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 | 对deepseek的初步尝试 - 昆仑策
-
胡懋仁 | 对deepseek的初步尝试
2025-05-06
在热心学生的帮助下,给我的手机下载了一个deepseek的应用软件。学生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演示,感觉还不错。后来,自己打开这个app,想起在初中时,有一道几何题,我一直就不知道如何证明。这里不赘述题干了,只说要求。这首几何题要求证明在一个正方形内根据条件画出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当时有一个提示,说用反证法来证明。
按照常规,要用反证法证明,就先假设一个结论,是与要证明的结论是相反的。比如,这道题要求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反证法的第一步就先假定这个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然后一步步往下推。最后推出的结果与题目给出的条件不符,所以这个三角形就必然是等边三角形。这是我在上初中学几何时所知道的基本证明方式。
然而这道题向deepseek提问后,它先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大堆的话,似乎在介绍它对这道题的理解。只是它所显示的是它在思考。它的这种思考或者理解不是我所需要的。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工智能小家伙有点“勺叨”。这应该是一句北京的土话,就是说人有点絮叨,话有点多。这个人工智能话也实在有点多。后来,它还专门提到,既然要用反证法,就要如何来证明。但是它给出的证明过程太复杂了,甚至还用到了三角函数。我们学几何时,还完全没有接触到三角函数。到了初三,才学到一些最简单的三角函数。所以这个证明实在太复杂了。
我又问它有没有更简便的证明方法,它回答说有。然后就给出了一个比原来那个要简单一些的证明。只是在我看到这个证明的时候,有点疑惑。因为它不像是那种几何常用的规范的证明,而是说,如果这个三角形符合一个什么样的条件,那它就是等边三角形。这个过程是证明吗? 我也实在拿不准了。
后来,我想起有个朋友写过一首诗。是他杜撰的一个故事,说在月宫上砍伐桂树的吴刚,与在月宫中捣药的玉兔朝夕相处。那玉兔修炼千年,能化成人形,成为一个美女。吴刚看到玉兔化成的美女,就爱上了她。但玉兔并没有接受吴刚的感情,吴刚也很失落。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deepseek,请它写一首五言古诗,来描述这段爱情故事。Deepseek开始又是巴拉巴拉一通说词,说它正在思考。不知道这个勺叨的毛病是所有人工智能都有,还是只是这个deepseek才会有。勺叨的内容就是说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不过,它最后还是写出了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月窟情痕》
(注:这个窟字有点恐怖)
斫桂溅金波,蟾宫奈若何。
垂眸珠露碎,顾曩素辉多。
广袖藏星箭,寒香透月梭。
云裳终蔽影,药杵自成歌。
玉斧凝霜久,玄霜渍袂酡。
桂香沉碧海,杵影碎银河。
万载同孤寂,清光两蹉跎。
循环终古刃,不斫月痕酡。
这首诗看上去古香古色,似乎也很有写古诗的修养。但仔细一看,有好几个字都在重复使用,杵、霜、酡、斫等,这在古诗里是不那么适宜的。但是作为人工智能,能写到这个程度也实在难得。
我那朋友把他写的诗也给我看了。他是这样写的:
吴刚玉兔居蟾宫
伐桂捣药行匆匆
吴刚壮硕颜不老
玉兔修仙得人形
荒野清寒孤独冷
长夜难度寂寞空
伐桂树倒复又起
仍须斫砍身不停
腰酸背痛莫奈何
漫步郊野筋骨松
一日行至天泉侧
忽见一女持酒盅
吴刚惶恐不敢问
美女回首笑盈盈
吴兄休得慌错乱
吾乃玉兔饮仙琼
吴兄何不来品鉴
美酒入口香亦浓
吴刚不顾杯中酒
双目不离玉女瞳
如此貌美从未见
身材窈窕如水葱
爱慕之心陡然起
无力难控醍醐冲
自知尴尬恐露丑
转身离去行匆匆
人去心走不自已
从此元神无安宁
朝思暮想多辗转
茶饭不思陷矇眬
吴刚惆怅心惶恐
郎心只怕空留情
若妾无意遭厌弃
火炭落入冰潭中
莫若此情深藏内
绝不显露埋入胸
纵然痛苦亦须忍
不教玉儿窘态生
吴刚言行如以往
谈笑风生痛在胸
日久此情似已淡
块垒积聚疏难通
纵使郁结无舒畅
眼望长天需从容
纠缠以往惹睥睨
尽心劳作气势宏
看上去,这位朋友写的诗没有人工智能写的那么雅,但是这首诗是有感情的,而人工智能写的那一首,似乎没有看出有什么深切的感情。当然,其中可能也有那么一些感情,但又不那么明显,比较隐晦。
人工智能写的诗,虽然用字有重复,但是似乎格律平仄还是比较讲究的。而这位朋友在这个方面还是要稍逊一筹。然而诗歌,特别是爱情诗歌还是要讲究情感的。当然格律平仄也很重要。所以,一首人工智能写的诗,与一个普通人写的诗,究竟孰优孰劣,也不好笼统地给出评价。说规矩,人工智能写的诗更规矩一些。但说到诗的真情实意,还是人写的总还能让人看出这其中的真情来。
说实话,我们不能要求人工智能所做的事,或者所回答的问题能让我们这些提问者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人工智能是需要训练的。Deepseek现在的情况,所受到的训练已经很不错了。对它要求过高是不现实的。
或许,我们现在下载的这套app,也只是个游戏。真正有实际用途的应该比我们下载到手机上的要更复杂、更精准,更高效。现在有不少人都认为,deepseek提供的文案还是很有用的。对此,我不否认它确实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如果是我们工作中所需要做文案,最好还是我们自己动手。毕竟我们掌握的资料不一定人工智能都掌握。特别是有些微妙的信息,不是字面上就能直接看出来的。真正好的文案还是自己动手来写,或者自己在电脑上击打键盘。这才有可能真正写出有着实际意义,而且更有创意,还有个人鲜明特色的文字来。另外,用人工智能做文案,时间一长,人们也就能看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特色。而人所做的文案也会带有各人所具备的不同特色。如果我们只想着依赖人工智能做文案,那么时间一长,你的老板或者你的领导一看就会知道这不是你自己写的,而是人工智能写的。那么你总是这样来糊弄你的老板和你的领导,那么他们对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印象?
前不久,有位专家向我们介绍了有关deepseek的一切情况。专家说,其实,这套人工智能大模型不过也是在数据处理上有较强的能力。它能把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加以分类,排除掉关联程度不太大的部分,然后把那些看上去有些关联的因素综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组合成一些有着相当逻辑关系的叙述,然而有时候,它也会出现一些逻辑混乱,把一些信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拼凑在一起,让人看着不那么着调。或许这种不着调的情况不是很多,但绝对能肯定它不会发生。
或许,deepseek现在只是一个初创阶段,它还有很广泛而深远的发展前景。现在我们不能苛求于它有多么完美,但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它。未来它以及其他人工智能系统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