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官方罕见定调,粮食危机要来了?
点击:  作者:时政文摘    来源:时政文摘  发布时间:2020-08-14 12:44:11

 

这两天,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发了高度关注。领导人对粮食浪费现象、特别是餐饮浪费做了批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25103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6243万头,下降19.9%

 

2019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较2018年上半年下滑了15%2020年上半年生猪存栏与2019年同期相比再次小幅下滑2.2%(见下图)

 

也就是说,虽然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生猪生产有所恢复,但今年上半年的生猪生产水平依旧低于去年上半年。

 

 

既然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的同比都在下降,这说明猪饲料的需求同比数据是萎缩的,主要会体现在豆粕、玉米的需求萎缩,假定豆粕、玉米的供给能力与去年一样,其价格就应该是跌势。

 

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今年上半年的玉米价格却是大涨的态势,见下图。

 

根据海关的数据,我国今年上半年玉米进口365.7万吨,同比增17.6%

 

 

上半年国际玉米价格是跌势,在需求不振、进口数量增长而国内玉米价格却出现大涨的走势,只能说明我们的内部供给出现了问题!

 

供给的萎缩导致价格上升,养殖业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要寻找替代品,结果,与玉米价格相近、营养成分或许更好的小麦、稻谷走上了前台。

 

据《期货日报》报道,到七月中旬临储玉米拍卖已进入了第八周,累计被拍卖的玉米数量已有3200万吨,但依然呈现100%的成交率与高溢价格局,现货市场玉米价格也一路上行。

 

716日,临储玉米进行了今年第八次拍卖,近403万吨全部成交,最高价2290/吨,最低价1790/吨,平均价1950/吨,平均溢价289/吨,较上周高51/吨。当日拍卖的临储玉米最高溢价出现在蒙南地区,每吨溢价高达510/吨。

 

 

分析师认为,导致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庞大的库存没有了,加上市场预期产需缺口较大,市场普遍认可了玉米供需会趋紧的观点,对价格的预期自然很乐观。

 

二是临储玉米今年虽然已经拍出了3200万吨,中央一次性储备玉米等也拍出了600万吨以上,但市场并没有感受到来自供应方面的变化。对于供给不足的市场来说,这种感觉很正常。

 

随着玉米成交的火爆和价格的上行,迅速点燃了小麦市场。

 

今年2季度之后出现了以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那就是国产玉米收购价、进厂价等开始高于国产小麦价格,饲料企业用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开始增多,同时一部分库存稻谷也成为了饲料企业的替代对象。而小麦和稻谷是主粮。

 

 

729日山东玉米拍出2620的高价,已经比当地小麦高出200/吨的幅度,小麦替代玉米就成了必然。

 

河南省粮油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在对外发布的消息称,七月下旬的小麦临储拍卖过程中,2014年至2017年产的小麦均有成交,成交地点主要在河南的南阳和周口地区的所属库,河南牧原粮食贸易有限公司买走了绝大部分,居然占了成交量的90%以上。

 

而河南牧原粮食贸易有限公司采购了这么多的小麦是用于喂猪,因为河南牧原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就是隶属于养猪专业大户——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因为饲料企业开始大量使用小麦制作饲料,开始拉动小麦价格,目前,小麦价格的上涨趋势已经初步形成。

 

 

猪粮比是养殖业的重要指标,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

 

以现在的生猪价格约18/斤计算,这意味着生猪养殖企业可以忍受的玉米(或小麦)价格是3/斤,这个价格与现在的实际价格相比(大约1.2-1.3/),还有一倍以上的价格上涨空间,也就是说,现在的小麦价格是由养殖企业猪栏中的“猪”说了算!

 

这意味着什么呢?

