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路透社披露的一则贸易数据引发关注:美国从泰国、墨西哥进口的稀土量暴增近3倍,越南对美出口激增380%(同期从中国进口原矿飙升47%,98%最终转美),印度首次跻身美国稀土供应前十(年产能仅500吨,缺口全来自中国边境“灰色渠道”)。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去年12月对美实施的锑、镓、锗出口禁令,竟被美国通过“转口游戏”轻松破解——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美国从泰、墨进口的稀土氧化物达3834吨(接近中国过去三年出口总和),其中仅泰国Unipet公司(中国广西日星金属化工子公司)就向美狂卖3366吨锑产品,同比增长27倍;
美国GallantMetals公司更每月从中国“魔术贴标”获取200公斤镓,国际镓价因短缺暴涨200%(每公斤突破3000美元)。
这些“异常增量”的源头,直指中国战略资源被非法“洗标”转口的黑色链条——部分中企沦为“内鬼”,将锑、镓、锗等关键矿物输送至美国军工体系。
中企“内鬼”现形:伪报、夹藏,稀土流向美国军工
2025年4月,广东“粤华稀土”案首度曝光:该企业实控人为某央企前高管,利用职务便利掌握监管漏洞,2023年至2025年3月间,以“陶瓷釉料”“工业废料”名义向越南出口17批次货物,实际掺杂2300吨氧化镝、氧化铽等中重稀土。经越南简单加工后,这些稀土最终流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机生产线。其操作手法包括伪造检测报告、贿赂报关员修改编码,形成“国企背景+民间资本”的利益链。
类似案件在锑、镓领域持续上演:
广西日星金属化工的泰国子公司Unipet,作为中国母公司“左手倒右手”的工具,半年内向美出口3366吨锑产品(泰国本土仅2家冶炼厂,其中一家今年4月才复工);
美国GallantMetals公司CEO帕克直言,其每月从中国获取200公斤镓的手法,是将镓伪装成“铁矿石”“锌锭”甚至“艺术品”,经第三国转运美国——物流公司为避查仅小批量运输,但高利润(镓价暴涨200%)驱使下,铤而走险者前赴后继。
此外,2025年5月,深圳海关破获家族企业走私案,查获300吨伪装成瓷砖胶的钕铁硼磁粉;江苏某磁材企业将120吨含高纯度稀土的钕铁硼废料伪报为“废旧金属”,经马来西亚转至美国,用于导弹制导系统;
内蒙古某矿企与东南亚“皮包公司”合作,以“矿石代加工”名义将3000吨中重稀土原矿转运越南,借美墨加协定低关税入美。这些中企为短期利益,将国家战略资源“卖”给美国军工体系,成为危险的“内鬼”。
“内鬼”作案手法:专业化黑色链条
中企“内鬼”形成环环相扣的走私网络,手法不断升级:
- 伪报瞒报:将稀土粉末混入塑料颗粒、陶瓷釉料,按1:5比例规避抽检(如粤华稀土);或直接将镓伪装成“铁矿石”“锌锭”“艺术品”,利用海关对非稀土产品的监管盲区。
- 夹藏走私:在集装箱夹层、底板暗格、制冷机组缝隙藏匿稀土(2025年3月,青岛海关在越南输美家具中查获200公斤伪装成五金件的镝铁合金,系战机发动机关键材料)。
- 勾结“内鬼”:贿赂海关关员、报关行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篡改成分报告(粤华稀土曾支付“好处费”,将“稀土混合物”标为“非稀土工业废料”)。
- 转口“洗白”:稀土经东南亚“皮包公司”换标签,借低关税协定转卖美国(内蒙古某厂向越南支付每吨5000元加工费,转手售价翻10倍;泰国保税区成“洗白”黄金通道——货物进区转一圈,产地即从“中国”变为“泰国”)。
