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731》撤档与东京袭击事件背后的历史叙事战争 - 昆仑策
-
周忠:《731》撤档与东京袭击事件背后的历史叙事战争
2025-08-03

2025年7月31日晨,东京千代田区神田车站,四名戴安全帽、着深色工装的袭击者手持钢管,在沉默中精准击打两名中国游客头部,随后乘车向秋叶原方向逃离。伤者未遭抢劫,袭击全程无言语交流,如同军事行动般高度组织化。九小时后,中国各地影院内,承载八年心血与千万人期待的《731》在临映前骤然撤档,银幕归于黑暗。这两起时空并置的事件——一起是血肉之躯承受的现实暴力,一起是历史记忆遭遇的系统性遮蔽——以残酷的戏剧性揭示了东亚仍未愈合的伤痕,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活。千代田区作为日本政治中枢的象征地(皇居、国会、靖国神社在此矗立),与731部队哈尔滨遗址形成东西对峙的历史镜像;袭击者手中的钢管与电影中被删减的冻伤实验铁器构成视觉呼应;而日本NNN电视台报道袭击时刻意模糊受害者国籍的手法,与日本教科书将“侵略”改为“进出”的叙事策略同出一脉。当暴力从银幕延伸至街头,历史记忆的争夺战已进入全新维度。撤档真相。资本和日本的双重阻挠,形成被“血腥争议”遮蔽的多维博弈,所谓“180万家长举报导致撤档”的叙事,实为转移视线的烟雾弹。深层阻力来自三重结构性绞杀:不知何故影片始终未获国家电影局颁发的“龙标”(公映许可证),全国影院既无排片计划也未收到硬盘拷贝,技术性撤档实属必然。片方以“全球预映”模糊公映概念,实为规避资质缺陷的无奈。资本与审查的双重绞索。中影主控的《南京照相馆》提前一周抢占38%排片,收割8亿票房,而坚持独立制作的《731》在零宣发、零排片中彻底边缘化。审查机制则陷入两难——导演赵林山抵押房产、采访213位幸存者还原的活体解剖场景,被冠以因“可能引发社会不适”遭243次修改,历史真实性被维稳逻辑持续稀释。日本外务省递交23条外交抗议,要求片名改为“旧日军防疫部队”并删减70%暴行镜头;好莱坞六大制片厂联合抵制其国际发行;美国国防部拒绝公开731档案,切断历史考证渠道。更隐蔽的是,日本右翼通过伪造“中国家长”身份发起模板化举报,60%举报IP来自东京千代田区,与袭击事件发生地形成地理重合。千代田区的钢管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系统性反华排华的冰山一角:2025年上半年共发生27起针对中国人袭击事件,呈现“武器化”(钢管/棒球棍)、高频化(每周超1起)、低龄化(大学生参与率激增)三大趋势。日本执政、参政党等极右势力推动《出入境管理法》针对中国人收紧居留权;“历史真相研究会”以学术外衣否定东京审判;文部科学省新版教科书将731部队美化为“防疫给水部”,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标注为“有争议”。日本民间仇恨的合法化,社交媒体话题#中国人出ていけ(滚出去)阅读量超800万;极右组织“清扫行动”获10万联署支持;袭击者选用劳动工具施暴,暗示其自认执行“正义清除”——此为军国主义“特攻精神”的当代复魅。中日陷入历史创伤的辩证困局:中国的“记忆恐惧”。日本明火执仗反华,我们担忧过度展现暴行强化“受害者”形象,令人诧异的冲击“崛起大国”叙事,自废武功,让日本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在华渗透,干涉中国事务。害怕真实还原活体解剖激发民族对立,会重演2012年打砸日系车事件,如此驳论不可思议。Z世代在娱乐化环境中对沉重历史的疏离感。日本的“否认执念”。内阁成员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赋予军国主义道德豁免,明目张胆的否定二战罪行和成果,教科书掩盖侵略历史,培养无负罪感新生代。日本政府将经济困境归咎“中国威胁”,培养新的右翼,催生街头暴力。此困局导致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所言“记忆的义务”(真相-正义-宽恕)在三重维度全面停滞:日本拒绝真相,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全球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难求正义,没有对日本施加应有的压力,迷失在中日一衣带水的安慰中,日本的作为让东亚失去宽恕基础。解困需跳出“上映/禁映”二元对立,建立多元承载机制:我们应当依法让制度破壁,设立历史题材创作专项基金,配套分级制度(香港《黑太阳731》标注三级片),使《731》不必为“老少皆宜”自断筋骨;文化教育要作为,将731医学档案与幸存者口述纳入教材,用“冻伤实验数据用于美军研究”等史实培养批判思维。发展跨国记忆联盟,扩展日本律师联合会为袭击受害者提供的法律援助,推动中日学者共编史料集,将哈尔滨遗址与东京审判档案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当千代田区的血迹随雨水淡去,当《731》的拷贝暂锁片库,哈尔滨罪证陈列馆的断壁与东京审判的3000页证词仍在无声质问。导演赵林山抵押房产换取的胶片,凝固着3513名已知受害者的姓名;《南京照相馆》中罗瑾冒死保存的16张照片,成为审判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这些碎片共同拼接着被遮蔽的历史全貌——真正的记忆韧性不在银幕的明灭间,而在社会能否承载历史之重却不被压垮,直面黑暗却仍持守人性。这血腥七月给予东亚的终极警示,恰如幸存者遗言:“我们不是要你们仇恨,而是要你们看清人性深渊的深度。”(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