 

一,以往20多年,我们经历的都是物质越来越过剩的时代,商品价格由需方说了算,农产品市场也是如此。

 

现在,由农产品供给端推动的通胀开始了,当猪价拉动小麦和稻谷价格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饲料价格又会反身推动肉价,这是一个反复推动的过程。

 

二,瘟疫的全球大流行必然导致全球谷物生产的衰退,美国、巴西、加拿大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在未来极有可能会限制谷物出口,比如使用出口配额限制出口数量,就会恶化全球谷物供给端,导致肉价和食品价格的加速上涨。

 

 

其三,按照小麦和玉米轮作,种植小麦一亩地的成本大概在400600元之间(不同的种植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成本上会有一定的差别。这里不包含耕地租赁费),以亩产1000斤来算,每斤的价格按照1.3/斤计算,总收益为1300元,除去成本,净利润有800元左右。

 

如果每人种植20亩地,年收益为1.6万元。如果年轻人进入城镇打工,一年的收益肯定会远远高于这个水平,同时,自己的子女也可以在城镇接受到更好的医疗和教育。

 

所以,这种水平的种植收益与进入城镇生活相比依旧毫无竞争力,人口脱离农业领域的趋势就会继续持续,这就决定国内的谷物的供给端的压力还会持续加大,继续推动谷物价格。

 

第四,谷物和能源是任何一个社会最基础的价格,这意味着谷物(小麦、稻谷、玉米为核心)价格上涨之后,就会推动全社会所有商品价格上涨,最终就会导致全面通胀。

 

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猪肉价格上涨之后,可以减少肉类的购买,生活即便简朴一点也还过得去,但肉价推动玉米、小麦和稻谷等主粮价格上涨之后,中低收入家庭却不能说“我不吃饭”,因此,肉价和玉米价格的上涨与所有人都紧密相关。

 

 

中高收入家庭通过吃肉挤压了低收入家庭的生存空间。一旦中低收入家庭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到威胁生存的时候,任何社会就都会面临剧烈的动荡,或许,这就是领导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由于贫富差距,有人吃得起更贵的猪肉,有的人却吃不起被肉价拉动的、涨价之后的主粮。

 

此外一个原因就是工农业剪刀差太大,从事农业活动不仅无法致富,甚至无法维持生存,造成劳动力持续脱离土地之后谷物的供给端不断收缩。

 

此时,解决上述困局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打破房地产泡沫,努力压缩工农业剪刀差,同时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化解造成贫富差距的根源……

 

供给不足对通胀的推动力是极为强大的,对社会的冲击也是残酷的,请珍惜饭碗!

 

延伸阅读:

 

迫在眉睫!高层罕见定调,粮食战争打响!

 

昨天,总书记批评了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倡导全社会节约粮食。

 

 

表达虽然朴素,但背后大有深意,关系着国家当前最重要的一个战略!

 

前段时间新闻联播,总书记到东北考察,第一站就走进黑土地,调研粮食生产。高层重视粮食之心,大伙儿有目共睹。

 

今年,“保粮食安全”就赫然列进政治局会议,“六保”之列,粮食问题被提高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也难怪,每到大危机的时候,除了药品、防护品外,人们一般抢两种东西:硬通货和粮食。

 

乱世炒黄金,所以黄金最近打破历史高点;大灾之年也往往出现粮食紧缺。

 

前两天,联合国发出预警,疫情叠加接连爆发的蝗灾、极端天气等灾害,多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的预测是,2020年全球挨饿的人口将因为疫情新增超过1亿人,总数突破7亿。 

 

亚洲仍然是营养不良人数最多的地区(3.81亿),非洲位居第二(2.5亿)到2030年,非洲将成为世界上一半以上长期饥饿人口的家园 

 

亚洲比非洲还多,不可思议吧? 

 

虽然,对于我国来说,基本不存在粮食危机的风险,咱们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

 

但其他国家的危机可能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波动,影响世界局势,进而影响到中国对外策略。

 

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必然影响全球粮食的生产,即便粮食没有减产,能被及时运输吗?现在全球运输体系基本瘫痪,客运断崖式下跌,货运能不能100%保证?

