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不能忘了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 昆仑策
-
王伟光: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不能忘了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2025-09-07
关于国际问题,怎样分析认识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首要的是解决怎么看待,用什么武器、什么方法看待的问题。在分析国际问题、看待国际形势时,一定要用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一)为什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国际问题
在对待国际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一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国际形势,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在这个基础上所制定的关于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的大政方针,即路线、方针、政策也是正确的。譬如,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形势,得出正确的战略判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确战略决策,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再如,对美国的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就能把它看透了,就可以把美国人民同极少数帝国主义分子、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分子区别开来,这一小撮就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另一种是用错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国际形势,得出的结论就是错误的。同样是认识美国,若立场和观点不正确,就会产生亲美、媚美、恐美、降美等错误认识,甚至会甘心情愿做美国反动势力的间谍和走狗。例如,中国台湾省的赖清德,站在错误的立场上、用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得出“台独”的错误结论,甘心情愿做美国反动势力的走狗。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给领导干部作报告时曾引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导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毛泽东告诉我们,这首诗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看得更远,必须站得更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就是讲,既要看得远,又要看得透。看得远,是登高望远;看得透,是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我们既要借助政治上的望远镜看到眼力不及的地方,又要借助政治上的显微镜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可以比一般的人看得更远、更透,看到事物的长远、抓住事物的本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毛泽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极端重要性,把其重要性提高到关乎党的战斗力、关乎党的事业成败的高度。他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毛泽东发起延安整风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运动,教育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奠定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科学家钱学森离开实际工作岗位后,中共中央党校聘请他为教授,定期邀请他为中共中央党校学员作报告。钱学森不讲导弹、原子弹、卫星,也不讲核理论、核技术;而是讲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体会。钱学森认为,“两弹一星”的成就,是我国科学家掌握马克思主义、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钱学森在晚年写了大量的体会笔记,其中特别谈到“两弹一星”的实质性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研发成功,是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钱学森晚年集中精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国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经典例证。
第一个例子是毛泽东与《论持久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内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亡国论”,认为日本这么强,中国这么落后,中国打不过日本,必定失败。持“亡国论”观点的人,行动上走的是卖国求荣的投降主义道路,其中的典型是汪精卫卖国求荣、“曲线救国”。另一种是“速胜论”,认为日本有什么了不起的,中国地大物博,很快就可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是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会把抗日战争引向失败。毛泽东针对这两种错误倾向撰写了《论持久战》。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敌我力量对比的科学分析,《论持久战》既批驳了“亡国论”,又批驳了“速胜论”,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战略判断,形成了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一场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毛泽东认为全面抗日战争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是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他提出在整个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阶段,以山地战、游击战为主,最后实现战略大反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论持久战》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思想武器。当时在国民党统治的重庆,买到这本书不容易,但重庆国民党的高官几乎也是人手一册,可见此书影响力之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整个过程和结局与《论持久战》的战略判断和策略思想完全一致,就是因为毛泽东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将其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果。
第二个例子是抗美援朝。以金日成为代表的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发动了朝鲜解放战争,而美国人在仁川登陆,造成朝鲜人民的被动状态。美国军队打到中国辽宁丹东鸭绿江边,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金日成向中国提出派兵支援的请求。毛泽东面对强敌经过认真的思考,并反复征求党内意见,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毛泽东气势恢宏地说,“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这是一种何等的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气魄!抗美援朝这一仗,是中国在劣等条件下打败了世界第一的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证明了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他作出这个正确的战略决策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我国赢得了七十多年和平发展的环境。正如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所说的,“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充分证明,认识分析国际形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如果采取错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采取错误的举措,就会把事业引向失败。
