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环球聚焦 > 阅读信息
朔尔茨访华,为何而来?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华语智库”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10-31 17:47:30

 

1.jpg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11月4日,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将是朔尔茨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也是德国总理时隔三年多来第一次来到中国,与中国领导人进行面对面会晤。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俄乌冲突硝烟纷飞,三年多来,中德关系也在经受新的洗礼。

朔尔茨此访将与中国领导人交流哪些话题,又将如何影响中德关系乃至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

压力下的坚持

外界注意到,朔尔茨此番访华,创下多个“首次”和“第一”:朔尔茨任内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中共二十大闭幕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三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据德国政府发布的行程,朔尔茨将于11月3日启程飞往中国,11月4日将在北京与习近平主席首次举行面对面会晤。此后,朔尔茨将与李克强总理举行会谈。

某种意义上说,朔尔茨这次访华顶着不小的压力,因为舆论场杂音纷扰。

德国国内,保守派政客指责朔尔茨访华释放了“错误的信号”;联合执政的绿党与自民党主张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政策,呼吁与北京保持距离。

欧盟层面,不满朔尔茨此次单独行动,破坏了欧盟外交的统一阵线。

还有一些西方媒体拿着意识形态滤镜,炮制各种奇谈怪论。

对此,朔尔茨不为所动,而且很早就放出访华消息。用他自己的话说,“去北京访问,对我来说很重要”。

不仅如此,朔尔茨还释放其他积极信号。包括强调与中国“脱钩”完全错误;力排众议推动政府批准中远海运集团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并坚称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认为,此前主要受到国内牵制,朔尔茨的中国之行被耽搁。从一系列言行来看,朔尔茨本人访华意愿很强烈,且高度重视这次访问。大致可从三个层面解读他的这份坚持。

一是纠偏。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力图联欧制华,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将中国与俄罗斯捆绑打包,搞集团对抗,炒作阵营化。被美国“带节奏”后,德国以及欧洲内部,减少对华依赖、与中国“脱钩”的论调甚嚣尘上。朔尔茨有意通过访华的实际行动“拨乱反正”,避免德国以及欧洲内部对中德、中欧关系认知走偏,修正当前背离中德、中欧合作现实的谬论。同时也为中德关系定调,包括必须维护中德之间正常的经贸关系以及加强全球治理层面的协调与合作。

二是脱困。眼下,德国及其他欧盟国家深受高通胀、“能源荒”、增长停滞等折磨。经济困顿已引发社会动荡,示威抗议此起彼伏,甚至破坏政治稳定。在此不利情势下,德国乃至欧洲更加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德国工商界也对政府施加影响,敦促朔尔茨尽快访华。

三是平衡。俄乌冲突持续,欧洲深陷地缘政治和能源危机,美国却趁乱取利、大发横财,欧洲国家对此也颇有怨言。朔尔茨访华体现了某种战略自主与务实理性,与中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也是对美关系的动态平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朔尔茨上任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国内因素等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访华。如今,这次“迟到”的访问意味着中德领导人交往回归正常状态。此行有两个时间背景值得关注。

首先,今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借此契机,双方既需确保中德关系的稳定性,又需确保中德关系在未来具有建设性。

其次,这也是德国总理时隔三年多来首次访华。三年多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德国社会对华认知也在随之变化。

眼下,德国国内正在就制定对华政策进行辩论。德国政府表示,如何看待中国,要将“时代的转折”纳入考量。

“中德作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无论是保持原有交往合作,还是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都需要两国领导人保持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崔洪建说,中方邀请朔尔茨来访,说明中国看重与德国和欧洲的合作。尤其是目前反全球化、过度渲染意识形态等氛围弥漫,中国希望中德关系能在正常轨道上健康发展。

“在内外压力下,朔尔茨仍然决定访华,也显示了他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能力,并且愿意对德国国内的对华舆论施加正面积极的影响,而不是任其走向消极。”崔洪建说。

聚焦经贸合作

据德国政府介绍,德中双方将重点讨论双边关系、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问题,以及俄乌冲突和东亚地区局势等。

