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马明宸:"经费"十五元的党史题材经典一一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特色
点击:  作者:马明宸    来源:北京画院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7-06 09:40:14

 

2016年马明宸先生与沈尧伊先生在北京宋庄工作室

 

沈尧伊先生创作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无疑已经成为我们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经典,虽然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属于连环画这个小画种,但是它所表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红军进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个重大历史题材,以其深刻独到的表现深度以及近乎千幅的宏大叙事规模,堪称红色题材艺术创作的经典巨制。关于这部作品的风格特色、艺术价值以及文史意义等方面,已有诸多研究定论,另外我认为这部作品在创作路径和创作方法上面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和可圈可点的亮点,比如沈尧伊先生的实践精神、创作方法以及求索态度,这些也都是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和不断借鉴的宝贵经验。

 

 

《马恩列斯毛》版画 沈尧伊

 

沈尧伊先生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版画家,在创作《地球的红飘带之前》,他就已经创作出了许多版画和油画类型的经典作品,如《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鲁迅与青年》、《周总理与大庆工人》、《而今漫步从头越》等等。这些作品在六、七十年代广泛流传,只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不提倡突出作者个人的姓名,所以沈尧伊这个名字不大广为人知。

 

 

而今漫步从头越 油画 沈尧伊

 

版画这个画种对于磨练艺术家的意志力、创作能力与工匠精神方面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优势,因为版画处在雕塑和平面绘画之间,它既注重平面的造型与构图,又要求具备一定的雕刻深度,所以版画创作对于形象的提炼和锤炼能力都要求很高,制作性与材料性也很强。沈尧伊先生从事版画创作二十余载,新时期的八、九十年代是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经验、精力和积累,历时六载,终于创作出了这部经典作品。可以说在版画创作中练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都被沈尧伊成功地转化到了相对平面性一些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之中了,他的这些经历成就了这部经典的品质和风格,贯穿到这部作品精神气质的方方面面。

 

 

1992年沈尧伊先生在创作《地球的红飘带》

 

一、用文史研究的态度来从事绘画创作

 

新中国美术有一个基本的创作方向,那就是表现和再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画家们从事历史题材的创作大多专注于形象素材方面,对于文献和历史的理解往往不够,也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功夫去做这些画外文史功课。沈尧伊先生却以他的创作理念做出了完全不同的画前筹备功课,他从阅读文献到参观博物馆,从访问长征亲历者到考察历史古迹,以及沿长征路线写生、采风,收集文献材料图像、考察形象细节等等,都做了大量精深的研究。因为长征是党史上一个紧张特殊的非常时期,留存的文献和图片资料都非常少,有些形象就只能参考前后年代临近的图像资料,有些问题也只有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来落实才可以,比如关于武器类型的细节,沈尧伊访问过老革命家杨成武、刘英等人,还翻阅了长征前后大量的党史资料和军事文献。

 

 

沈尧伊先生参考图像资料

 

沈尧伊对于红军长征时期的马匹服饰和武器装备都了如指掌,他在长征史方面因为绘画创作而积累的知识甚至并不比专门搞长征史的专家少,新时期在很多有革命历史遗迹的地方,政府都成立党史博物馆,沈先生常被邀请去当顾问。可以说沈尧伊不仅仅是一个长征题材的画家,他更成了一个长征历史学家和文物专家,为了绘画创作而进入文史领域如此之深,研究如此之透彻,这在现当代画史上是并不多见的。这些文献知识都是沈尧伊创作《地球的红飘带》这部经典的重要支撑,有了这些知识储备,才有了《地球的红飘带》的真实感、历史感、场景感和氛围感。

 

 

《地球的红飘带》创作草稿

 

二、用创作独幅画的精力和精神来铺展、延伸成连环画创作

 

连环画因为要依靠印刷来发行,所以一般原稿都不用画太大,只画到十六开纸大小即可,且整体上大多都设计成百余幅的规模。连环画的绘制,每一幅除了主体人物之外还都要有大量辅助的情境性背景和道具,所以绘制工作量比较大,这样尺幅不大也便于完成,还因为要缩小印刷发行,所以人物面部也都不用抠得太细,太细了也印不出来。但是沈尧伊却用了更大篇幅的稿子,每幅足有50厘米见方,有的宽度接近一米,这种尺幅本身也就相应要求有更多的内容和更深度的刻画,可以说这就是独幅画的尺幅规模,所以说沈尧伊是以创作独幅画创作的态度和精神来创作这部连环画的。

