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这片万亿蓝海掀起资本狂潮时,国家发改委5月20日的重磅发声,如同一记响亮的刹车令。当众人聚焦于低空经济的财富密码,政策层以“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18字铁律,为行业发展筑牢安全基石。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发展路径的指引,更是对行业浮躁风气的深刻警醒:低空经济不是百米冲刺的冒险游戏,而是对耐力与敬畏的漫长考验。
一、三重“先与后”,安全才是行业生命线
“先载货后载人”,这一顺序绝非随意设定,而是对生命价值的至高尊重。货物运输尚有容错空间,载人飞行却必须实现零风险,这是市场规律与社会伦理的共同要求。试想,连小米汽车因交通事故都引发广泛争议,年轻的eVTOL厂商更应引以为戒,切勿拿生命安全当儿戏。
“先隔离后融合”,道出了空域管理的核心逻辑。低空飞行器与民航航线、城市建筑、地面交通的协同,无法靠资本催熟一蹴而就。只有在隔离运行阶段积累海量飞行数据,验证人机交互可靠性,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才能真正打开融合空域的大门。
“先远郊后城区”,是风险防控的明智之举。远郊区域具备人口密度低、电磁环境简单、救援便捷等优势,能为技术迭代提供缓冲。反观部分企业急于在城区落地项目,既无完善的人流疏散预案,又未解决噪音、隐私等问题,这种“抢滩”行为,实则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
二、“黑飞”乱象丛生,行业正付出惨痛代价
政策层严厉整治“黑飞”,实乃形势所迫。某机场因“黑飞”瘫痪数小时,航班大面积延误;企业默许无证飞手违规操作,导致农田高压线碰撞;景区放任无人机在游客头顶穿梭,伤人事件频发;更有不法分子以三无产品骗取补贴……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正在不断消耗社会信任与行业信用。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部分从业者将“监管”与“发展”对立,把适航认证视为“枷锁”,将空域申请程序污名化。若放任这种思想,就如同让无牌无证的车辆在没有交规的道路上行驶,后果不堪设想!
三、摒弃赌徒心态,用工程师思维破局
真正的行业领跑者,不会在发布会上炫耀参数,而是专注攻克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难题;不会用虚拟演示掩盖真相,而是公开故障分析报告;不会抗拒安全审查,而是主动参与适航标准制定。
国家划定的发展路径,既是对风险的敬畏,也是对创新的保护。只有耐住性子打磨载货飞行技术,克制地构建隔离运行规则,扎实开展远郊试验,中国低空经济才能摆脱“野蛮生长—事故频发—政策收紧”的恶性循环。
低空经济的未来,不在于飞行器能飞多高,而在于整个行业对安全底线的坚守有多牢。当安全意识融入行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低空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稳健腾飞,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宋善秋;来源:宋善秋 中投科创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