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武汉大学默默关掉了赏樱通道,市内很多酒店也订不到房间…
点击:  作者:王耳朵先生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3-03-29 10:10:10

 

武汉的樱花,又开了。

 

武汉大学却在318日那天,默默把赏樱预约通道关掉了。

 

还是那两天,武汉市内很多酒店,突然订不到房间了。

  

直到看见武汉大学官微那天发出的照片,才瞬间泪目。

 

原来是他们回来了:

 

3年前的那个冬天,白衣为甲,万人逆行,来到武汉支援的16千多名医护们。

 

那天满园的樱花谢绝其他游客,独为等待他们的到来。

 

 

 

那年,他们赶到的时候,武汉冰雪未融。

 

等到他们离开时,樱花已经盛开。

 

但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他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城市。

 

于是那年,各地援鄂医疗队踏上归途,武汉市民走上街头依依送别时,武汉发出约定:

 

再到樱花盛开的季节,一定会邀请援鄂医疗队回来。

 

故地重游,好好看看当年错过的春光。

 

 

当年援鄂的医护,有4万多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武汉只好将这个约定延续了3年。

 

如今,每个医护终于有机会赴这场樱花之约。

 

 

又一年,又三年,武汉兑现了承诺。

 

医护们到的时候,志愿者、工作人员在机场列队欢迎。

 

去武大的路上,交警为他们开道。

 

 

武大也安排了专车,开辟了绿色通道,铺上了红地毯,搭起了樱花拱门。

 

还为他们每人都准备了一枚沉甸甸的抗疫纪念徽章。

 

 

 

在盛开的樱花树下,武大学生为他们齐声歌唱。

 

武汉,在用最高礼遇,欢迎当年保护过自己的英雄。

 

3年前,你为我不惧风雪;

3年后,我赠你明媚春天。

 

 

有个从安徽来的年轻医护,看着满园的樱花,几度哽咽。

 

她说:原来,武汉没有忘记那年的我们。

 

 

1

 

得知医院正在征集医务人员驰援武汉那天,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赵春光医生5岁儿子的生日。

 

但情势紧急,他没来得及陪儿子吃饭就报名走了。

 

在武汉,他写下一封家书。

 

字字句句,是义无反顾。

 

疫事一起,情形颇烈,武汉三镇,尽为病土。

 

儿自领命,无一日不着白衣,无一日不在前线,施针药,救死伤,不敢半点儿戏,不敢一丝懈怠。

 

然情势莫测,若儿成仁,望父母珍重。

 

儿领国命,赴国难,纵死国,亦无憾。无需马革裹尸返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

 

 

那年除夕,我们阖家团圆。

 

而彼时上海、重庆、西安的解放军和医疗工作者,已在和家人告别。

 

当兵的妈妈刚换好军装,就需离开。

 

只能给不愿松开自己衣角的女儿,轻轻擦去眼泪。

 

 

当年有多少医护,自己感染过,家人感染过,甚至眼睁睁看到亲人倒下过。

 

但他们就是这样挺身而出,披上战袍。

 

我们现在回头看,已经知道了后来发生的事:武汉阴霾散去,恢复生气。

 

可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谁的面前不是一片未知的恐惧?

 

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倒下,但,谁也没有退后。

 

 

2

 

那年,武汉天河机场,两支援鄂医疗队相遇了。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是哪个医院的?

我们是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然后,挥一挥手,告一声珍重,各自奔赴前方。

 

 

其实齐鲁和华西,不是相遇,而是重逢。

 

1937年,抗战爆发,民族危亡。

 

炮火之下,为了让我们的学校不至于停办,让年轻的学子不至于辍学。

 

齐鲁大学和华西协和大学等5所高校,汇集于四川成都,一起在华西坝办学。

 

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守护书桌。

 

齐鲁和华西两所医学院,80多年前,在成都共同抗战。

 

80多年后,又在武汉并肩抗疫。

 

往昔,今日,每一次都义不容辞。

 

是因为不管我们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我们的足下,踩着的都是同一片土地。

 

 

3

 

那年,两个医生在同一个方舱里并肩作战了40天。

 

送别时,竟才发现对方是自己的同学。

 

 

那段时间,医护们每天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每天都戴着紧勒的护目镜和防护口罩。

 

认不清谁是谁,就在背后写上名字,互相打气。

 

有人问一位年轻的护士:有考虑过自己也会被感染的风险吗?

 

她说:“万一的话......我的同事会救我的。

 

他们不是不害怕,不胆怯。

 

只是既然决定要赴汤蹈火,就做好了奋不顾身的准备。

 

 

4

 

那年,贵州铜仁市医护王本学,在一个凌晨接到援鄂的通知。

 

一走,就是50多天。

 

在武汉的日子,他连视频都不敢跟孩子们开。

 

因为每次一开,女儿们就会想他想得流泪。

 

56天后,王本学终于回来了。

 

见到爸爸的一霎那,大女儿怔怔地看了他几秒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小女儿懵懂地问:爸爸,你的头发怎么啦?