 

 

长征沿线写生 沈尧伊

 

每一幅作品要以独幅画的标准来绘制,包括构图的完整性、刻画的深入度以及形象的凝练性以及典型性,其创作难度都可想而知。并且沈尧伊这部作品的每一幅又是以版画创作的方法来绘制的,不同与国画、油画等平面绘画,作品还有深度的刀刻,每个形象都近乎雕塑,作品的艺术质量和精力投入都远远高于普通意义上的连环画,这同样也就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品质。如此规模,沈尧伊一幅接一幅来画,数年的功夫,一画就是九百多幅,幅幅饱满充实、张力四射。所以说他是以创作独幅画、甚至版画的精神与精力来创作这部经典的,这种工作量和创造力依然要归功于沈尧伊在版画创作中锻炼出来的惊人创作能力。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选页

 

三、用雕塑的手段来成就平面形象

 

在具体的创作技法层面,沈尧伊首先是使用立德粉和胶制作画纸底板的,他的画纸是自购的一批印刷厂印刷作废的蜂王浆口服液包装箱纸板,所以每幅作品的背面还能看到产品广告。待纸板沥粉晾干后,他先用毛笔蘸墨汁画一遍,与普通毛笔画无异,这道工序采用的是增加的办法,画完一遍之后,然后他再用刀刮刻一遍,这是的办法,他把版画的刀味用到了平面绘画之中,集中了绘画、雕刻于一体的制作效果。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选页

 

沈尧伊先生就在这种增与减、立与破的修改之中来淬炼形象和锤炼构图的,从而才做到了使形象更加细致入微和精确入神。并且刀刻的硬度与深度质感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又完全不同于单纯的平面绘画的涂抹效果。作者用雕塑的手段创造出的平面形象入木三分、骨感崚嶒剔透,带有击之有声的金属感。还有立德粉的颗粒粗粝肌理以及朦胧效果,这又与二、三十年代的摄影照片的效果相暗合,生成了作品的独特风格气质。另外作者对黑白的处理和运用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去西画素描的法则来进行的,更加自由和裕如,是黑白画的处理手法,黑白变换致中给我们带来一种历史感与沧桑感。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选页

 

四、深厚的生活与技法积淀

 

沈尧伊把握和运用不同的题材、画种以及画法的表现方法都非常扎实,几乎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他整部作品中形象囊括了人物肖像、群像、风景、静物,动植物以及道具、民居、寺庙建筑还有山河、树木等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题材与画法,作者处理起来都游刃有余、顺理成章。连环画作者大多都擅长画人物的整体动态,而拙于画面部特写,沈尧伊先生笔下的周恩来形象的面部特写,整体、细腻、充实、扎实,一点也不亚于西方素描大师笔下的肖像,可以看出作者扎实的素描功底。另外还有中国西南部的自然景观和天气物候表现,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章法暗合,雪山、草原、雾霭、溪瀑,让人览之如身临其境,作者笔下呈现出的是一个丰富完善的世界景观。有这种山水构图能力,我给沈尧伊先生建议也可以跨界画点山水画或拍拍电影,连环画家贺友直就跟我透露过,说陈逸飞跨行触电,他拍电影的入门功课就是研究了几本连环画而已。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选页

 

沈尧伊先生因为涉足连环画创作,他也经由连环画的脚本文字而进一步接触了文学与文字,他们这辈人大多饱读苏联小说,文学功底深厚,文字能力也很强,所以对于文字表述和图像表达之间的关系非常谙熟,连环画对于文史、文学的表现比其他画种的画家靠的更近,连环画家对于图像的叙事技巧也更娴熟,这些都使《地球的红飘带》这部作品成为一部艺术化了的图像史,这要归功于作者深厚的艺术积淀和生活积累。

 

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仍然是我们现当代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拨付专门的创作经费组织写生和创作,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精力,但是作品水准能够达到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艺术高度的仍然不是很多。沈尧伊先生在八十年代,在出版社约稿的创作情况下,以每张稿费十五元的条件下成就了这部经典。其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人都只知道《地球的红飘带》是一部连环画,却并不知道这部连环画的创作缘起是依附于小说的发表,它改编自著名作家魏巍的同名小说《地球的红飘带》,是依托于文学创作不经意间衍生的一部绘画经典。

 

(作者:马明宸 系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来源:北京画院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