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那年,丈夫突然离世,留下两岁的孩子和一屁股债。有人劝她找个男人搭把手,她摇摇头;有人说她傻,放着轻松的路不走,偏要自己扛。
她就是董明珠,那个后来把格力做到世界500强的“铁娘子”。
1984年的冬天,对董明珠来说像没有尽头。
丈夫朱江洪走了,治病欠下的钱像一座山压着,两岁的儿子东东还在襁褓里。
白天她在南京的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处理不完的数据报表堆到天黑;晚上回家,给孩子洗尿布、做饭,累得沾床就睡。
最苦的时候,她兜里只剩几块钱,硬是啃了三天馒头。
就这样熬到儿子上小学,工资实在撑不起还债和养娃两头,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辞掉铁饭碗,去珠海。
那是1990年代初,珠海像个刚睡醒的少年,到处是机会。
她听说有家叫海利空调器厂的企业在招人,揣着简单的行李,带着儿子就来了。
进了厂才知道,这地方哪是什么“香饽饽”?
刚起步的厂子,百废待兴,她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
夏天四十度的高温,她蹲在仓库门口等经销商,后背的汗湿透了衣服,能拧出水来。
心里就一个念头:多卖一台空调,儿子就能多吃顿肉。
有次遇到个欠了42万货款的经销商,耍无赖不给钱,她就天天去堵,堵了四十天,硬是把钱要了回来。
就凭这股劲,她入职一年就从销售做到了经理。
可日子没轻松多少,要跑市场、盯报表,还要应付那些看她是女人就嚣张的债主。
1994年,格力的业务骨干集体跳槽,厂子差点垮了,别人都跑,她偏留下。
日子一天天过,格力在她手里越来越像样,从地方小厂变成全国知名的空调品牌。
她成了媒体口中的“铁娘子”,可没人知道,她办公室的抽屉里,一直放着儿子小时候的照片。
有人问她“这么多年,就没遇到过合适的人?”她总是淡淡带过。
其实不是没机会,只是在她心里,有些东西比爱情更重。 她怕再婚影响儿子。
东东小时候发烧,她抱着孩子在医院守通宵。
她太清楚,一个完整的家对孩子有多重要,可她更怕,半路进来的人会打破这份安稳。
在她看来,孩子的成长容不得半点风险,这不是固执,是母亲的本能。
她把格力当成了第二个孩子。
当上经营部部长后,她几乎住在公司,凌晨三点还在群里发工作安排是常事。
爱情太缥缈,今天好明天可能就散了,可厂房里的机器、流水线上的空调、员工手里的工资,是实实在在的。
她常说“格力就是我的命”,把命都投进去了,哪还有精力再分一份心给感情?
她更怕再经历一次失去。
丈夫走的时候,她觉得心被掏空了,那种疼,几十年后想起来还会掉眼泪。
她常想,夫妻总有一个人要先走,既然已经尝过一次撕心裂肺,何必再找个人,让自己或对方再受一次苦?
如今的董明珠,七十多岁了还在格力的岗位上。
2024年,格力利润290亿,交税176亿,她在股东会上拍着桌子说“债务不赖别人,分红照发”;员工年终奖加了2亿,没人不服她这股劲。
她当人大代表,提制造业用AI省能源;去高校讲课,说的全是实打实的经验。
儿子东东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母子俩关系一直亲。
偶尔有人再提“再婚”的事,她还是那句话“现在这样挺好”。
她把对丈夫的思念藏在心里,把对儿子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对格力的热爱融进骨里,活成了自己的依靠。
这世上有千万种活法,董明珠选了最难的一种,却也走出了最亮的一条。
(来源:“一叶知事”今日头条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