 

再加上蝗灾和洪涝灾害,民间囤货、政府抢购会造成全球粮价飙升,2020年全球粮食更紧俏、涨价都是大概率。 

 

更何况,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不仅仅是疫情,还有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疫情只能影响一年两年,但真正会长期化的,需要“打持久战”的,是中美战略博弈。

 

粮食,也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武器。

 

 

现在特殊阶段,一方面各国政府加量采购储备粮,一方面粮食出口国也在收紧出口政策。

 

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俄罗斯,从亚洲到欧洲非洲,出于自保心理,各国纷纷开始禁止小麦和稻米等粮食的出口。 

 

中国最大的软肋,是大豆。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差不多1亿吨,用来榨油和用做饲料。换句话说,中国人吃的肉蛋等,要么是进口的,要么是进口的大豆转化的。

 

中国目前粮食自给率大致在88%左右。主要谷物基本能自给,但大豆是短板。

 

最极端的情况——如果发生战争,外部粮食无法进口的时候,对中国来说,肉类变得稀缺;口粮没有问题,饿不死人,但是生活质量会下降。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就很重要了。

 

 

真正安全的,是“产量大国+粮食出口大国”,比如美国、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印尼、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至于法国、捷克、匈牙利、德国、斯洛伐克等国家,粮食也非常充裕。 危机时刻,粮食的定价权在这些国家手中。

 

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每年的粮食出口占全世界粮食贸易量的10%左右,年销售额约为150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大豆的产量和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 

 

不过,中国大豆的头号供应国,不是美国,而是巴西。

 

中国超过八成的大豆来自进口,美国、巴西的疫情这么严重,中国肯定会受到影响。

 

至于日本和韩国,连粮食自给率都不到40%,当然就更被动了。

 

 

好在咱们的粮食储备,都在半年以上,远高出其他国家(三个月)。想当初我国加入WTO,美国还想对我国实施粮食战略,把我国绑在美国的粮仓上,结果还是败给我国大规模粮储了。 

 

这几年,我们通过粮食这个生命线,也收拢起一群非洲的铁哥们。国内富余的粮食,也会向那些缺粮食的国家出口。

 

未来,粮食问题一定跟石油一样,越来越政治化,成为大国博弈的手段。

 

比如,俄罗斯作为全球粮食出口大国(人均粮食产量是中国的两倍、小麦出口世界第一),已经暂停出口粮食了,长期从俄罗斯粮食进口的埃及、土耳其、伊朗,就会变得更加依赖俄罗斯。通过粮食问题撩拨一下,可以让很多淘气的小弟变得更听话,粮食成了稀缺资源,老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双收!

 

所以粮食问题,在国家博弈的牌局上,可以操作的空间非常大,往往是利用心理预期的超长杠杆,撬动想要挖取的利益。那些有出口能力,到关键时刻就可以成为一张牌。

 

反过来说,能自给自足,就不会受人掣肘!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主粮的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如果大家改变习惯,减少浪费,基本可以做到100%

 

按照统计,成年人的餐桌剩菜,足够2亿人一年的口粮;大学生的食堂剩饭,可以养活800万中国人。中国人在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如果等饥饿来临,我们才去反思自己的懒惰和浪费,那时就太晚了。这也是每一个人,能为国家尽的一份力。

 

这就是高层的苦心。 

 

 

由于疫情空前严重、可能会持续好几年,再加上老美一直想惹事、粮食出口国一定会借力打力,所以这个关口,中国做好自己的粮食布局,非常重要。否则,一定会被人家薅羊毛。 

 

有短板,对手就有机会。官渡之战时,曹操带几十万大军攻打袁术之时,军中粮草不足。

 

这时候如果退兵,袁术必反攻;如果不撤退,粮食不够吃,军内将大乱。幸好最后曹操用计化险为夷。

 

关键时刻,粮食跟武器一样重要,是可以稳军心的。

 

袁隆平描述过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老百姓的饭碗,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情。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会发生真正的大事。不管是谁,饿上三天,什么雄心壮志都没了。

 

中国历史上,相当多的动乱,跟缺粮有关。那些残酷的历史,早已远离,我们也无法感同身受。但规律不变,乱世里的自保之道,不外乎粮食和安全。

 

内循环时代,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来源:今日财经头条

文章来源于今日财经头条 ,作者头tiao

 

延伸阅读:

 

小麦收购同比减少近千万吨,高层聚焦粮食安全有何深意?

