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诞辰的光辉节日、喜庆时光!一百年来,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洪流中,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披荆斩棘、高歌猛进、一往无前、蓬勃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积极支持,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
历经刀光剑影、弹雨枪林、筚路蓝缕、血火淬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用特殊材料铸造的人,是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在广大职工中享有崇高威望。从确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奋斗目标起,他们义无反顾、笃信不移:“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1]“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2]“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3] 在铁与火交织的征途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不断深化、升华,以至炉火纯青;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对广大职工满腔赤忱、情感深厚,启迪引导、循循善诱,体贴入微、寄予厚望。
在数十年的工运生涯中,自己这方面体会良多,每每追忆,感慨万千,激动不已!
1987年1月,我由中国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调入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在刊物编辑室工作。当时,全总办公厅刊物编辑室承担两份内部期刊的编辑任务。一是面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的《中国工运》,自1988年第1期起,改为公开发行;一是面向县级以上工会领导机关的《工会工作通讯》。初来乍到,负责同志先安排我编了两三期《工会工作通讯》,接着安排我参加《中国工运》的编辑工作。
一天上午,一位同事笑逐颜开地来到办公室,兴冲冲地对我说:“给你看件宝贝!” 接着他把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工运》创刊号递给我。在这本历经沧桑,略显陈旧的书上,首先映入自己眼帘的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国工运”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奔放,气势宏阔磅礴,迸发出神奇光彩,饱含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独特气质,磁石般地紧紧吸引着我!这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视死如归,气吞万里如虎的凌云壮志,千锤百炼始成钢的出神入化,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瞻远瞩,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赤诚情怀……
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伟历史进程中,毛主席始终心系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始终重视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始终关注工人运动的前进方向,开创性地提出、并大力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确立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重要地位,激励工人阶级焕发国家主人翁的澎湃激情,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功绩,抒写动人心弦的壮美史诗,铸就震古烁今的辉煌篇章,载入《毛泽东选集》全四卷、《毛泽东文集》全八卷、《毛泽东年谱》全九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全二十卷、《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手书真迹》线装、《毛泽东早期文稿》、《西行漫记》等中外名家的毛泽东传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多种版本……这些煌煌巨作,已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上的璀璨瑰宝。
既重视精通科学理论、饱读诗书典藉,更注重实地调查研析,在基层一线勇毅笃行、躬耕不辍,埋头苦干、摸爬滚打,勤于善于臻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光明磊落地牢牢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立场上,摩顶放踵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无私无畏奋斗,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光辉一生的鲜明特质。
历史永远铭记旷世伟人:
——1919年7月,时年25岁,任《湘江评论》主编,在第二、三、四期上,连续发表著名雄文《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公开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全世界为之震动。”[4]
——1920年11月,秘密创建湖南共产党组织,主张“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5]
——1921年7月,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10月,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
省支部成立,任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成立,任主任。
——1921年11月,帮助、改组、指导湖南劳工会,言之凿凿:“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6]在他的卓越引领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以及长沙泥木工会、长沙人力车工会、长沙笔业工会、长沙理发工会、长沙缝纫工会、长沙铅印活版工会等先后组建。
——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省级区委,以中共湖南省支部为基础的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任书记。
——1922年下半年,先后领导和发动了粤汉铁路、安源路矿、长沙泥木、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等一系列大罢工,湖南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风起云涌。
——1922年11月,当选为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干事局总干事。
——1923年4月,被调往驻上海的中共中央工作。
——1923年6月,前往广州,参加中共三大筹备工作,并作为湘区党的代表,出席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在中共三大报告中指出,上海、北京、湖北的同志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7]
——1923年6月,时年30岁,在中共三大,经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为中共中央局五位成员之一,任中共中央局秘书。“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8]
……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着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转变的异常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制度变革、经济改组和社会改造的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951年2月14日、15日、16日、18日的下午,毛主席主持召开有各中共中央局负责同志等共24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树立“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从各方面加紧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行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适时开展土地改革,总结经验,争取丰收;镇压反革命,严密控制,谨慎清理;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年内必须召开两次城市工作会议,向中央作两次专题报告;以三年时间整党,慎重在城市及新区建党,城市着重在产业工人中建党;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冬季整风,教育干部。
