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当地时间5月7日,印度突然对巴基斯坦展开袭击,巴方反击击落3架法制“阵风”战机、1架米格-29战机和1架苏-30战机。当地时间5月8日,巴基斯坦新闻部长称,约50名印度士兵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丧生。当地时间5月9日,巴基斯坦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称,巴基斯坦军队目前已摧毁77架印度无人机。
万斯访印之际,克什米尔突发恐怖袭击,莫迪不宣而战迅速引爆印巴激烈冲突。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局势已达多年最危险水平”。那么,南亚这个全球人口最密集的火药桶,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鲜为人知的全球战略博弈?印巴战争最终将会何去何从?
反制措施背后的战略考量
双方爆发热战前,印度径行指控巴基斯坦,并采取了断水、泄洪以及断货等手段。5月5号,巴基斯坦随即宣布反制措施,禁止通过陆路、海路和空路转运进口原产于印度的货物,并禁止第三国向印度出口的货物经由巴基斯坦过境。
那么,这种反制措施是不痛不痒还是另有深意呢?
经贸上,断绝包括第三国出口货物在内的陆地货物从巴基斯坦货物通过,就等于直接断绝了印度从陆地穿越巴基斯坦分别抵达伊朗波斯湾和土库曼斯坦沿岸里海的任何石油管线过境的可能,同时也堵死了印度进出口贸易借由陆上通道直达中亚和中东波斯湾的可能,这样一来,印度与中亚的贸易就必须绕道才能抵达,基本等于废掉了印度在中亚市场的地位。
军事上,2002年印度在塔吉克斯坦境内建立法克霍空军基地,莫迪还发推特为该基地的野战医院建成喝彩。该医院主要作用就是收留反阿富汗塔利班的北方联盟成员。之后,北方联盟正是在英美印的支持下推翻了阿塔在阿富汗的统治。于是,该基地成了印度推行反塔利班战略的重要支点。但是,印度通往该基地最短的路径就是通过巴基斯坦领土再进入塔吉克斯坦,现在巴基斯坦关闭陆地和空中走廊,印度就只能绕飞波斯湾从里海穿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才能补给驻塔吉克斯坦基地。再加上现在阿塔已经控制阿富汗,该基地本就已经成为孤子,现在巴基斯坦此举直接让印度在中亚唯一的军事存在成为鸡肋。
公之于众的绝密行动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4月24日采访时表示,印度在未经调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认定是巴基斯坦所为,三军情报局都无法搞清楚印度的动机是什么,被弄得一头雾水。同时,巴基斯坦军方认为,帕哈尔格姆镇袭击事件是印度策划的、自编自导的假旗行动。
所谓假旗行动,英文false flag,指的是掩盖事实真相并将责任转嫁给另一方的行为。
那么,巴基斯坦军方指认印度策划恐袭栽赃陷害的证据是什么呢?
R&AW是印度在1968年9月成立的情报组织,相当于印度版中央情报局,其职责就是专门对付巴基斯坦和中国。
4月29日,一份注明来自印度R&AW的泄密文件在互联网上被公开。这份文件标注为绝密信息,发布时间为4月16日,其内容详细阐述了印度将如何一步步自编自导制造帕哈尔格姆镇袭击事件。
该行动全称为“trinetra”,梵语词汇,意为天眼行动。
该行动文件分为十页,内容比较庞杂,血饮将其要点原汁原味归纳如下:
01 栽赃巴基斯坦的复合多项打击战略
文件旨在克什米尔山谷内策划一场具有高伤亡率、高曝光度的叛乱分子武装袭击。该行动设计具备多向打击效能:通过战略误导实现对巴控克什米尔的有限渗透,同时引发巴基斯坦国内动荡局势——所有行动印度均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首先,策划将行动归咎于据称受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庇护的TRF(克什米尔抵抗阵线)组织所为,并嵌入虚假线索,将之与在杰赫勒姆一带活动的同样据称受三军情报局庇护的武装分子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将巴基斯坦国内怒火引向TRF和三军情报局,制造巴民众对军方不满,进而改变巴基斯坦政治走向,触发对印度有利的巴基斯坦政变,如此不仅可以削弱克什米尔地区巴方民意,减少当地对TRF的支持,还能利用泄洪削弱当地经济,可谓一箭三雕!