美国“曲线救国”:依赖与恐惧下的冒险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深度依赖是根本动因:中国控制全球37%稀土储量及90%分离冶炼技术,成本比他国低30%-50%,过去10年美国80%高端稀土依赖中国直接出口。但2024年起,中国对氧化镝、氧化铽等中重稀土实施配额管理,直接进口受限,美国转而寻求“代理”——中企“内鬼”成为其绕开监管的灰色通道。
走私暴利惊人:每吨稀土从中国出口成本不足10万元,经越南“洗标”加价20%后,卖给美国军工企业价格翻5倍,倒手利润翻10倍。深圳海关曾查获300公斤镝粉(F-35雷达、导弹制导系统核心材料),若流入美国足以影响生产线。更严峻的是,中国稀土长期“白菜价”出口,战略资源持续流失,部分矿山面临被“掏空”风险。
美国借转口缓解了燃眉之急:五角大楼的镓库存危机解除,F-35战机的导弹制导系统恢复量产;但中国并非完全“丢筹码”——美国虽补上库存,却因高价采购(如镓价暴涨200%)增加了成本;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偷运中国稀土,一边在加拿大建镓提炼厂,摆明要彻底“去中国化”。
中国反击:法律、技术、全球围堵三重亮剑
面对“稀土暗战”,中国出手:
法律亮剑:新《矿产资源法》将稀土走私刑期提至10年起步,设“稀土黑名单”(企业违法吊销执照、个人终身禁业),规定转卖中国稀土给美国的国家将被拉黑。粤华稀土案实际控制人被刑拘,企业吊销经营权;江苏涉案企业被追缴1.2亿元、罚款5000万元,法人判刑7年;内蒙古矿企账户冻结,涉事官员被问责;2025年5月,商务部专项行动抓获一批走私团伙,但高价诱惑下仍有“内鬼”铤而走险。
技术锁死:2025年6月,“稀土溯源电子身份证系统”全面上线,每批稀土生成区块链数字身份,冶炼、运输、报关数据实时上链,海关AI光谱仪3秒可识别“洗标”稀土。7月,深圳海关用该系统查获12吨伪装成“锌精矿”的镝粉。
全球围堵:联合37国建立“稀土跨境贸易数据共享平台”。2025年6月,马来西亚某公司试图向美国转卖12吨镝元素,刚装船即被查获并罚款500万美元。针对泰国保税区“洗白”乱象,专家建议中国借鉴美墨加协定,与东南亚国家签署“稀土转运黑名单”,对参与转口的企业加征300%关税。
暗战未止:稀土安全仍是“持久战”
中国反击初见成效:2025年5月以来,非正常渠道稀土出口拦截率达67%,墨西哥港口积压大量“可疑稀土”,
美国F-35因镝元素断供减产30%,洛克希德·马丁军工板块利润率下降8%,计划削减15%年度产能(约40架F-35);
雷神技术公司推迟“标准-6”舰载导弹量产计划,部分订单转移欧洲但面临技术标准不兼容;美军现役F-22战机隐身涂层因稀土断供加速老化,被迫提前退役或转为二线任务。
但挑战持续: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阳奉阴违,越南拟为转口留后门;中小企业监管漏洞、配额管理松散等问题待解决;更有甚者,部分“内鬼”为虎作伥,将锑、镓等稀缺资源低价输送美国,加剧资源危机,长此以往,中国战略资源或面临“被掏空”风险。
结语
稀土是“工业维生素”,更是国家战略命脉。中国稀土保卫战的本质,是对美国高科技与军事霸权的精准反制。尽管“暗战”未止,但随着溯源系统完善、全球围堵强化,中国正逐步掌握主动权。守护稀土,需全民共筑防线——关注、监督、举报“内鬼”,共同捍卫这一珍贵资源。唯有严惩“吃里扒外”的买办,让违法者倾家荡产,才能彻底斩断“曲线走私”链条,守住国家战略安全的底线。
来源:特立独行的鹰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