毛主席撰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在这次会议上通过。该要点强调:“加强党委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实行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向干部做教育,明确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工厂内,以实现生产计划为中心,实行党、政、工、团的统一领导。”“力争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工人生活。”“在城市建设计划中,应贯彻为生产、为工人服务的观点。”“全国总工会及各上级工会应着重解决下面的具体问题。”“党委及工会应着重典型经验的创造,迅速推及各处。”[9]所有这些在新中国初期栉风沐雨、创业维艰中,开国元勋们的精辟思考、睿智擘划、神来之笔,不仅是指引当年工会工作蓬勃向前的重要方针,而且是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开展工会工作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尤其需要各级工会工作者时刻谨记在心!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1951年12月13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总工会党组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后工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会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工会工作方针。
这次会议召开前,党中央决定调整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由刘少奇同志负责,李富春、彭真、赖若愚、李立三、刘宁一同志共六人组成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干事会。全总党组干事会确定了这次会议的方针:“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改进工作,以便进一步开展全国工人运动,迎接国家的新建设任务。”[10]
1951年12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东北局副书记、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工业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干事会成员等多项党政重要领导职务的李富春同志在《全国总工会党组扩大会议开幕词》中指出:“如何保证全总本身工作的改进”,“办好一个加强工会思想建设与教育干部的内部刊物”。他强调:要建立政策研究室,办好内部刊物、工人日报和干部学校,“抓住这四个武器就会把工作做好的。”[11]
1951年12月22日,全国总工会党组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全国总工会工作的决议》。该决议在“改进全国总工会本身的工作”中指出,“建立政策研究室,”“办好一个加强工会思想建设、教育干部的刊物。办好工人日报和干部学校。”[12]
1952年7月25日,由毛主席亲自题写刊名,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导各级工会工作的机关刊物《中国工运》正式创刊。李富春同志撰写发刊词强调,要加强对于工会干部与工会积极分子的思想领导,提高他们的政策思想水平,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纠正已经发生的并可能发生的任何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央有关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的倾向,使我们的工会工作遵循党所指示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全国总工会决定出版《中国工运》杂志。
以上历史事实清晰表明:《中国工运》杂志是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精心指导下应运而生的。日理万机、夜以继日、紧张繁忙的毛主席亲自为全总机关刊物题写刊名,生动展示了党中央对全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挚情感、由衷关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级工会组织的谆谆教诲、悉心指导!每每景仰,不能不令人感受到那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巨大鼓舞、无尽温暖!
1987年第一次见到《中国工运》创刊号的当天上午,考虑到种种重要因素,我立即向负责同志提出《中国工运》杂志理应重新采用毛主席题写的刊名的建议。但是,未获同意。负责同志说,还是由书法家题写刊名好。如果感到目前采用的书法家题写的刊名不太合适,可以考虑改换由其他书法家题写刊名。随即,负责同志提出约请费新我老师题写刊名,我建议由武中奇老师题写刊名。在地方工会的积极协助下,这两位书法家题写的刊名先后到来。先是几期《中国工运》杂志采用了费新我老师题写的刊名,此后7年多时间,采用的是由八路军老战士武中奇老师题写的刊名。
1994年负责同志调整后,我再次提出采用毛主席题写刊名的建议,没想到的是,竟然获得了完全赞同!我立即与中央档案馆取得联系,并前往中央档案馆。然而,五十年代《中国工运》杂志登载的毛主席题写的刊名并未在中央档案馆保存。在中央档案馆内保存的,是毛主席为《中国工运》题写的另一幅刊名。
自1995年第1期始,《中国工运》终于登载毛主席题写的珍贵刊名,积久的心愿终于成为现实,令人不能不激动万分!这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一件大喜事啊!我匆忙写了一篇短稿《毛主席为<中国工运>杂志题写的刊名发表》,寄给新闻宣传单位,冀以有更多的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分享这一莫大的喜悦,感悟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殷切期望、隽永深情!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025年4月28日上午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以来的100年,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同中国工人运动具体实际相结合的100年,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矢志不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100年。” “100年来,党的工运事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认真学习这些思想深邃、分析精准、铿锵有力的党中央重要指示,令我们信心倍增,斗志昂扬,豪情满怀!面对2025—2125新的百年征程,一项项更加艰巨繁重的创新创造任务,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必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继承和发扬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焕发志在一流、舍我其谁的时代风采,踔厉奋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高歌猛进,为胜利实现“中华腾飞世界时”做出新的更加优异的贡献!
(2025年4月29日)
[1]、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3]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775页。
[4]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1920),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6页。
[5] 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6] 毛泽东:《所希望于劳工会》,《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7]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46页。
[8]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8页。
[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63—164页。
[10] 《中华全国总工会七十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页。
11 《中国工会四十年资料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5页。
[12] 《中国工会四十年资料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4页。
(作者:安远超,中共党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原副巡视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