在这起事件中,印度之所以选择帕哈尔格姆镇,是因为这是一个以印度教为主且地理极其封闭的城镇,可以快速引爆印度民族主义对巴基斯坦的愤怒。
根据已知的叛乱分子轮廓,制造了一个貌似合理的爆发点,目标是印度教游客经常光顾的平民区和军事后勤路线。具体地点将由该情报组织下属K行动部选定,目的是让印度能够同时主张在情感和战略上都受到伤害。
地理封闭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捏造证据栽赃三军情报局,事后证明,印度控制的网络数据中心大量发布的帕哈尔加姆袭击的证据使用的图片都是伪造的,包括2018年克什米尔一名儿童的照片和2022年阿富汗的一张图片。
文件还提到,事发后印度会捏造巴基斯坦为武装分子提供军械的照片和实物物证,伪造卫星电话拦截和数字取证,表明三军情报局提供了后勤支持。然后,动员包括第二梯队媒体资产,涵盖新德里媒体集团、印度快报局等以及在德国之声南亚频道,加入无法溯源的虚假信息,以诱导包括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和欧洲在内的全球媒体,抹黑巴基斯坦反恐努力,将之与恐怖主义后台联系起来。
02 声东击西阻断一带一路南线
血饮在上篇文章中提到,印度与英美以联合支持俾路支斯坦分裂势力的事件。印度打击巴基斯坦就是为了牵制巴基斯坦联合中国伊朗打通“一带一路”在南线最后的梗阻——俾路支斯坦。这个结论同样得到了泄密文件的支持。
对于印度断水又放水的把戏,很多人觉得形同儿戏,冒反人道主义之大不韪,而取价值有限的战略利益,会否得不偿失?实际上,印度泄洪除了打击巴基斯坦的农业外,还另有军事上的考量。
文件表明,印度的地缘军事目标就是要升级克什米尔局势,放水淹没旁遮普省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削弱巴基斯坦在紧挨印度的旁遮普省的军事实力。
因地形原因,巴基斯坦将陆军和空军的三分之二都部署在旁遮普省,印度淹没旁遮普省基础设施以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对抗印度的军事力量不足,只能从西部的俾路支省抽调步兵与装甲师精锐东进。
在这里,印度特别提到了巴基斯坦陆军王牌——第十二军,该军总部位于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下辖第33步兵师、第41步兵师、第44轻步兵师,以及独立步兵旅、独立装甲旅、独立工兵旅等。同时,奎达也是恐怖主义势力巴塔和俾路支恐怖分子总部所在地。
要知道,第十二军这支巴基斯坦陆军王牌就是中国支持巴军方打击印度支持的这两股恐怖分子的精锐!
一旦第十二军被调离,该地区出现真空,印度就可以唆使俾路支恐怖分子发动袭击,削弱巴基斯坦在俾路支打击恐怖分子的反恐努力。
文件中,印度明确表示,将支持这些恐怖分子袭击同启动城市和农村破坏行动,精确打击以下目标:军事机动走廊、政治基础设施、能源后勤节点(重点:苏伊电网、奎达-锡比运输线、奎达铁路枢纽)。这些设施几乎全部由中国出资建设,印度的司马昭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印度为何这么火急火燎地支持俾路支恐怖分子呢?
这同样是与中国密切相关。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11月18日,中国与巴基斯坦举行勇士8联合军事演习。中国派遣两架运20飞抵巴基斯坦运输装备。
中巴反恐利剑直指以奎达为基地的长期袭击中巴经济走廊目标的恐怖分子。本次演习中,巴方最精锐的就是第十二军,演习期间,巴军方打击恐怖分子卓有成效。
巴军早在2015年12月在西北宁夏境内战术合成训练中心举行过联合反恐军演,当时针对的就是类似俾路支省所在的山地地形作战。
中巴合作反恐跨度很长,如果继续深入合作,彻底剿灭在俾路支省长期危害中国的巴塔和俾路支恐怖分子是迟早的事。在印度已经失去了阿富汗临时政府这个进入中亚和中东的桥头堡盟友的前提下,一旦剿灭这些恐怖分子再被剿灭,那么,中国“一带一路”南线全面打通!印度进入中东波斯湾以及中亚里海的独立能源霸主梦想就成为泡沫。没有能源支撑的话,妄想接替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新世界工厂的印度,也就没有了崛起的希望。
为了阻止中巴清剿西边俾路支境内的恐怖分子,印度利用恐怖袭击时间迅速制造东部克什米尔危机,妄图以东部危机诱骗巴基斯坦将第十二军在内清剿恐怖分子的军队调往东部前线,以阻止中国打通“一带一路”南线。逼迫巴基斯坦第十二军赴克什米尔,给清剿俾路支分裂势力制造事端赢得时间。
印度出于一己私利,罔顾国际道义,支持俾路支、阿塔甚至是信德军在内的恐怖分子,频繁袭击中巴走廊项目,已经显露出走火入魔的征兆,中国有必要在拿到证据以后,在上合内部惩罚印度,以儆效尤!