 

6月中旬以来,江淮地区降雨较多,对新粮购销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疫情使得农户储粮意愿增强,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农户看涨后市,一半新粮仍存放家中

 

 

文|《财经》记者 焦建

 

8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下简称“国家粮储局”)发布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数据显示:截至8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70.6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264.1万吨,同比增加12.6万吨。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同比增长0.6%

 

按照中国的粮食品种产需结构分析:小麦是产需平衡有余,稻谷是产大于需,玉米经过连续几年调整,产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产需缺口较大,虽近几年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但仍需进口弥补缺口。

 

如此条件下,为何会出现小麦收购同比减少近千万吨的现象?而近期高层多次对粮食安全做出指示、强调制止餐饮浪费背后,又有哪些现实背景?

 

粮食增产,为何收购缓慢?

 

按照国家统计局715日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2634亿斤),比2019年增加75.6万吨(15.1亿斤),增长0.6%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 锁强在分析数据时指出: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单产有所提高,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分省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公告:山东今年夏粮总产量513.84亿斤,增长0.6%。其中小麦总产量513.77亿斤,增长0.6%,占全国总产量的19.5%;小麦单产435.28公斤/亩,增长2.3%。小麦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

 

夏粮增产背后,亦须指出:夏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并不大,主要靠的还是秋粮。2019年时,中国粮食总产量中,夏粮产量占21%,秋粮产量占75%,早稻占比为4%

 

今年夏粮收购开始之后,这已不是国家粮储局第一次公布收购量同比减少的数据。截至710日时,该局亦曾发布消息称: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3207.3万吨,同比减少216.6万吨。

 

6月下旬时,国家粮储局向外公布的消息仍显示:小麦收获接近尾声。今年收购特点为:一、主产区收获的小麦一、二等明显增多,强筋弱筋等专用麦比例较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收购入库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基本为一、二等粮;二、收购进度正常。今年小麦收获期有所提前,开秤初期进度快于上年;三、市场购销活跃。各级储备粮轮换收购积极,部分库点收购价高于最低收购价。多元市场主体入市积极,市场化收购超过总收购量的95%

 

近日国家粮储局公布的数据,则涵盖了部分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收购情况: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

 

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今年全国小麦产量为1.34亿吨,按常年商品率70%左右推算,今年小麦商品量约在9380万吨。截至6月末,主产区小麦收购量仅占当年预计产量的17.83%,占当年预计商品量的25.46%

 

以此进行推算,到8月上旬时,累计收购的小麦数量尚未达到商品量的一半。

 

对于进度“偏慢”、入库“偏少”的原因,相关部门尚未给出整体性结论。但7月时,新华社曾在一篇相关报道中指出:6月中旬以来,江淮地区降雨较多,对新粮购销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疫情使得农户储粮意愿增强,市场收购量回落。这意味着,市场主体都想把粮食留在“手里”。据市场反映,目前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农户由于看涨后市,一半新粮仍存放家中。

 

近年来,通过落实责任,建立科学的小麦收购点、保障收购资金、腾出库容等手段,农民出售粮食的外部软硬件并不存在太多短板。此外,中国也在不断改革储备粮制度,发挥“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的宏观调控职能:一方面,启动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防止“谷贱伤农”;另一方面,则通过拍卖政策性粮食和投放储备轮换粮向市场投放粮食,防止“米贵伤民”。

 

按照中国夏粮收储惯例,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会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而执行政策的各省则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对上述预案进行细化。

 

2020年,中国继续实施小麦托市收购政策,以今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按照容重,一升小麦重790克以上的,是国家一级标准;770克以上的是二级;750克的是三级;730克的是四级;710克的是五级)为标准品,最低收购价格为每斤1.12元,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斤0.02元掌握。

 

最低收购价格指的是标准品粮食的到库价。随着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农民粮食经纪人在各地普遍出现,他们会在与农民的协商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粮食收购价格,与最低收购价概念不同。

 

今年夏粮收购期间,湖北、安徽、江苏和河南等小麦主产区相继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江西也已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省份会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是因出现了小麦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的现象。

 

以中国的小麦生产和调出大省河南为例,则因价格持续上涨,当地小麦市场价格已经高于国家托市价格,86日,河南暂停新乡市、漯河市托市收购。

 

据《财经》记者了解:今年小麦上市日期提前,小麦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市场化收购进度高于托市收购。河南省粮储局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731日,全省累计收购小麦72.81亿公斤,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0.73亿公斤,按市场价收购72.08亿公斤。

