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胡懋仁:企业管理者和他们的薪酬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2-22 10:21:46

 

在关于某想集团的各种争论中,有一个关于管理者的薪酬方面的争论。注意,这里说的不是工资,而是薪酬。在我看来,工资与薪酬是有区别的。出卖劳动力的人,拿到的是工资,而管理者中,有的是出卖劳动力的(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有的则不是靠出卖劳动力的,所以他们拿的应该称为薪酬而不能称为工资。

 

马克思写《资本论》时代的资本家,拿的是薪酬。而且那时的资本家,本人都会在自己的企业中担任管理者,例如厂长、经理之类。但在马克思看来,创造剩余价值,即创造财富的仍然是工人,而不是管理者。

 

然而,在八十年代,曾经有一段时间,媒体突然把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极大地夸大了。一时间,似乎管理者是无所不能的。企业如果没有优秀的或者杰出的管理者,企业一定是维持不下去的。而如果企业出现了一个极为优秀的管理者,原来不怎么样的企业也能够咸鱼翻身,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

 

这样的神话一开始我就不相信。因为大多数媒体根本不懂企业,也不懂生产,更不懂管理。所谓管理者,其实就不存在单功能的。一个企业需要多种管理功能。有生产管理、有成本管理、有销售(营销)管理、有技术管理,还有财务管理、供应(原材料)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这么多管理功能,只靠一个厂长或者所谓企业家,就都能管得过来,而且都能管得很好,完全是一种不可能的事。

 

在八十年代被媒体宣传的企业家,如马某利、步某生等,我当时了解过,他们突出的地方并不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而是外部的市场开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营销。在当时整个市场经济都不太发达的时候,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市场的概念陌生得很,更不知道到哪里去开拓市场。虽然他们可以在电视台、电台做广告,但这些广告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他们谁的心里都没底。

 

但是在企业管理者中,确实也有那么一些对市场信息很敏感的人,他们能抓住信息,进而抓住机会,因此为他们所在的企业找到了较大的销路。这样的企业一时间能够获得成功确实是引人注目的。他们的成就,一旦被某些媒体抓住,而且在宣传中很难避免夸大的因素,结果人们似乎都认为,他们这些优秀的管理者才是企业的救命之星。于是,那个马某利被上百家造纸厂聘为厂长。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这多么厂子,他一天跑一家都要跑三个多月,他还有什么精力来管理企业中的事务?

 

当各个行业的市场开始趋向饱和的时候,这些企业家头上的光环也就渐渐地消退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们的管理能力难道也都跟着减退了吗?他们的能耐都跑到哪里去了?媒体们已经不关注了。媒体只关注热点,但这种事情再也引不起媒体关注的时候,谁还管这些当年媒体眼里的风云人物的真实情况呢?

 

做企业的,现在谁都知道,目前的市场,做营销是最难的。他们嘴里常说的话,就是挣钱比吃屎都难,可见开拓市场的难度之大。

 

如果在一个专门的行业领域中,一个企业只做其中一个环节,或者一个配件或者商品,他可以做得比较出色,因为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把这个配件做得质量好一点,成本低一点。而且他们在寻找市场销路方面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只要有这种市场需要,我总能打进去。但要想通过这种单一的行业来赚大钱,基本没有多大的可能,但维持自己的温饱,维持企业的生存,或者小幅度发展,问题还不是太大。那么多中小企业都在活着,虽然活着的状态有所不同,但毕竟多数还是能活下来的。而一旦你以为你在这个行业能做得不错,就以为你有能力扩大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将来能赚大钱,发大财,这事就悬了。你很可能走上一条把自己葬送的路上去。

 

在这类中小企业中,管理也很重要,但并不复杂。而规模稍大一些的企业,管理起来就确实是相当复杂得多。任何一个环节差了一点,企业都难以承受。所以企业必须具备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而在这个管理体系中,唯有厂长那个最高领导的职能是最不复杂的。有的事,不管他懂不懂,会不会,他只要会拍板就可以。当然,一个好一点的厂长或者经理,在拍板之前,总要咨询一下他手下的那些中层管理干部。如果完全由着他自己随意而来,那这个企业迟早就出问题。

 

在国有企业里,财富是广大工人和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者共同创造的。中高层管理者当然也有其存在的必要,但他们的存在与他们现在所拿到的薪酬相比,他们的薪酬有点脱离了他们实际工作的贡献。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管理者很多都是投资家,都是股份占有者。在他们的眼里,劳动力不过是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而他们投资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都与他们雇佣工人一样,都是投资的组成部分。企业生产出来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他们看来,都是他们投资的产物。他们分配这些利润就是按照投资的比例。在他们的眼里,劳动力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人,不过是他们投资而购买的可变资本而已。

 

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薪酬是不可以比工人的工资高出太多倍数的。这既不合理,也背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对企业中承担不同职责的员工,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企业的管理者确实有其自身的职能,在企业生产中,这些职能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投资者,他们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对工人指手划脚的所谓高级人士。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地位上与普通一线工人是平等的。他们的劳动有可能是比简单劳动更为复杂一些的复杂劳动,他们的薪酬或者可以略高一些,但也仅此而已。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北航老胡之闲话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