第三个例子是毛泽东给领导干部作报告举例《水浒传》中的“宋江三打祝家庄”。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给领导干部讲课时指出,判断形势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透彻地分析判断形势,得出正确的认识并指导打仗,否则必然要打败仗。他引用《水浒传》中的“宋江三打祝家庄”这一故事,说明主观主义地看问题,无疑只能打败仗。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切忌片面性、表面性。所谓全面地看问题,比如要赢得战争,就必须全面掌握影响战争的一切因素,摸透影响战争的一切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国际形势,也必须做到全面地看时局,只有把影响国际形势的各种因素都充分考虑在内,才能正确判断国际局势,才能依据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制定正确的工作方针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用错误的观点来分析形势,得出错误的结论,进而指导革命实践,给革命带来损失的教训不少。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地判断了国际国内形势,认为中国当时只能进行“两次革命”,中国共产党要先参加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等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放弃了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最终导致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也是错误地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可以进行“一次革命”,错误的判断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因此,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对革命党来说至关重要。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说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学问,是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才能正确判断形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东西的三个不同的说法。它是中国共产党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党的思想路线。为了解决全党的思想理论基础问题、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在延安发动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动。从1934年11月起,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艾思奇先后在《读书生活》杂志“哲学讲话”专栏上发表了24篇以通俗化、大众化的形式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这些文章汇集成册于1936年1月以《哲学讲话》作为书名出版。该书出版至第3版时遭到国民党审查机关查禁,第4版易名为《大众哲学》。上海很多在黑暗中徘徊、在痛苦中思索的寻求光明的知识分子、年轻人和进步人士看到该书,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迪,纷纷投身抗日、投身革命。1937年4月,艾思奇为解答《读书生活》读者的问题而撰写的一系列文章汇编出版,取名《哲学与生活》。10月,毛泽东在仔细阅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并作了长篇摘录后,给艾思奇写信。1937年8月,党中央决定挑选一批党的学术理论界专家到延安,其中艾思奇于10月到延安,之后与何思敬共同主持毛泽东倡议成立的延安“新哲学会”。艾思奇在延安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与传播工作。
毛泽东为什么要组织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呢?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党的正确的军事路线问题,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四渡赤水,甩掉国民党的追兵,取得长征胜利,到达陕甘宁,到达延安。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不仅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问题,更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基础、哲学依据问题,解决是不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来指导中国革命的问题。思想路线问题就是哲学问题,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就是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为此,毛泽东发起了延安整风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革命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的理念,就是毛泽东提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的传承与升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从绝大多数人的立场出发认识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还是从少数人的立场出发认识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根本出发点问题,也是基本立场问题。马克思主义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落脚点就落在为人民服务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问题,即为什么人的问题。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极少数人、个别人、个别利益集团的利益出发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问题。
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切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比如,脱贫攻坚就是要解决人民共同致富问题。立场问题决定判断问题。立场错了,判断就错了,结论就错了;立场对了,判断对了,结论就对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解决的就是立场问题,其强调的人民立场从何而来,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而来的。从人民的立场出发,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是少数英雄人物和个别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这一基本原理所决定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出发,中国共产党人必然坚持人民立场。
2.基本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说到底都是物质存在,或者是由物质所决定的。世界是物质的,这个基本观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用这个观点来看国际形势,就要从国际形势的实际出发说明国际问题,而不是凭想象、凭主观说明国际问题。
3.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既是观察问题的世界观,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认识问题,它就是世界观;而用来分析解决问题,它就是方法论。对立统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按照中国话语表述,对立统一观点就是矛盾观点。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是矛盾的。宇宙间的一切规律,都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哲学上的“一分为二”,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如果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认识国际形势,就会发现国际时局有一条主线——世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主线。中国和美国有矛盾,俄罗斯和美国有矛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有矛盾……世界充满矛盾,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那么,世界矛盾体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毛泽东的《矛盾论》指出: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矛盾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阶级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就是阶级矛盾,这是矛盾的主线。当前世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该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国际上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阶级力量、两种社会制度、两个历史发展前途的矛盾斗争,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即矛盾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就抓住了世界阶级矛盾发展变化的主线。观察、分析国际问题,一定要从矛盾主线入手。要看矛盾是什么性质,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矛盾的两方面分别是什么,它们背后起作用的力量又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代,即资本主义历史时代。今天这一时代又发展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因此,在该时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以及人民群众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世界矛盾的主要线索。比如,巴以冲突表面上看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民族的利益纠纷,实际上是犹太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财团和巴勒斯坦民族之间为了争夺加沙这个关键地域所发生的一场民族斗争。民族斗争说到底就是阶级斗争。阶级矛盾是贯穿整个国际局势的一条主线。巴以冲突中矛盾的一方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支持的以色列当局,美国及以色列当局背后是控制它们的犹太财团;另一方是巴勒斯坦民族,以及反对侵略、反对屠杀、主持和平正义的世界进步力量。当然,在支持巴勒斯坦民族的力量中,有的敢怒不敢言,有的因涉及自身利益而闭口不言。如此分析巴以冲突的性质,支持谁、反对谁就很清楚了,就能得出正确结论了。
(三)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