03 制造可控摩擦吞并克什米尔
在诱骗巴军东进以后,印度由北方司令部牵头,对巴控克什米尔执行有限军事渗透,并建立750—1200米宽度的军事缓冲区,此举是模仿土耳其橄榄枝军事行动和以色列吞并戈兰高地的有限打击战略,既符合联合国的自卫反击又不至于招致中国、YSL世界以及其他国家的干涉,以有限的军事缓冲区扼杀巴控克什米尔向印控克什米尔的渗透,这样就可以将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的抵抗势力扼杀,直至彻底吞并巴控克什米尔。
一旦成功在该地区建立缓冲区,印度就可以随时制造边境摩擦,像吸铁石一样将巴军吸附在这里,然后,还能控制巴国上游水系,从水量和能源上限制中巴走廊建设。如果中巴走廊建设卓有成效,就直接再次放水淹没,这确实是一条非常歹毒的毒计。
战术上,巴控与印控克什米尔在巴首都附近有一个突出部,从这里可以轻松威胁中巴走廊。但就中国的立场而言,因为印度并未与中国直接摩擦,中国不方便直接对上印度,而且印度捏造了巴基斯坦制造恐怖袭击在前,已经污名化巴基斯坦,中国又不干涉他国内政,这就可以最大程度削弱中国的干涉。
战略上,制造可控摩擦缓冲区,随时可以制造地区紧张,对当地投资和港口建设不利,中国从西部进入中东最近的港口是卡拉奇和瓜达尔,目前已经都建成,长期紧张将难以带动物流和投资快速增长,这就是“破窗效应”。
04 扯美国做虎皮大旗,开启全球舆论战
这份所谓绝密文件公布于4月16日,此时距离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只有5天时间。文件公开表示“万斯访问印度提供了一个可控的叙事窗口,让我们可以宣称我们的安全关切是合理且具有时效性的。外交渠道仍然可用于高层有限的正当化操作,特别是在高规格访问期间”。届时,西方媒体将基于"美印战略协同"优先进而采信印方叙事版本,这样就可以利用美国急于拉拢印度参加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心态,将美国顺理成章地绑上印度的宣传战车。
借美国虎皮,作为打造自己“无辜”形象的工具,最大限度占据道义制高点,最大范围调用国际媒体进行“诬陷巴基斯坦”的灌输,以及推送"巴方跨境恐怖主义升级"的假消息,从而为印度军事入侵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辩护,也为后续印军渗透巴控克什米尔(POK)创造法理基础。
这就是巴方所说的假旗行动在国际政治上的体现。
美国方面,则根本不在乎真相如何,4月24日,特朗普公开表示坚定支持印度,悍然抛弃了为美国阿富汗反恐流血二十年的巴基斯坦盟友,其无耻程度再次刷新了人类底线。
05 煽动民粹,对准中巴战略合作
文件明确写道,在事件发生后36小时,印度国家级主流广播媒体将启动"开放式"圆桌辩论节目,采用"专家证人+退役将领+宗教领袖"三方辩论矩阵,升级舆情,将袭击与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联系起来,印度国防情报局2019年捏造的巴三军情报局阿富汗“喀布尔走廊行动”档案,包含加密通信截获记录,这些谈话要点将把讨论从以克什米尔为中心的冲突转向中巴与恐怖组织合谋,如"基地组织-巴三军情报局协同网络"、"全球恐怖主义资金链",即通过"基地-巴三军情报局-东凸"三边联动假说,嫁接"中巴经济走廊"议题,暗示中国通过CPEC向巴激进组织变相输血,构建区域安全威胁复合体叙事框架。
文件同时显示,印度陆军北方司令部“前沿情报监视与侦察组”将通过受控反对派平台或国际监督机构如人权观察印度分站泄露法医预先埋设的“三军情报局通信线索”,包含伪造的乌尔都语加密电报残片、虚拟巴军军官数字签名,栽赃巴基斯坦。
印度除了计划煽动针对巴基斯坦和MSL的舆论外,还煽动敌视中国的舆论,这进一步暴露了印度捏造恐怖袭击就是针对中国的目的。
恐怖袭击发生后,莫迪政府指使,此次事件不仅要被描述为“恐怖行为”,更要被描述为“对印度国家存亡的攻击”的高度,叙事的基调是,此次袭击构成了"针对非MSL特别是印度教群体的特定攻击"。印度政府将捏造的攻击上升到了种族和宗教高度,借机挑起国内印度民族主义情绪,煽动自然是在为后续侵略巴基斯坦做民意动员!
