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仝卓高考应届生身份造假,到山东聊城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再到西安交大博导之女改成绩保研,近日接连爆出的舞弊案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一件件被曝光的舞弊丑闻,引发我们深思,作为社会公平底线的教育公平为何屡遭践踏?
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无论是冒名顶替,还是改学籍改成绩,都是通过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来谋取一己之利,在内心深处承认了自己的“特殊待遇”,贬低了“普通人”的公平地位。这种高高在上的自我认知是三观的扭曲,需要从根本上得以纠正。人人生而平等,不能在损害他人权利的基础上谋取私利,不能让“特殊人”的“特殊通道”成为普通学子寒窗苦读、出人头地的阻碍。
是对手中权利的任性。“成绩不够,权力来凑”,不难发现,这一件件舞弊丑闻的背后,都有权力任性的影子,肆意使用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为自己、亲属或小团体谋取非法利益。同时,调查几件舞弊丑闻后大都会牵出不正当关系网和利益输送链条,各种潜规则正碾压着教育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大幕里,容不下弄虚作假的暗箱操作。要想保障教育公平,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教育公平涉及到每个人的切实利益,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既要及时纠正陈年旧案,又要补上制度的漏洞,消除践踏教育公平行为的生存空间。
作者:曹杰 工作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姚官屯乡人民政府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