹春燕那句“这么大事儿,我必须得去”,道出了党员干部对责任的刻骨认知;而蔡永章无声的同行,则折射出党员群体“向险而行”的精神共鸣。在琉璃庙镇、雁栖镇安置点负责人武献梅昼夜连轴转的身影后,在应急调查队员单日徒步两万步的脚印里,在消防队员以身为栏的悬崖边,千千万万的“蔡永章们”正以同样姿态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这种由至亲见证、用生命验证的担当,比任何口号都更具穿透力。“夫妻党员”的生死抉择,根植于组织体系日复一日的熔铸。怀柔区 383 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能在洪峰中如臂使指,正是因为平时“三会一课”的锤炼、网格化管理的深耕、党员责任区的压实,早已将组织意识内化为行动自觉。当延庆区委负责人带队劈开泥泞之路,当北京卫戍区官兵星夜加固堤坝,这些高效协同的壮举,正是组织体系从“平时备战”到“战时能战”的生动转化,尹春燕夫妇的“必须去”,恰是这次行动中最动人的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