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挑战被证明为真理的理论,还是不要太轻率 - 昆仑策
-
胡懋仁|挑战被证明为真理的理论,还是不要太轻率
2025-08-07
最近,在网上看到好几段视频,但说的词都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是在说马克思主义好几个原理都是错误的。按理说,网上的管理平台看到这样的言论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这种公然向宪法挑战的胡言乱语,难道不应该立刻删除吗? 网络管理平台为什么还要容许这些没有根据的言论畅行无阻? 在网络上,很多正能量的言论被无端删除,而这一类公然挑战宪法的言论却能够大行其道,实在令人不解。
那些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都是错误的,而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从根本上说才是错误的。那些针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批评全部都不成立。
我们现在还需要保留一定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而且还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现在正在执行的政策。于是有人就产生一种误解,在他们看来,既然现在政策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那就意味着允许剥削的存在。既然允许剥削的存在,那么剥削的存在就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剥削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马克思对剥削的批判就是没有道理的。这就是上述言论依据的逻辑。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现象,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出现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剥削现象自然也不例外。资本主义的剥削,用学术上的话来说,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占有。这种现象的存在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在资本主义之前,人类的社会生产有剩余产品,也有剩余劳动,但是都没有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出现。人类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积累都是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在资本主义阶段,剩余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产品就会转化为剩余价值。而且这种剩余价值会被资本的投资者无偿占有。
由于人类社会的财富都是由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产品所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在其出现的早期当然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否认过。马克思所看到的是,除此之外,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不合理性会逐渐增加,最终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资本主义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的合理性最终会从根本上丧失殆尽。那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就到了终结的阶段。
从历史上来看,资本主义早期的兴起,与商品生产的需求息息相关。资产阶级要进行商品生产,就需要更多的能够出卖自由劳动力的劳动者,资产阶级也需要自由选择商品生产的种类、规格和数量,也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的市场。然而,在欧洲封建制度下,这些自由都是极不完备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雇佣劳动选择的渴望。有了雇佣劳动,就有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占有。相比在封建制度下,欧洲大量的劳动力都必须依附于农奴主或者贵族地主的身上,基本无自由可言。所以挣脱这种依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也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合理性之一。
然而,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占有,即所谓资本主义所渴望的自由,对于雇佣劳动者来说,并不是自由的天堂。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工人只有向这个资本家出卖劳动力,或者向另一个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自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自由。欧洲早期的资本主义劳动是非常野蛮、也是非常残酷的。所以,所谓剩余价值生产与占有的所谓合理性,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不合理性。合理性是剩余价值生产与占有在当下存在的必然性,不合理性是剩余价值生产与占有必然要走向消亡的必然性。
打着批评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的观点,完全不懂得剩余价值自身所存在的辩证法。在辩证法看来,任何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都是一个过程。即它既有产生合理性的一面,也有最终走向消亡的合理性的另一面。这种消亡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其所谓长久存在的不合理性。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一个三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还没有建立起来。城市里,到处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并不发达的工商业。农村,还是大量的小农个体经济。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支持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小农经济的发展。这是当时环境所必然的要求。
1953年,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之后,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银行中的资金都流向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就面临着资金匮乏的状态。由于这样的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为了能让自己的企业继续生存下去,就产生了实现公私合营的愿望。后来全国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并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可以说它只是一种半社会主义。因为在公私合营之后,原来的企业家,或者说资本家还可以从企业经营的利润里抽取一部分定息。这也是剩余产品所体现出来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
1966年,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公私合营企业的定息不复存在了。然而,我们工业生产力一方面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力发展的还不能算是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因此,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工业生产,还不可能完全由公有制企业全部承担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允许私人投资发展一定程度的工商业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由于公有制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曾经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城镇人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业或者无业的情况。国家投资有限,能建设的企业有限,因此吸收劳动力的容量也有限。这是当时存在着这一类失业或者无业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改革开放中,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就能吸收更多的闲散劳动力,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私人企业的建立,为解决城镇人口就业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问题。这是问题的主流方面。当然,私人企业的建立,也可以在产品生产方面能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这一点同样也很重要。曾经在计划经济年代出现的消费品短缺的现象,在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出现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今天,我们的很多私营企业存在于科技开发领域。这也是国家鼓励个人把各自的经营与创新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实已经证明,这些科技类企业确实在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综合平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至于所谓剥削问题,还是要有一个客观的观察与思考。只要有资本,只要有市场经济,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占有就是无法回避的。但是在目前,只要这些做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这些就不是主流问题。它所带来的弊端将来总还是要得到解决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引下,这些弊端同时也能够通过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各种不同所有制关系的企业相互合作、相互协调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能够把其消极影响降到更低的程度。同时,随着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家还会通过各种措施引导私营企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走进社会主义的大道中来。那么所谓剥削所带来的弊端就能得到较好的克服。
然而,观察问题还要把眼光放得更为宽广一些。中国对于私营经济的处理办法,并不等于在全世界都能通用。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企业,对劳动者的剥削依然存在,而且相当残酷。就一点来说,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依然是完全正确的,无可争辩的。即使针对中国的私营经济,剩余价值理论也正确地揭示出社会财富所创造出来的根源。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如果看不到这些现实情况,就断言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错误的,没有任何根据,也确实毫无道理。资本主义国家对童工的剥削,由于男女同工不同酬而存在的对女工的剥削,至今都是非常严重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还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剥削现象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且,这些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剥削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也是客观的不争的事实。.
对于那些质疑任何经过检验被证明为真理的挑战,特别是年轻人所进行的挑战,应该进行客观分析。年轻人挑战现成理论,这种精神值得鼓励。但是年轻人在挑战现成理论进,更要做到实事求是,更需要用实践来检验他们挑战的理论观点。更重要的是,这种挑战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要做严肃和严谨的科学分析,盲目轻率地否定经过上百年实践验证的科学理论,是行不通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