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江宇 | 杂交水稻、大飞机和“举国体制”
点击:  作者:江宇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1-07-07 16:59:42

 

上一篇文章谈到,“票证经济”是特定历史下的必要选择。在总消费水平低的情况下,票证制度的实施能保障人人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在国家层面,“票证经济”有助于解决重工业资本积累的问题,对中国启动现代化起了关键的作用。既要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和国家安全,又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约束下,中国已经做了最可行的选择。


1.webp (1).jpg

 

发展重工业,除了需要资金、劳动力之外,还需要科学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托计划经济建立了以真实需求为导向、全国大协作为主要特点的科研体制,实现了快速的技术进步,在一些尖端领域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归结起来,这一时期的科研体制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社会真实需要所牵引的创新导向。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科研单位的主要目标既不是利润,也不是发表论文,而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真实需要。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如两弹一星、牛胰岛素、杂交水稻、大型飞机、计算机以及断肢再植等,当时都处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些创新,大部分都是着眼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最普通的人吃饱、穿暖、健康、发展的需要。现实需求牵引使得创新资源能够更多地集中到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领域,从而容易在基础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也容易获得更加长远的经济利益,最终达到“求其大兼其小”的效果。

 

以真实需要牵引的创新导向,典型代表就是20世纪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提取技术。疟疾是人类最古老、传播最广的传染病之一,至今在非洲依然危害很大,但由于疟疾主要是“穷人的病”,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对其投入相对不多。而中国从国际主义的理念出发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抗击疟疾,从而产生了对抗疟药物的需求,影响了科技进步的方向。这就是从真实需要出发的科研路线。

 

其次是全国协作的“大科学”体制。主管我国科技工作的聂荣臻早就认识到:

 

“现代科学技术同十八、十九世纪有很大的不同。那时的科学研究往往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多种发明创造。今天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有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比如某些数学理论的探索,还可以沿袭过去的方式,但是对于运用现代实验手段进行的重大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和重大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和制作,个人和单位,甚至行业和地区的力量都不够了,需要国家的力量才行。我们制造导弹、原子弹、飞机、舰船、计算机等,需要许多新型材料,需要精密的仪器、仪表。当时国内没有,国外也买不到。我们就组织自己的力量下达任务,分工合作,限期完成。当时需要一万三千多种新材料,都是国内从来没有生产过的,结果在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在短期内陆续试制成功,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随着科技工作发展的需要,我们还组织全国力量试制“九大设备”,以解决制造特厚、特薄、特宽、特长、特细等特种型号材料的设备。[1]”。

 

中国实行大科研体制,是为了在国家的领导和统筹下,“迅速壮大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力求某些重要的和急需的部门在十二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2]。正是由于建立了全国大协作的科研体制,中国才能够在工业化刚刚起步、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开拓创新,并且在一些领域达到了当时国际的前沿。

 

例如,杂交水稻研究就离不开全国大协作的科研体制[3],20世纪60年代,湖南全省开展了由专业人员和农民相结合寻找不育系的群众运动,不久席卷全国,各省成立了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大协作网,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的1000多个品种里进行筛选,如果仅仅有袁隆平等少数科学家,没有全国各地的协作,就不可能取得杂交水稻研制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300多家工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加。在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体协作文化的作用下,尽管不能说如臂指使,但确实相对于在分散的情况下靠企业自发协作,有更小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效率。1975年,中国成功预报辽宁海城地震,也得益于专群结合、群防群控的观测和预报体系。

 

科研领域的集体协作,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成果,那就是以“鞍钢宪法”为代表的普通工人和科研人员相结合的制度,使得科学研究从少数科学家的专利扩展到一线工人中间,这发挥了科学技术的外溢效应,提高了一线工人的研究能力和素质,造就了一代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倪志福[4]、郝建秀[5]等从一线产业工人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是工人中的发明家。科研上的集体协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是科学研究本身的规律。今天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应该丢掉这个优势。

 

最后,“大科学”体制不仅表现在科学研究,也表现在技术传播上。当前世界上通用的专利制度,固然有利于激励创新,但又会阻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因此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存在着专利制度存废的长期争论,需要在激励创新和传播创新成果方面取得一个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把专利制度看作私有制的产物予以批判,实行了把知识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产生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和奖励,但是并不拥有对科研成果的排他性使用权,而是由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科技成果,这使得科学技术普及速度大大加快,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农村依托集体经济建设的农技推广站,实行了多次推广新型农具和良种运动,一旦有先进农具和良种出现,就可以很快推广到全国适宜耕种的地方,农民并不需要花钱去购买专利和高价种子,这使得农业科技也能迅速得到传播。

 

注释:

 

[1] 光明日报社.聂荣臻同志和科技工作[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10-11.

[2] 中共中央.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A].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9):436.

[3] 李晏军. 袁隆平成功之路回眸[D].广西大学,2004.

[4] 倪志福,(1933—2013),1933年5月4日生,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1953年创造三尖七刃麻花钻,被称为“倪志福钻头”,大大提高了钻头的使用性能和切削寿命,在国内外切削界引起重大反响。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5] 郝建秀,女,汉族,1935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13岁进厂当工人,不到16岁摸索出改进整个纺织业技术的“细纱工作法”,1951年,该工作法在全国推广,整个纺织企业的产量大幅提高。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本文节选自《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江宇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