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不是 “一阵风”,而是管党治党的 “长效药”;不是 “选择题”,而是年轻干部必须答好的 “必答题”。身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处在基层工作一线,更要以八项规定精神为行为准则,在日常工作中校准作风坐标,方能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
践行八项规定,首在破除 “虚” 字,以实干之风扎根基层。基层工作最忌 “虚功”,填表报数 “闭门造车”、调研走访 “走马观花”、服务群众 “嘴上答应”,这些形式主义的苗头,正是八项规定明确反对的。年轻干部要像钉钉子一样扎在岗位上:群众反映的社保问题,既要 “纸上记录” 更要 “上门核实”;政策落实的堵点难点,既要 “会议研究” 更要 “蹲点破解”。就像处理社区矛盾,与其在办公室拟方案,不如到楼栋里听原声,把 “案头工作” 变成 “地头工作”,才能让作风实起来。
践行八项规定,要在摒弃 “奢” 字,以勤俭之风涵养初心。“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八项规定对厉行节约的要求,从来不是小事。年轻干部经手的每一笔经费、使用的每一件公物,都连着群众信任。下村开展工作,拒绝超标准接待是底线;办公行文,能用电子档就不印纸质版是自觉;组织活动,不搞 “花架子” 装饰、只重 “实打实” 效果是原则。把勤俭节约内化为习惯,才能守住 “不逾底线” 的本分,赢得群众 “接地气” 的认可。
践行八项规定,贵在守住 “真” 字,以亲民之风连接民心。八项规定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年轻干部面对的是家长里短的民生事,更要放下 “架子”、扑下 “身子”。走访困难家庭,别只问 “吃得饱吗”,要看看米缸里的粮、衣柜里的衣;处理邻里纠纷,别只说 “要和睦”,要弄清矛盾的根、解开心里的结。就像对待社区老人的养老诉求,与其递张政策宣传单,不如帮着填好申请单、陪着跑趟服务窗,让群众从 “看得见的行动” 里,感受到 “摸得着的温暖”。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年轻干部的成长也永远在路上。以八项规定为镜,照见不足;以八项规定为尺,规范言行,方能在基层大熔炉里淬炼出 “真本领”,成长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让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一线开出作风之花、结出民生之果。
作者姓名:孔宪喜,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西环路街道办事处;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