在外交政策方面,该行动将精确同步万斯访印行程,利用美印联合记者会作为即时国际传声筒,印度则假装采取成熟的公开姿态,发表"克制但坚定"声明,强调"印度不会被挑衅所动摇",并请求全球反恐团结,以"全球反恐团结"话语绑定美西方支持,对冲中国、俄罗斯潜在的外交干预,为后续"有限越境打击"奠定法理基础,即印度借此吞并巴控克什米尔,然后彻底阻断中巴走廊和“一带一路”南线,此战略与特朗普执政前发布的阻断“一带一路”的军事战略暗合。
所以,印度利用本次恐怖袭击事件栽赃中巴,就是主动靠拢美国,充当反华急先锋!
06 假扮无辜,力求全身而退
印度虽然意图栽赃中巴,但也事先预判到,如果心理战过度,将可能导致局势失控。
对内,国内教派冲突爆发可能引发世俗势力比如印度国大党和其他宗教势力反对,进而引爆国内危机。对此,印度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将印度教激进者的言论限制在粉丝5万以下自媒体作者和非政府关联评论区,指使国家级媒体在发布新闻时采取严肃、非挑衅的语气,将舆论纳入“克制”之中,即:在民族主义高涨的时候,引入“理性声音”。
对外,为防止印度入侵巴控克什米尔可能引来的中国干预和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击,比如,中国通过上合组织框架或双边渠道要求印度约束其行动,或通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延迟对印基础设施贷款审批。同时,巴三军情报局及陆军总部可能突破俾路支省传统缓冲区的限制,激活阿富汗境内潜伏的“哈卡尼网络”对印度驻阿利益目标发动袭击,或者巴海军启动"海卫-2023"演习,模拟对印度洋能源航线的封锁能力,再或者巴军第10军团部署"沙欣3"中程弹道导弹至德拉伊斯梅尔汗,射程覆盖印度西北全境。
也就是说,印度在策划或者参与这起栽赃事件时,已经预计到了中国干预或者中巴联合扩大打击俾路支分裂势力以及印度在南亚、中亚的利益目标,甚至中国会采取金融措施打击印度,同时为了防止报复,印度不仅做好了舆论管控,在军事上更是严格限制冲突缓冲区的宽度,计划一旦越线则立马回撤。
从这里也能看出,印度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
印度为何如此惧怕中国呢?