一是善于从利益上看待国际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切国际问题的背后都有利益问题,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的需求之争而产生的。一切国际性的问题、冲突的背后都有利益问题,都贯穿着利益的争端。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利益是阶级利益,阶级社会的一切利益冲突,归根结底都是阶级利益的冲突。加沙的利益之争,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与巴勒斯坦民族的阶级利益之争。以色列当局背后的金主是谁呢?是臭名昭著的犹太财团,犹太财团是控制全世界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家集团。以色列当局背后的金主同时又控制了美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新型帝国主义。笔者撰写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阐释的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已经从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发展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控制美国国家政权的最主要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两大财团,一个是犹太财团,另一个是盎撒财团。全世界金融资本大都集中由这两大财团控制着,它们控制着美元和全世界的金融,通过金融武器剥夺全世界人民。以色列当局为什么要屠杀巴勒斯坦人,就是为了加沙这块肥肉,这就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益所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可以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本质看得很清楚,支持谁、反对谁,也就很清楚了。
二是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国际问题。世界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纷呈,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局部战争越打越激烈。从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战争的炮火未曾中断过。这些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不仅要从利益上看,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看。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切经济问题最终要通过政治问题反映出来。经济问题解决不了,靠政治去解决;政治解决不了,靠战争来解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列宁强调:“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台湾问题首先是个政治问题,中国台湾省的民进党利益集团为什么要搞“台独”?“台独”是政治问题,背后是经济利益问题。搞“台独”可以由民进党独占台湾省的经济利益,“台独”的政治主张是由经济利益决定的。但是,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从政治入手,从政治上推翻“台独”的政治主张。美国人为什么支持“台独”也是由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垄断利益所决定的,然而这些垄断利益问题必然通过政治问题反映出来。民进党搞“台独”是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它把经济问题转变成政治问题,提出要搞一个所谓“民主”的台湾。美国也把台湾问题政治化。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从政治入手解决,而政治手段解决不了,就用战争手段来解决。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必须打政治牌,从政治上解决台湾问题,一定要挫败“台独”的纲领、“台独”的路线、“台独”的组织,把“台独”彻底消灭,这样才能解决台湾统一问题,解决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
一定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经济战、金融战、科技战、文化战、意识形态战,都集中表现为政治问题。美国反动势力的目的是企图搞垮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搞垮中国共产党,搞垮中国的国有经济,最后把中国变成它商品倾销、资本倾销、金融搜刮的半殖民地。只有解决了政治问题,才能解决经济问题。
三是善于从战略上看待国际问题。看国际问题,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全局、长远、根本、宏观。从战略上看问题,就是要从全局、长远、根本、宏观看问题。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战略判断。从战略上看、从长远上看、从根本上看,一切反动派都是逆历史潮流的、反人民的,它再强大也注定是要灭亡的,最终是要被人民抛弃到历史垃圾堆的。这些反动派从表面上看、从短期来看,虽然武装到牙齿,但都是“纸老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战略判断是正确的,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得来的。抗美援朝时,中国共产党依据“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战略判断,在战略上藐视美帝国主义,敢于硬碰硬,敢打敢拼;但从战术上又重视它,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
所谓战略眼光,就是全局眼光、根本眼光。观察国际形势,不能只看眼前、只看一时,要看长远、看根本。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的重要战略思想。观察国际问题,就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
四是善于从本质上看待国际问题。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现象是表面的、多种多样的、丰富的、易变的,而本质是实质的、相对固定的、相对不变的,要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表面上看,国际各种各样问题表现出来的是现象,但其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观察国际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
1961年10月,郭沫若在观看浙江省绍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诗一首以相赠,其中有一句“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郭沫若认为唐僧太可恶了,因为他不识好坏人,把孙悟空赶跑,最后他和猪八戒、沙僧都让白骨精给抓走,还差点被吃掉,唐僧应该千刀万剐;幸好孙悟空“一拔何亏大圣毛”,救了他们三人。毛泽东在看完郭沫若这首诗后,于11月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以相和:“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毛泽东的诗认为,郭沫若的认识应当纠正,敌我不分,把唐僧当作敌人。唐僧是糊涂人,是好人,是可以教育的,不能千刀万剐他。千刀万剐他,属于敌友不分,应团结教育他。敌人是白骨精,而唐僧和稀里糊涂的猪八戒,还有站不稳立场的沙僧,都是可以团结的对象,是可以教育好的人。孙悟空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千刀当剐唐僧肉”,这是把自己的人推向了敌对面。毛泽东在这里阐述了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道理。孙悟空为什么能够把白骨精看透?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毛泽东这首诗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要具备这样的“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火眼金睛”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是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五是善于抓住阶级矛盾主线看待国际问题。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不完全一样。当前,我国国内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国际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工人阶级以及人民群众和一小撮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因此必须用阶级矛盾这一主线分析国际形势。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其中,第一世界是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因为苏联蜕变为修正主义,搞了社会帝国主义,它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曾妄想控制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附庸国。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以实现他们控制全世界的帝国主义美梦,这是世界人民的敌人。第二世界是日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虽然也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美国要控制他们,他们与美国有矛盾。我们是可以团结利用他们的。第三世界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切受压迫、受剥削的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这是我们在国际上可以依靠和团结的力量。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得出“三个世界”理论,使得我们能够在国际上分清敌人和朋友,进而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因此,分析国际问题,一定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国电投威海崮山国核核电试验站国电投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的授课讲稿录音整理而成,节选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双月刊)》2025年第3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