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日,在德国格拉芬沃尔举行的实弹演习中,第173空降旅1-503步兵团攻击连排长迈克尔·奥斯汀中尉使用终端用户设备通过综合战术网络向连长报告信息美国陆军或将取消战术无线电战场通信改革引发体系韧性担忧美国陆军正在构想一项可能彻底改变战场通信方式的网络架构改革计划,计划未来在战术层级(营级及以下)逐步淘汰传统单通道和双通道无线电设备(即常规对讲机),以“终端用户设备”(End User Device,EUD)取而代之。该计划被纳入美陆军“下一代指挥与控制架构”(Next Generation Command and Control,NGC2),这是陆军现代化转型的最高优先级事项之一,旨在通过软件定义、云计算和边缘运算等新技术,为指挥官和作战单位提供更灵活、数据驱动的新型指挥与控制体系。1仅需一台安卓设备根据美国陆军副参谋长詹姆斯·明格斯(James Mingus)将军在美陆军协会(AUSA)活动上的讲话,这一体系目前已在“会聚工程”项目的加州欧文堡演习中进行了原型验证测试。他强调,NGC2在数据层与传输层方面与现有网络最大的不同,是对战术边缘作战单位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了重塑:士兵未来无需携带多个无线电设备及备用电池,仅佩戴一台安卓系统的终端用户设备即可完成通信、定位和任务数据上传等关键功能。这些终端设备具备位置定位与传感能力,现已集成基于IP语音(VoIP)技术的通信模块,支持战场语音通话与数据交换。传统用于小队长和战术骨干的终端用户设备正在逐步拓展应用范围,未来有望普及至战术前沿的所有士兵。2地面网状通信结构明格斯表示,美国陆军正在试图打造一种“地面网状通信结构”,未来“地面上的每一辆车、每一个移动平台都会配备一个发射‘圆盘’(puck)”,形成点对点的通信节点。这些圆盘将接收远程通信信号,并在战场上通过相互连接构建一个基于Wi-Fi、5G或其他新兴通信协议的“地面中继网”,将通信信息传送到终端用户设备上。这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商用通信领域“网状网络”部署的做法,旨在提升连接冗余性和分布式抗毁性。3一个令人困惑的重大转向不过,这一极具突破性的变革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质疑。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完全放弃传统无线电而依赖VoIP、WiFi和5G信号可能在面对未来高端对手时带来风险。特别是在敌方具备强大电子战能力的情境下,这些依赖固定频段和协议的设备极易被干扰、压制或截断通信链路。按照现代指挥控制体系中的PACE原则(主用Primary、备用Alternate、应急Contingency与战时Emergency通信方案),一个灵活、分层、冗余的多样化通信结构是战场生存与任务完成的关键保障。一位不具名的军工企业代表直言,“下一代指挥与控制架构”完全不考虑无线电通信,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重大转向。他指出,即使当前的网络平台支持终端用户设备与VoIP功能,但仍需保留一部分传统无线电系统,确保在通信中断或频谱被敌方干扰时仍有备用选项。他强调,“大多数业内人士仍认为,需要一个包含多种无线电设备与传输路径的灵活架构。”实际上,美陆军长期以来在通信系统建设中一直在探索最佳“混合模式”:既要利用新一代智能通信设备提高信息化程度,又要保持对传统无线电技术的保留与迭代。未来,如何在技术革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着陆军在通信体系重构中的战略判断。4智武研判NGC2代表着美陆军向“软件定义作战”和“智能边缘通信”迈出的关键一步,是一次典型的“长矛型”改革举措。该体系通过以终端用户设备取代传统无线电,旨在简化士兵负重、优化操作流程、提升指挥响应速度与信息共享效率,展现出极强的前沿突刺意图。如果成功落地,NGC2有望在未来战场上赋予美军更高的战术灵活性与通信自适应能力,成为非动能作战领域的重要突破口。目前,这一变革的“盾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但可以预见的是,在面对高强度电磁干扰、多域压制与通信拒止环境时,完全依赖单一架构与新兴传输手段,可能会削弱体系的抗毁能力与冗余性。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保留足够的通信多样性,防范“单点脆弱性”风险,将成为该项目从实验室走向战场的关键挑战。换言之,NGC2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其前沿技术的锐度,更取决于美陆军整体防御底座的厚度。来源:智武防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