因为,历史已经告诉印度,三D打印可不是说着玩的,中国是真的敢动手。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就不说了,从1987年中印冲突到2017年洞朗对峙,印度从未占到便宜,它知道中国说到做到,也知道中国打造中巴走廊和“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生命线,中国绝不允许印度切断“一带一路”,中国为核心利益不惜决一死战,届时龙之怒火不是印度所能承受的,所以,印度才在谋划之初就想好了退路。
07 AI技术加持,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文件显示,印度计划通过技术手段,在巴控区基站数据库植入伪造通话日志、声纹特征匹配北瓦济里斯坦方言变体,将武器踪迹交叉标记与北瓦济里斯坦部落武器流通链关联,或使用中国产56式冲锋枪改造部件,上面刻有巴军械厂1980年代库存代码PN-AR-82等,以便恐怖袭击后作为指认中巴的“铁证”。
叙事传播路径应遵循分散路径,即去中心化架构:模仿“颜色革命”信息扩散模式,增强抗审查性与溯源难度。禁止统一标签推广,改用主题关键词簇,例如"跨境恐怖"/"三军情报局指纹"。接着,动员200-240名粉丝量10万到50万区间的二级社交媒体影响者开展集群式“虚假信息瀑布流”行动,每位社交媒体影响者使用差异化术语但主题一致的关键词,目标是诱发“管涌”效应,确保所有传播链无法溯源的指令特征,维持政府层面的技术可否认性。
事件引爆后2到4小时内,各方协调一致地启动舆论战。利用将目击者证词(含方言口音匹配的虚构证人)、模糊的幸存者录音(使用高斯噪点与抖动特效),以及热成像仪捕捉到的精选灰度镜头——通过AI增强重构生成制作迅速开启舆论战,也就是通过舆论的内外配合和AI技术篡改核心要素,以模糊捏造的叙述,鼓励本国自媒体作者广泛参与的信息战对付中国,同时又洗掉印度制造的标签,从而建立对印度全面有利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
事实上,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为了让舆论全面发酵,制造对己方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印度也大量使用了AI智能技术推波助澜,恐怖袭击后伪造的乌尔都语加密电报残片、虚拟巴军军官数字签名等等,都是明证。
由此可见,这份网传R&AW草拟的绝密文件显示,幕后主使手段狠辣,计划周密,很明显是项庄舞剑,意在中国。
令美国万分遗憾的是,再完善的战略框架与战术体系,也抵不过猪队友的低能执行智商,更无法抵挡对手绝对优势下的摧枯拉朽。
人算不如天算
印度空军精锐尽出,结果,还没越过巴基斯坦实控线就被歼10C狂虐!对此,地球人都知道了,暂且不表。这里就说说计划执行的智商方面,尽显阿三永远还是那个阿三。
01 巴基斯坦军方质疑
2025年5月2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和国防部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严正驳斥印方关于“帕哈尔加姆”事件虚假简报,对印方假旗简报的关键细节提出公开质疑!
首先,印方公布简报存在严重的时间线上的矛盾。
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从下午1点50分持续至下午2点20分,而帕哈尔加姆警察局第一信息报告下午2点30分,也就是袭击发生后10分钟就将事件定性为“无差别枪击”;将“身份不明的巴基斯坦跨境恐怖分子”列为肇事者,甚至报告中还诱导性标注“在外国的指导下”等字眼。
要知道,袭击发生在距离实际控制线230公里,深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这里并非边境冲突区。由于地形多山,印方帕哈尔加姆警察局距离事发地点最快都需要大约30 分钟,然而,印度当局声称警察不仅在10分钟内到达,而且光速完成现场勘验并精准评估情况,还出具了责任认定非常明确的报告。
很明显,这不是调查,而是一个剧本!
第二,印度媒体和社交账户“未卜先知”已经不止一次!
在新闻会上,巴方将印度的虚假简报评论为,“山太远,故事太快,真相太扭曲”。
新闻会上,巴方列举印度推文与袭击相关“预测模式”案例,直指印度曾经在2024年10月6日卡拉奇机场中国卡西姆港车队袭击前就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大日子就要来了”,随后,简易爆炸装置精准袭击了卡拉奇机场刚下飞机的中国工程师车队。
02 TRF否认
4月25日,TRF(抵抗阵线)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份新声明,表示其“明确”否认“参与了帕哈尔加姆事件”。它声称,任何将此次袭击归咎于 TRF 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我们的一个数字平台发布了一条未经授权的简短消息”。
经过“内部审核”,他们相信这是一起“网络入侵”事件,并将责任归咎于印度机构。这是TRF首次撤回对恐怖袭击的指控。
03 印度媒体质疑
印度政府迅速认定巴基斯坦参与了袭击,这一做法遭到了一些国际观察人士的怀疑,包括阿南布·戈斯瓦米在内的印度知名记者披露的信息也给莫迪火上浇油。
这些信息表明,有鉴于印度当局可能事先知道2019年的巴拉科特空袭,这引发了人们对印度可能策划帕哈尔加姆袭击作为更广泛的虚假信息作战一部分的怀疑。
2019年4月1日,印度指责巴方支持恐怖袭击事件,随后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巴拉科特军营,声称炸死350名巴基斯坦军人。