分析人士指出,双边关系层面,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将是朔尔茨此访的核心议题。

此次,一个阵容华丽的商业代表团将随同朔尔茨来访。

据德国《商报》报道,这支商业代表团由12名德国企业代表组成。包括大众、宝马、西门子、制药公司默克和拜耳、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科、德意志银行、化工巨头巴斯夫、阿迪达斯等知名德企总裁或首席执行官。

报道还称,德企踊跃报名参加朔尔茨访华团,提交申请的商界代表有100多名。

郑春荣表示,中国六年来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对如何加强经贸合作都有极大兴趣。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德方很关心中国更高层次的开放将给德国及欧洲企业带来怎样的市场机遇和政策红利。

崔洪建指出,对中德来说,推动经贸合作面临两个关键任务。一个是巩固、提升传统领域的合作,另一个是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相信中德领导人会谈时会兼顾这两个层次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访华的德企中,有不少是在中国市场拥有传统利益,并加大对华市场投入的公司。“商界代表团来访将有助于中德在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稳固基础,同时找到更多合作空间。比如在绿色产业领域,双方可能会释放进一步合作信息。”崔洪建说。

此外,郑春荣预计,双方领导人会晤时,还将谈及纪念今年中德建交50周年、共同推进明年恢复中德政府磋商机制。

气候议题也被认为是双方关注重点。

崔洪建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合作程度最高、空间最大的全球治理课题,同时又事关中德两国经济、能源等领域发展,自然受到双方重视。而且,接下来要举行气候议题的国际多边峰会,中德也有必要事先沟通,协调立场。

关于俄乌冲突,在崔洪建看来,中德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存在合作潜力。因为双方具有共识基础,包括尽早停火止战、外交解决等。如今,随着形势变化,双方或将进一步协调,以便达成更多共识。

对于德方提到的东亚地区局势,两位专家表示,不排除涉及台海局势的可能性。“但是,中方会再次确认,需要德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崔洪建说,德方可能还想谈所谓印太形势。柏林已出台印太外交政策指南,并且采取了一些军事安全动作,希望在这一地区体现存在。对此,中方预计也会重申相关原则,欢迎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以建设性方式参与亚太事务。

稳定中欧关系

可观的经济体量、理性的对外政策,德国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欧盟的“领头羊”“发动机”,中德关系也在中欧关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习近平主席曾对中德关系给出四个定位: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的合作者。

在崔洪建看来,中德关系向好发展将给中欧关系带来三个层面影响。

首先是稳定。近年来,中欧关系受各种复杂、不稳定因素干扰,包括欧盟内部分化、政策重心转移、经贸问题政治化和安全化态势上升等。鉴于中德经贸额占中欧经贸额约三成,中德关系如中流砥柱,只要中德关系稳定,中欧关系大局就能稳定,经贸合作、共同利益等基本面就能得到维护。

接着是信心。当前,一些欧洲国家对华态度日益受美国等外部势力影响,以致对中欧关系发展产生怀疑。如果中德关系稳定向好,将给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带来信心,可以沿着中欧关系既定轨道前行,而不必受外部势力影响,改弦易辙。

第三是示范。中德合作成果可以发挥示范作用。比如经贸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将会给其他欧洲国家传递积极信号——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对欧关系将继续朝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随着朔尔茨来访,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欧洲国家领导人愿意到中国来,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

郑春荣表示,考虑到德国传统上在欧盟的经济体量与政治影响力,中德关系若正向发展,对中欧关系稳定也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比如一些中德合作项目、倡议不仅仅服务于双边,也可以在欧盟层面开展合作,为中欧合作注入动力。

可同时也要看到现实的变化。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等影响,欧盟内部力量分化,众声喧哗,政府在国内的影响力、行动力下降,德法等欧盟大国的引领作用也在下降。

但不管怎样,朔尔茨这次来访表明,“即便中德关系面临复杂形势,保持交流沟通都是必要的。这既是过去50年交往的经验,也是未来关系发展的需要。”崔洪建说,通过交流沟通,既维护合作面,又致力于解决问题,这对中德、中欧关系都会产生正面重要影响。

来源:“华语智库”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朔尔茨访华,为何而来?

    2022-10-31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