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军98周年。军旗,亦称“战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灵魂与象征。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首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标志着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的诞生。从秋收起义的第一面军旗到解放军“八一”军旗的冉冉升起,军旗始终紧随党旗飘扬。98年来,我军军旗迎风招展,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勇往直前,历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历经血与火的洗礼,逐步实现强大,赢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见证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硝烟战火中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征程。
“八一”军旗为什么如此鲜红?
听党指挥。党旗指向何方,军旗便插向何方,胜利便诞生于何方。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坚决听党指挥的历史。回顾98年的建军治军历程,不难发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始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自南昌起义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军队紧密相连,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98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依靠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军旗永远跟随党旗,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这是人民军队建军之魂、强军之魄。听党指挥——这一刻印在战争年代全军官兵灵魂深处的鲜明标记,穿越历史烽烟,始终熠熠生辉。
敢打胜仗。人民军队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无数辉煌战绩。从长征路上的千回百折,到敌后抗日的血战到底;从解放战争的横扫千军如卷席,到抗美援朝的“打败美帝野心狼”;从建设年代的激情燃烧,到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再到强军兴军的再出发,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已从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速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柱石,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规模更精干、编成更科学、布局更优化,体制、结构、格局、面貌焕然一新,不仅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而且走在时代前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心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始至终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战争年代,军队为人民打天下;和平年代,他们戍守边疆,保卫家园;危难时刻,他们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从不退缩,哪里有危险、哪里人民群众需要,他们就冲锋到哪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支军队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在抗疫斗争中展现英雄本色;面对汹涌的波涛,这支军队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在防汛抗洪中彰显人民情怀,为保卫国家经济建设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人民军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才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真诚信赖和支持。
赤诚奉献。中国军人,无时无刻不在书写着奉献与忠诚。战争年代,他们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用行动保家卫国。和平年代,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在边关冷月下饱尝孤寂,在深山阵地上枕戈待旦,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灾难来袭时挺身向前,在改革调整中听令而行,这些都是革命军人牺牲精神的最好明证。从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到李向群、林俊德、张超……人民子弟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赴危难,谱写了一曲“祖国安宁我光荣,人民富裕我幸福”的奉献之歌。正因为广大官兵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才有了人民幸福、国家安全。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句歌词出自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既颂扬了革命英雄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也彰显了人民军队在战斗中所展现的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气概。战旗的鲜艳与军队的牺牲精神紧密相连,生动地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崇高品格。
峥嵘岁月铸军魂,继往开来续华章。以98年前的第一声枪响为起点,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以信仰点燃火种、以精神创造奇迹、以改革推动前行,向前!向前!向前!人民军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将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作者:韩颖龙;来源:【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