04 解职两名中将不打自招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5月2号,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中将拉纳被突然解职,并调往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该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卡拉帕尼”,因为其条件恶劣,并被象征性地用作惩罚性流放地。
据印度国防和情报界的消息人士透露,拉纳将军解职与最近情报部门的一次失误有直接关系,这次失误涉及研究与分析部门R&AW敏感文件的泄露,这份文件本应该在4月23日恐怖袭击爆发后第二天被销毁,却意外地被内部人员泄露,拉纳中将难辞其咎,所以被印度政府流放。
据巴基斯坦《每日新闻》在更早的4月29日报道,莫迪政府宣布已解雇并逮捕了印度陆军北方司令部总司令中将库马尔,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也下令展开正式调查。军界普遍猜测,库马尔中将可能会被送上军事法庭,原因是印度政府将此次行动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库马尔中将,包括R&AW重大情报和安全漏洞。
库马尔将军拒绝在袭击事件后立刻对巴基斯坦采取报复行动,导致莫迪政府之后的军事与舆论战无法更广泛展开。印度举全国之力,事先在该地区部署近70万包括军队、准军事部队、警察和情报机构的兵力,还想伪装无辜受害人,计划好的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两位中将领导情报机构泄密,说明地区霸权核心印度内部也存在一群反对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狂热的勇士,反衬那些罔顾本国民众性命,只为个人野心,高喊口号的,才是真正的国贼!
印巴冲突表明,一方面印度对取代中国的期盼和称霸地区的野心不会消灭,另一方面是美国在俄乌战场、也门战场以及对伊关系上搞全球收缩后对准中国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而印度注定要在这一轮全球博弈中充当工具人。从泄密事件来看,印度不管是自愿还是受胁迫,对中国的敌视都可能会上升到1962年以来新的高度。面对国内民粹盛行、经济下行,且又酷爱借由外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印度,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
继续打击三股势力
01 继续消灭三股势力
这里指的是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帮助巴基斯坦打击俾路支斯坦分裂势力,继续支持巴第十二军在当地的反恐行动。
同时,中国必须继续帮助巴基斯坦,分担巴军方的内部反恐压力,避免第十二军被调往东部印巴前线,给巴塔、俾路支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
02 邀请伊朗和阿塔配合
阿塔已经与巴塔已经分道扬镳,中国可以即使斡旋阿富汗塔利班封锁与巴基斯坦边界,阻止巴塔发动越界恐怖袭击打击巴基斯坦,特别是切断从阿富汗坎大哈省通往巴基斯坦奎达的过境点-杰曼。
这样一来,没有巴塔帮助,俾路支将失去在境外最大外援,巴军方就可以放心南下,剿灭西部的俾路支恐怖分子。
同时,要剿灭巴国西部的俾路支,必须要求伊朗军队配合。伊朗可以封锁巴境内俾路支分子进入伊朗境内俾路支斯坦省的通道。这点上来讲,伊朗比巴基斯坦优势大,因为伊朗是统一中央政府,巴基斯坦则类似联邦制,只要伊朗封死俾路支的西逃路径来个瓮中捉鳖,就能全歼俾路支恐怖分子。
对中国而言,南亚博弈已经不仅仅是地区安全的问题,更是维护“一带一路”动脉通畅的生死局,借力上合、金砖机制构建反霸权统一战线将是破局关键。对于印度这个搬不走的邻居,惩戒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是驯化,使之认清现实,重新回到与中俄合作的路线上来。
与此同时,当胡塞武装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部署在红海北部的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及其多艘护航战舰后,特朗普在没有提前通知以色列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宣布已经与胡塞武装达成协议,而胡塞武装方面强调,停火协议不会“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将以色列包括在内”,也就是说,胡塞武装将继续打击以色列目标。美军亲自上阵,被胡塞武装在红海揍得挂白旗;怂恿印度出击,被巴国中式武器在自己国土秒成渣渣,是流年不利还是逆道必亡,答案不言自明。
歼10C战机秒杀西方空战王牌阵风的背后,不仅仅闪耀着中国军工的护国锋芒,更是中华文明“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终极诠释。当结绳记事的古老智慧激荡出量子计算机的混沌曙光,当通天神树的青铜纹路衍生成精密雷达的波形密码,当兵马俑的森严气韵粹炼出东风导弹的慑世锋芒,我们的征途早已超越了零和博弈的三维战场!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血饮”,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