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孟彦 | 解放军战术震撼美媒!鹰击18A劈开防御,鹰击21捅穿航母甲板
点击:  作者:孟彦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5-06 20:28:45

 

1.jpg

 去年央视栏目公开展示潜艇发射鹰击-18A的画面,其全程已低于10米的高度掠海飞行

 

美国五角大楼还在被F-35战斗机庞大的维护费用所困扰,而中国一款导弹的宣布则再次让其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知道,近年来,中国以卓越军事技术创新,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不小的涟漪。而鹰击-18A导弹在青岛军港的海军开放日期间,再次以无与伦比的性能震撼了世界。

1、逢敌必亮剑!鹰击-18A定位首次明确

鹰击-18A导弹,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其推出,正值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加剧之际。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它不仅象征着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战略威慑力量正在崛起。

早在去年人民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纪念日当天,央视栏目罕见公布了潜艇发射导弹的画面。

而这一导弹,正是鹰击-18A,其从水下高速冲出,而后以10米以下的高速掠海飞行、远程突击,从气动设计到控制系统都有着出色表现。

而在此次海军节上,我国首次明确公开了该导弹的定位——专打美国“伯克”级和日本“爱宕”级,丝毫没有提及航母。

或许有人认为,这意味着导弹打击能力的缩水,其实不然,背后是中国海军在下一盘大棋!毕竟,当鹰击-18A远程锁死“护航小弟”,打击敌方防御外围,实现优势突破之际,鹰击-21这类“大杀器”就能直接捅穿航母甲板。

2.jpg

简介上明确标注着,鹰击-18A可采用超音速弹道,攻击“伯克”级和“爱宕”级等中大型水面舰

2、二枚就让美驱逐舰丧失80%战力

其实,进一步解构鹰击-18A的技术特点,还可以发现它独特的设计,在全球武器系统中实属罕见。

首先是潜射能力:鹰击-18A可以从潜艇中发射,并具备从水下直接点火的能力,这项技术突破了以往潜射导弹需要在接近水面时才点火的限制。这种能力使得导弹出海后立即进入掠海飞行模式,以极小的角度突破海面,这不仅提高了隐蔽性,还极大减少了被敌方雷达探测和拦截的可能。

此外,鹰击-18A采用了“亚超结合”的飞行弹道,即在巡航阶段保持亚音速以延长续航,接近目标时才转为超音速攻击。

这种双速模式一方面节省了燃料,增加了射程,使导弹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另一方面,在攻击阶段利用超音速突防的高速度给敌方防御体系施加了巨大的反应压力。

在这种模式下,敌舰的拦截窗口非常短暂,传统的防御手段显得力不从心。

在去年的台海军事演习中,模拟数据显示,仅仅2枚鹰击-18A就足以让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失去80%的战斗能力。

3.jpg

中国鹰击-18A反舰导弹造价低廉,意味着中国可以批量生产,形成饱和式攻击能力

3、便宜量大!饱和攻击美军扛不住

试想,当一枚鹰击-18A在低掠海飞行中,以0.8马赫的速度悄无声息贴近目标,然后在40公里内突然加速至3马赫,其带来的破坏性足以让任何一艘以强悍著称的盾舰瞬间失去作战能力。

而且,该导弹的战斗部重达300公斤,足以摧毁任何舰载雷达系统。这种出其不意的袭击方式,使得美国及其盟友的舰载防御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更重要的是,鹰击-18A具备明显的制造成本优势,单枚造价远低于更先进型号,仅为鹰击-21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低成本、高效能的设计策略意味着中国可以大量生产和储备。

据相关智库推测,中国海军现有的鹰击-18A库存超过2000枚,这种库存量不仅能够支撑长时间的军事对峙,也能够在关键时刻实施饱和攻击。

所以说,鹰击-18A通过透明展示实力,无疑对外释放战略信号:这款导弹将在中国整体军事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的一环。这样的部署,将推动中国进一步增强海上力量,巩固其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海洋战略地位。

4.jpg

美媒认为,中国反舰体系最强大的优势在于形成了“高低搭配”,不留一点漏洞

4、中国反舰体系的强大之处在于什么?

当我们从全球视角审视美国和日本的反舰导弹系统时,鹰击-18A的技术和战略优势愈加明显。

以“鱼叉”导弹为例,其最大射程通常仅为200公里左右,而日本的17式导弹也有类似的限制。这种相对较短的射程在现代复杂海战环境下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种背景下,鹰击-18A的660公里射程显然让中国在战术选择上占据主动。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并未止步于此,鹰击-18A与更强大的鹰击-21形成了协调作战的策略。

正如美军《海军新闻》所说,与许多国家仍在讨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还是“坚固防御”的问题不同,中国已经超越了这一层次。

换言之,中国反舰体系的强大之处,在于并不依赖于单一型号导弹的高端技术,而是在于其精心构建的高低搭配、密不透风的作战体系。

这种体系犹如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全面覆盖可能的攻击路径,使得任何入侵者都难以找到薄弱点。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