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挺博:再论“吝啬与节俭”
点击:  作者:张挺博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2-08-08 12:31:50

 

1973年,习近平(左二)在陕西省延川县。(网络图源:新华社)

 

古今中外,吝啬都是一个贬义词,指小气、鄙吝、抠门,贪婪成性、视财如命,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应该花的钱抠抠搜搜。因而许多极尽嘲讽吝啬之能事的笑话也流传于民间,见诸中外名著。《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都是有名的吝啬鬼形象。与吝啬有个相近的词,叫“节俭”。节俭与吝啬不同,它是指该节约则节约,该省则省,该抠则抠,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周公(姬旦)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我国历代有识之士都倡导节俭做人、节俭持家、节俭兴国。从春秋左丘明劝君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到战国墨翟告诫国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从汉代贾谊警呼“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天下之势,何以不危”,到三国诸葛亮提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唐朝房玄龄大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到宋代司马光提出“宴安怠惰,肇荒淫之基”;从元朝脱脱倡导“惟俭可以助廉”,到明代朱柏庐教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警世名言,都勉励人们把节俭当成立身做人、建国持家之本。

 

人类社会的历史轨迹向我们昭示:“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奢靡之风是薄俗、是祸胎、是坏兆。治家以奢则家败,治国以奢则国亡,干事以奢则事衰,企业奢靡则破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罗马军团曾是世界上威名显赫的军队,后来却因骄奢淫逸而使士气丧失殆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继先世遗烈,遣无敌师旅,包举宇内,并吞八方,特“爱纷奢”,穷极靡费,以奢失德,结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万世基业毁于旦夕;清朝的“八旗军”入关时曾是“威如雷霆”的精锐之师,但后来文恬武嬉,成为纨绔子弟。类似因果,难以尽书,但皆可用“开国起家,莫不由于祖父之勤俭;败国亡家,莫不由于子孙之奢惰”作结。历史的教训,对我们是最响的警钟。

 

常言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要刻骨铭记创业之艰辛,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更何况,目前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较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没有任何条件与理由追求高消费高享乐。即使我们国家将来富裕强大了,但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所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始终是我们任何事业都需要的。我们党历来崇尚艰苦朴素。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严肃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i]。建国前夕,他再次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ii]。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立言立行、率先垂范。毛泽东长期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20年穿一双黑皮鞋,朱德一辈子“朴素浑如田舍翁”,徐特立“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他们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实在值得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学习、称赞。

 

我始终作如是想:节俭,应成为人人之美德。在我的家乡三秦大地陕西省延川县,前些年有人淘到习近平到农村插队当知青时粮店交粮的收购单。

 

 

19721230日,习近平交售了59斤公粮的收购单(网络来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这张盖有公章的收购单,“交售单位或个人”一栏填的是“习近平”,住址留的是“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内容显示,19721230日,习近平交售1包高粱,净重59斤,收购金额5.19元。当年的老支书粱玉明回忆,“当时大队里几个人分一个炉灶,省下的余粮可以去粮站换些粮票和零用钱。”习近平交粮的年份,正是延川县旱情比较严重的时期,能从本来就不多的粮食中省下几十斤,再拿到粮店去交售,很不容易。[iii]

 

小小的粮店收购单,见证了习近平知青时代“吝啬与节俭”的岁月。1969年元旦刚过,不到16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尽管省吃俭用,习近平依然生活拮据,钱和粮票并不多,但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慷慨解囊。村里有位年轻人考上了师范学校,习近平拿出30斤粮票,让他出门在外用;离开梁家河前,看到一个老乡生活困难,习近平硬塞给他50斤全国通用粮票。在那个困难年代,这些粮票是何等的金贵。[iv]这些体现了习近平“看群众高于自己,爱群众胜过自己,为群众舍得自己”的为民情怀。

 

从“吝啬与节俭”的岁月中走来,习近平深知每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很早就养成了勤俭质朴的品质。不管走到哪儿,在什么岗位,他始终以身作则,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在福州工作时,有一次赶上周末加班,习近平和秘书陈承茂一起在家吃早饭。收拾餐桌时,看到锅里剩下的稀饭,陈承茂端起来就往厨房走。习近平见状马上问:“你要干嘛?要倒掉吗?”陈承茂心里咯噔一下,“嗯”了一声。习近平说,“来来,过来坐下。”“我们都当过农民,应该都知道,一粒米就是一滴农民的血汗,不容易啊!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你可能觉得这半碗饭值不了多少钱,但敬畏感和钱没关系。当然,也许你今天把这半碗稀饭倒了,别人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敬畏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们就可以做吗?”陈承茂听后,既惊讶又惭愧。于是,两个人中午没去吃工作餐,而是回家添把米,炒了个鸡蛋,把剩饭吃了。“那个饭确实很不好吃,在冰箱放过以后,米都软烂掉了。”陈承茂后来回忆说。但是,习近平吃的时候毫不在意,还边吃边讲以前经历的趣闻。[v]

 

一把麦子一碗米,在习近平心里有着特殊分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13年初,针对网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呼吁,习近平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过去穷,问吃饭了没有,都是问喝汤了没有?吃不了几顿干的。”习近平说,“勤俭节约的习惯应该保留下去。我家里到现在啊,盛在碗里的,一个饭粒都不能丢了。”

 

我们已经处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骄傲自满、大手大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应该是一种常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法宝。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才能成就海晏河清之业,骄奢淫逸必遭荆棘铜驼之悲。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密不可分。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vi]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浪潮扑面而来的时候,面对“酒绿灯红”的腐蚀、金钱至上的诱惑、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能否继续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氛围,是个严峻考验。或许有的同志认为,新时代既不是战争年代“吃草根啃树皮”的特殊时期,也不是建国之初勒紧腰带、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而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物质财富大大丰富的时期,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不合时宜。这种思想认识是十分错误的。昨天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说明今天的基础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只有给昨天的辉煌画上圆满句号,致力于新时代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珍惜每餐饭,节约每粒粮,珍惜每张纸,节约每支笔,珍惜每滴水,节约每度电,从新的零点开始,再鼓干劲,再鼓士气,才能再创佳绩,再造辉煌。

 

注释:

[i]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34页。

[ii]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438-1439页。

[iii] 参考《共产党员》《习近平的一张粮站收购单》。

[iv] 参考《共产党员》《习近平的一张粮站收购单》。

[v] 参考《共产党员》《习近平的一张粮站收购单》。

[vi] 转引自《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人民日报》2019 3 6 日第1 版。

 

 

作者:张挺博 高级政工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张挺博:再论“吝啬与节俭”

    2022-08-08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