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传来好消息,731终于定档,9月18日上映,9.18也是一个特殊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
731终于定档让笔者想起西方历史上公开发行上映的揭露纳粹罪行的影片。以下几部西方电影作品以深刻而震撼的方式呈现了当年历史悲剧,这些电影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叙事手法,深刻展现了纳粹毒气室、人体解刨的恐怖罪恶,同时也探讨了人性、救赎与历史记忆。
1\《夜与雾》(Nuit et Brouillard, 1955),导演:阿伦·雷乃。类型:纪录片(32分钟)。内容:通过黑白历史影像与彩色战后集中营废墟的对比,冷静揭露纳粹集中营的系统性暴行,包括医学实验的片段,叙述极具震撼力。影史经典,被公认为反思大屠杀的必看之作。
2、《纳粹医生》(The Nazi Doctors, 1989),类型:纪录片(BBC出品)。内容:基于精神科医生罗伯特·杰伊·利夫顿的研究,深入分析纳粹医师如何利用“科学”名义实施暴行,包含幸存者证词和历史档案。 独特视角聚焦加害者的心理机制,探讨医学伦理的崩塌。
3、《死亡工厂》(Auschwitz: The Nazis and the 'Final Solution', 2005),类型:BBC纪录片(6集)。内容:通过考古发现、档案解密和幸存者访谈,还原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运作体系,其中详细涉及“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双胞胎实验等罪行。
4、《灰色地带》(The Grey Zone, 2001),导演蒂姆·布莱克·尼尔森,类型:剧情片。内容改编自集中营“特遣队”(被迫协助焚尸的囚犯)的真实事件,间接呈现人体实验背景。以奥斯威辛集中营为背景,讲述一群犹太囚犯被迫协助纳粹处理毒气室尸体。
5、《索尔之子》(Son of Saul, 2015),这部匈牙利电影以奥斯威辛集中营为背景,聚焦于一名被迫清理毒气室尸体的犹太特遣队员索尔。影片采用浅焦镜头和长镜头跟拍,让观众通过索尔的视角感受集中营的恐怖。索尔发现一名幸存男孩后,执意要为他举行犹太葬礼,这一行为成为他面对死亡的精神救赎。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戛纳评审团大奖。
6、《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虽然主要讲述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故事,但影片也包含对毒气室和集中营暴行的描绘,尤其是红衣小女孩的象征性镜头,成为影史经典。
7、《逃出奥斯威辛》(The Auschwitz Report, 2020),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两名犹太囚犯逃出集中营并撰写报告揭露毒气室暴行,最终阻止了更多犹太人被送往死亡营。
笔者谈几点看法:
1、西方制作发行上映这类影片说明西方社会有起码的历史是非感、正义感。直面历史罪恶反思历史罪恶是文明社会文明国家的基本面貌、底线标准、基本认知良知。直面反思历史是为了还原历史,不忘记历史,不再重现历史,警钟长鸣。731的制作背景、动机目的与上述西方反映纳粹罪行的影片之动机目的基本一致。
西方拍摄发行放映这类影片,可没听西方有什么人指责这类影片是“仇恨教育”。国内有人有观点一遇到这类反映抗日题材历史影片,就要让人低头反思不要“仇恨教育”,也没见他们对西方这类反纳粹影片说三道四什么“仇恨教育”。啧啧,双标啊。一遇到本民族的事,还是滔天受害的历史,也要摁本民族的头反思,好像本民族是施害方,是侵略者。
2、西方上述影片的发行上映有着犹太势力的强大话语权和运作力量,但也需指出与德国在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反思与忏悔有关,德国的认罪态度好是上述影片在西方发行上映的重要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而日本对战争罪行的认罪态度众所周知,且否定历史的做派也是阻挠该片上映的重要原因和阻力。当下731在零宣发、零排片中彻底边缘化。审查机制对创作者采访213位幸存者还原的活体解剖场景,被冠以因“可能引发社会不适”遭243次修改,影片上映曾被推迟。至于说到影片血腥,对中华民族而言,正是因为血腥,才更需真相,更具记忆,更加没齿难忘,铭刻于历史长河。
3、国际上对731持双标态度。日本外务省递交23条外交抗议,要求片名改为“旧日军防疫部队”并删减70%暴行镜头;好莱坞六大制片厂联合抵制其国际发行;美国国防部拒绝公开731档案,切断历史考证渠道。更隐蔽的是,日本右翼通过伪造“中国家长”身份发起模板化举报,60%举报IP来自东京千代田区。日本反应激烈源自否认淡化甚至掩盖罪行之需求。美国的双标态度是因其本身与731有战后说的清道的白的渊源,对731 的网开一面与接手材料继续“研究”。美国袒护731是有原因的,且美日联合遏制中国崛起也有现实地缘政治的考量。
国际上对影片所谓血腥的指责,其实也不必装13,在全球资讯时代你们不也是天天茶余饭后围观血腥的加沙?默许纵容血腥的加沙?
4、在此影片发行上映问题上没有软弱退缩,坚持还原历史真相之战,历史解释权之战,话语权之战,直面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不仅无错,且占据重要道德高地,反思谴责罪恶是为不让罪恶重现,教育民众,警醒人类,历史不能重演。这样的道德高地必须主动占据,如果主动放弃,何谈大国崛起,中华民族崛起?对罪恶的回避、惧怕就是对罪恶的迁就、纵容。
至于影片是否会引起观影者生理不适,儿童不宜等等,可做技术处理,或以分级分类影片处理,或限定观影者年龄等等。但自我封杀,自废喉舌,自我放弃道德高地实属不可,愧对受害前人,失责于后世,失责于来者。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