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
徐庆全按:这份谈话记录稿是培森同志给我的。1985年5月6日,胡乔木与《张闻天选集》组张培森、施枯寒二人谈话。张培森记录整理,题为《胡乔木同志的谈话》。就谈话内容而言,主要是对李锐《重读张闻天同志的<庐山发言>》一文的意见。记录者是张培森同志。
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胡乔木在南长街123号家中接见了《张闻天选集》组张培森、施枯寒二人,现将这次谈话纪要整理如下:
我的回忆张闻天的文章,你们整理好的稿子我改了一下,你们拿去看看还有什么意见,你们搞完之后,我还要再看一遍。
找你们来还有一件事,李锐送来一篇文章(即李锐同志应刘英同志邀请,写的回忆庐山会议时期张闻天的文章),写信要我看。我不愿意他写信给我,我不愿意跟他来往。你们找人找得不对。刘英同志她也不了解情况,搞这么一篇文章,你们是自找麻烦。结果是攻击毛主席,主要是这么一个问题。这样的文章究竟有什么好处?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样的文章你们竟然看不出问题,你们的水平这样低!他的文章我没法改,他的记忆力好,收的材料也多。
(乔木同志讲到这里时,看到桌上放了录音机便发起火来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张培森:录音是为了回去好整理,上次帮助你整理的回忆录就是根据录音整理的。乔木同志:现在有人把录音机装在兜子里,最后把录音拿到中央的会议上攻击我,我都不知道这些话在哪里讲的,岂有此理!今天我跟你们是推心置腹。)
你们政治嗅觉不灵,也不能完全怪你们,你们好多事情不知道。李锐是陈云同志推荐给书记处当组织部副部长的,也是陈云同志写信给书记处让他下来的。他和王若水还有黎澍他们是一伙的,李比王若水还王若水,李是他们的急先锋。有人跟中央几个同志说,资产阶级自由化不要再提了,而他们居然同意了。
李锐的文章我不愿意看,拖了好几天,我一看之后,一夜都没有睡好觉,一直做恶梦,颈椎麻木(声音颤抖,流泪),他攻击毛主席,把我们党说得一无是处,造成国内外、党内外很坏影响。这样,他自己也出了名。文
艺不是要讲社会效果吗?这篇文章你们考虑社会效果没有?
李锐的文章内部材料很多,有不少是党内机密,国外的人看到了一定会如获至宝。他文章说什么庐山会议议定记录,哪有什么议定记录,只有会议纪要(根据档案馆所有草案记载是议定记录)。还说张闻天是总书记,中央文件都说得很清楚,没有什么总书记嘛!这不是混淆视听吗?
他的文章我没法答复,也不愿答复,你们
看怎么处理?(张培森:听李锐自己说他曾把文章送《人民日报》看,《人民日报》也表示不好定,所以他送你看。)你们思想闭塞,《人民日报》才巴不得登这样的文章哩,你们不知道吗?李洪林的文章《人民日报》登了,苏绍智的文章登到第二版,难道你们都不知道?李锐这篇文章我要给《人民日报》打招呼。
虽然是李锐把文章寄给我,不是你们,但你们是始作俑者。(张培森:编回忆录是在编选集过程中访问老同志提出来的)你们找那么多人写,搞得这么大就不对。李锐这样的文章出去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你们考虑过没有?你
们不能成为张闻天的信徒,张闻天派,不要把张闻天神化了,把他捧得那么高,他是犯过错误的。现在反张闻天的还大有人在。譬如陆定一就会出来写文章质问,中央就不好办。
的文章草稿中像这样的话:如张闻天同其他领导人一样,有他的弱点,也有他的优点。这样说法不妥,那刘少奇呢?怎么好比呢?应该有所区别。
李锐的那篇文章怎么办好?我不答复他。你们跟刘英同志好好说一下,你们答复他。
我的文章,你们提意见之后,我还要看看再修改。
附:胡乔木致张培森的一封信
【摘要】胡乔木信中写道:李锐同志有一次晚上到我们住处参加闲谈,这次我谈得很多很尖锐,别的时候也常见面,谈的话他都记到日记上去了,以后就成了我的罪状,但那次谈话闻天同志并未参加。
培森⑴同志:
三月五日信并《张闻天选集》⑵印稿全套等件均早收到。因这几天事情很多很忙,迟复为歉。
闻天同志所说庐山会议期间的一件事⑶是事实。当时我与陈伯达⑷、田家英⑸、吴冷西⑹合住一院,在一条路的北侧,闻天同志从住处到开小组会处时经常要路过,所以他曾到我们院中来过几次。偶然遇到我们三人在一室闲谈时,他也曾加入闲谈过,但一般是与我单独谈话,因为路过,谈的时间也不长。这是会议前期情况。到毛主席对彭德怀同志的信发表讲话后⑺,会议空气顿趋紧张,这种接触就停了。
我对当时国内情况的看法和他的相同,但在小组会上我未作过系统发言,大部分的话都是私下说的(李锐⑻同志有一次晚上到我们住处参加闲谈,这次我谈得很多很尖锐,别的时候也常见面,谈的话他都记到日记上去了,以后就成了我的罪状,但那次谈话闻天同志并未参加)。彭信初印发时,多数同志还摸不准毛主席的意图,闻天同志的发言大概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小组会上讲的。
我在预感到一场大斗争将要爆发时,彭又涉及黄克诚⑼、周小舟⑽、李锐等,但这是后话,我即告张少说,但张还是照原来准备的稿子讲了。张发言中曾说到毛主席讲要“泄虚气”(意为气可鼓而不可泄的气,指的是实气,不是虚气,这还是会议前期的话),在后来的小组会上曾被追问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张说是听我说的,这也是事实。
毛主席讲话后会议情况即急转直下,张由于这次发言被列入“军事俱乐部”⑾的成员,会议决议⑿也因此点了彭、黄、张、周的名。这是我现所记得的大致情况,详情已无法准确记忆。我想这些都不必引入张文集的注释中。
此后来信不要用“尊敬的”、“崇高的”字样,我承受不起。
胡乔木
三月十日
⑴培森,即张培森(1931——):江苏镇江人。时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组长。张在1985年3月5日给胡乔木的信中就1959年庐山会议中的一件史实请教澄清。
⑵《张闻天选集》1985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⑶闻天,即张闻天,庐山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庐山会议是1959年7月2日--8月1日在江西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16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总称。一件事,指张闻天在1967年5月17日所写的一份材料中说到的一件事:庐山会议期间约在7月21日左右,胡乔木用电话告知,关于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缺点要少讲一点”;接着在庐山住处路上碰着时,胡乔木又重复“要我少讲缺点……,中央要反右,打个招呼。”
⑷陈伯达,庐山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红旗》杂志总编辑。
⑸田家英,从1948年到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庐山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⑹吴冷西,《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社长。
⑺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庐山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7月14日,他就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缺点、错误问题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7月16日,毛泽东将彭的信加上“彭德怀的意见书”字样,并要求中央政治局常委“评论这封信的性质”。
⑻李锐(1917-2019):湖南平江人。庐山会议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
⑼黄克诚,庐山会议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⑽周小舟(1912-1966):湖南湘潭人。庐山会议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⑾“军事俱乐部”,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等问题的观点基本相同,毛泽东将他们称之为“军事俱乐部”。
⑿会议决议,指1959年8月16日庐山会议通过的《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
[本文原载于《胡乔木书信集》,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版]
注:徐庆全为《炎黄春秋》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快乐如风的光影说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