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是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离开鲍鱼龙虾海参便做不出好菜,那不是最优秀的厨师,能把“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朱德母亲才是真正优秀的大厨。
今年3月,一位受不了被称为“零售业海底捞”企业胖东来规矩约束的女工辞职后,原自信凭“胖东来三年经验”,能在传统菜市场拿到6000元月薪。但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某连锁超市主管看完她的杀鱼视频后摇头:“我们要的是快准狠,你这套花架子不实用。”
辗转半个月,最终只有一家夫妻鱼摊愿以3800元雇佣她。然而工具是用了五年的钝刀和发霉的砧板,更让她崩溃的是行业潜规则。没有健康证体检补贴,没有防割伤手套,午休时还常被叫去搬运货物。当她提出“鱼鳃应该用镊子清理”时,老板嗤笑:“你以为还在那个神仙单位?”
当她第三次被社区超市顾客投诉“鱼鳞没刮干净”时,她盯着案板上斑驳的旧菜刀,突然想起在胖东来那套价值上万元的德国进口刀具——这个曾经让她抱怨“规矩太多”的地方,如今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梦中情职”。
区别不仅在于她如今就职鱼档“用了五年的钝刀和发霉的砧板”与胖东来那套价值上万元的德国进口刀具,也不仅是胖东来规定“鱼鳃应该用镊子清理”。胖东来高薪背后是近乎苛刻的287项操作标准,比如“杀一条鲈鱼要分12个步骤”。胖东来杀鱼《培训手册》上,连刮鳞角度都标注为“45度±5度”。胖东来每天早会要背诵《服务守则》,每周突击考产品知识,就连磨刀石摆放位置都有监控抽查。2024年春节旺季时,她曾因切块厚度误差2毫米被扣分,当月绩效奖金少了800元。
当初她在给胖东来辞职书上说“感觉自己像条流水线上的机器鱼”。如今,她每天收工后,会偷偷练习胖东来的“八道去腥法”。案板边贴着前同事发来的照片:新入职的00后大学生,正在学习用游标卡尺测量鱼片厚度……灯光下,胖东来那套她曾经厌烦的不锈钢工具,正闪烁着冷冽而专业的光芒。
胖东来给杀鱼工开出了令同行咋舌的待遇:月薪8500元、全额五险一金、每年30天带薪年假,甚至还有10天专属的“不开心假”。
把胖东来给她的福利综合折算下来,以10000元计,减去这位女工如今就职的月薪3800元,胖东来的规矩,为这位女工每月创造的价值是6200元!
传统市场的钝刀,将专业技能贬值为生存挣扎,而在胖东来,规范的杀鱼流程让“惟手熟尔”的技艺升华为现代服务业的手艺。这种反差印证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服务溢价永远与专业深度成正比。当企业愿意为规范服务支付溢价时,就会催生职业荣誉感的化学反应。
难怪社交平台上,网友的尖锐评论让这位女工失眠:“离开平台才发现,不是你会杀鱼,是胖东来让杀鱼变得值钱。”
笔者老家有句俗话:“不是没钱挣,钱其实都齐腰深。”许多人或许都如给这位女工开3800月薪的鱼档老板一样抱怨钱难挣,殊不知,是你自己没有用心服务到消费者的痛点酸筋上,不会对员工进行“精细化培育”;一些抱怨钱难挣的员工,其实是受不了繁琐规定的约束,甘于被“粗放型用工”。
有一则“鲁迅理发”的故事。面对理发师的以貌取人,敷衍对待,鲁迅不生气,反而给了一大把钱。后来这位理发师认真给他理发,鲁迅反而照价给钱,连小费都不给。理发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鲁迅,鲁迅答道:“道理很简单,你上次给我乱剪,我就乱给;这次你给我认真地剪,我当然要认真地给了!”
故事虽然幽默夸张,但无疑说明消费者对服务的在乎,以及消费者眼睛的雪亮。
改开开发之初,一家企业购买的进口机器出了故障,中国员工一筹莫展。请来的外国技师围着机器转了一圈,用粉笔在机器上划了条线。中国工人打开机器,果然找到了问题。然而中国员工不服气这位洋技师粉笔划条线竟收费1万美元。这位技师说:划条线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划,值9999美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那些讽刺胖东来为“神仙单位”、服务规范为“花架子”的老板眼中没有任何服务余地可挖的时候,当许多人感慨内需难拉生意难做时,胖东来如熟悉人体筋络一样,精确找准消费者需求点,并编制出详尽的《培训手册》《服务守则》。这正是在一般人认为没有文章可做的地方大做锦绣文章、把“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于无声处听惊雷”,也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永无止境。胖东来殚精竭虑编制出详尽的《培训手册》《服务守则》,是胖东来管理者的奋斗;胖东来新入职的00后大学生学习用游标卡尺测量鱼片厚度,是胖东来员工的奋斗。
当钝刀遇上精工标准,当粗放管理碰撞职业精神,刀刃相击的火花中,映照出的不仅是企业格局的云泥之别,更是职业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文明分野。胖东来用价值万元的德国刀具与287项操作标准铸就的,何止是"零售业海底捞"的神话,更是一把剖开服务业本质的柳叶刀——它精准地解剖出,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中,爱岗敬业与服务规范才是企业最锋利的生存之刃。
百年前,泰勒用《科学管理原理》重塑现代工业;今天,胖东来正用服务标准化重定义零售本质。正是这些"严苛"的规范,才是抵御职业异化的铠甲,服务业从业者唯有用规范铸就专业护城河,方能在智能时代守护职业尊严。当00后大学生用游标卡尺测量鱼片厚度时,他们丈量的不仅是食材精度,更是一个民族对职业精神的当代诠释。
(作者: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