 

抗疫两个月,王本学一头乌黑的头发,全部变白。

 

 

几十个日夜,王本学看起来竟像苍老了几十岁。

 

在武汉的日子,有多操劳、有多忧心、有多危急?

 

这些问题,到了王本学的妻子嘴边,又被咽了下去,只变成了一句心酸的感谢:

 

谢谢你,能平平安安回来,谢谢你,没有留我一个人。

 

5

 

那年,从复旦附属中山医院驰援武汉的刘凯医生,正护送87岁的老人王欣去做CT

 

老人是危重症患者,已经住院一个多月,病情很重,情绪也非常不好。

 

不愿和病房里的医生交流,甚至家人的电话也不愿意接。

 

那天,刘凯医生推着他行至夕阳下,看着早春3月的落日,他停下脚步问王欣:

 

要不要看会儿夕阳?

老人点点头。

 

一个27岁的医生,带着一位87岁的病患,就这样认认真真地,看了一场夕阳。

 

 

那是那一个多月来,老人第一次见到外面的太阳。

 

他的情绪有所转变,病情终于也逐步好转。

 

50多天过去,当刘凯医生结束战斗,准备撤离武汉回上海。

 

老人默默地拥抱他,拿出小提琴,为他们演奏了一曲送别。

 

 

老人说,是中山医院的医生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而那张夕阳下的驻足,被久久地挂于中山医院的门前。

 

 

6

 

那年,武昌方舱医院患者全部出院。

 

江文洋医生结束了在这里的最后一个夜班。

 

躺在一张空床上,如释重负。

 

不过就在几天前,这里还人满为患,每个医护都像陀螺一样在连轴转。

 

 

那年,一位80多岁的奶奶治愈出院时,突然向医护人员下跪,表示感谢。

 

 

那年,贵州援鄂医疗队踏上归途,一位老人手持国旗,跪在地上,双手合十。

 

大巴车开了过去,老人依然长跪不起。

 

 

他的一家11口,全部感染了新冠,还有3个是重症。

 

是贵州医疗队的精心救治,才康复出院,转危为安。

 

这恩,他不知怎么报,不知怎么谢。

 

只能守在临别的路边,一个劲儿地表达感激。

 

那年,武汉郑先生在住院之前,已经发病12天。

 

齐鲁医院的医疗队来后,他被收治入院。

 

终于好转后,他请来护士,帮他录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他哽咽着说:

 

徐亚楠、段广娟、周晓宇、汪振军、田慧、麻亮......虽然隔着防护服看不清你们的样子,但你们的名字我都记在心里。

 

我们可能只是你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你们是我们的转折点,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说着,郑先生和旁边的病友一起向医护人员深深鞠躬致谢。

 

 

一句感谢,一个鞠躬,那些匆匆的瞬间,胜过万语千言。

 

一定是满怀着感恩,才会本能地做出这样的表达吧。

 

7

 

最近网上有一条很火的文案:

 

那年,各地医疗队完成使命,告别武汉时。

 

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前来送行:

 

湖北永远是你们的第二个家。

 

疫情过后,欢迎你们和家人到你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再来看一看。

 

武汉给每位返程的医护人员,都送上了一张特别的机票。

 

航班:胜利号。

登机口:凯旋门。

始发站:武汉。

目的地:美丽故乡。

日期:抗疫胜利日。

 

 

3年过去,武汉又一次给他们送来了票。

 

这次是门票。

 

 

这一次,山河已无恙。

 

医护们不用再被厚厚口罩、防护服遮住脸。

 

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春天,原来这么美。

 

 

突然想起武汉同济医院门口的过街天桥。

 

天桥栏杆上,特地装着许多块玻璃。

 

每块玻璃上,清清楚楚写着各个省市和人民解放军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名称、人数、支援过的地图。

 

甘肃医疗队,796人,驰援武汉;

天津医疗队,1307人,驰援武汉、恩施;

江苏医疗队,2802人,驰援武汉、黄石......

 

 

有路过的妈妈,在玻璃前蹲下,为3岁的女儿读每个医疗队的名字。

 

有大二的学生,在每一块写有医疗队名称的玻璃前,深深鞠躬。

 

72岁的老人,指着栏杆流着泪:

 

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行了。

 

 

一个懂得感恩的城市将是无敌的。

一个互帮互助的民族更是无需担忧的。

谢谢,为武汉拼过命的每一个人。

 

作者 | 王耳朵先生,来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