 

据该省一位粮食经销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目前来看,河南相邻的安徽、山东等省目前的情况类似,农民不太愿意卖小麦,是因为玉米、面粉企业提价等原因。种粮农民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如果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百亩甚至更大的面积,则亩产以1300斤计算,一斤麦子收购价1.15元,“能多卖一点是一点”。

 

“存粮要保质,攀高有风险”前述新华社报道则建议称,“对千千万万的农户来说,潮湿天气使得小麦保管难度增大,部分小麦面临变质生虫难题。加上暑期天气炎热,学校全面放假,下游需求疲软,面粉厂降低开机率,减少库存甚至停机,收购积极性下降。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库存高企,供应充足,后市压力不可忽视,有关部门在尽量帮助农户科学储粮同时,要释放有效信息,防止夏粮收购大起大落,维护粮农利益。”

 

粮食安全,不应只看生产端

 

目前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会为夏粮收储增加一定的困难。为此,713日,中储粮集团召开重点地区第三次防汛调度会,调度南京、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成都7家分公司防汛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汛处置方案,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所有库点提前设置防水墙、封堵通风口和仓门;湖北、湖南、江西分公司辖区直属库仓门可搭建实体防水墙进行封闭,必要时提前转运粮食。

 

值得提及的是:收储速度较慢,这在近年来的夏收进程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8年、2019年时均曾在不同地区出现类似现象,而原因则多种多样。比如2018年时,大量质量偏差的小麦就因达不到最低收购价收购标准,导致销售价格偏低,购销进度偏慢。

 

此外,因国内外粮食价差及需求、政策及市场预期影响,小麦收储分化出现加速,优质小麦价高难求,质差低质小麦则乏人问津,近两年小麦托市收购量已在逐渐减少,市场化收购量则加大。

 

为保障市场化收购,中国的各粮食主产区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安徽为例:通过小麦生产并形成规划,加工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直接去进行收购。专用小麦则几乎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价格也出现了上涨。

 

在此之前,有观点认为,应改革目前的托市政策,让粮食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与之相反的观点则是:在粮食市场发育不全的情况下,为确保生产流通,小麦、稻米托市收购就要继续。其初衷是保护农民利益,解决粮食数量和价格失衡的问题。

 

为保障粮食数量,多年以来,中国采取了各种措施保证增产,近年来则开始通过对供给端的储备进行挖潜。据此前的一项相关估计:全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约为800亿公斤,相当于中国粮食总产的15%,即2亿人消费的粮食数量。为实现中国粮食的自给,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亦可构成“节流”。

 

就此方面,中国在数年前就在规划和实施的主要途径为:一、控制粮食作为投入品的消耗。首先是合理控制工业用粮,其次是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第三是节约用种;二、减少粮食储存和保管环节的损失。首先是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其次是减少运输损失;三、减少浪费消费。

 

研究界亦普遍认同:中国应普及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帮助农民减少产后损失。示范推广绿色、环保、智能粮食储藏设施设备,鼓励适度加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粮食流通环节的损失损耗。

 

中国的粮食库存主要分三大类: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户存粮(通常不统计在库存范围内)。其中政策性库存,就是通过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形成的库存,这部分库存常年在市场公开拍卖;企业商品库存是指企业为了经营周转需要建立的自有库存。目前进入统计的企业有4万多家。

 

为尽量实现“颗粒归仓”,对于质量并不太好的粮食,中国通过建立各项体系,也搭建起了一张涵盖多重等级粮食的收购网络:收购入库的粮食为当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四等及以下的粮食由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符合质量标准或食品安全指标的小麦和稻谷,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责制要求,由市、县组织收购处置。

 

为提倡节约粮食,201910月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爱粮节粮意识,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形成科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的良好风尚。

 

对这一倡议能起到的作用可形成佐证的,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达11.7%。2015年仅餐饮业餐桌上的食物浪费就达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条件十分脆弱,稍有松懈即会引发全局性严重问题。如果耕地下降到18亿亩以下,加上单位产量的下降及干旱等因素,粮食总产很容易下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士在几年前就曾对《财经》记者提醒称,“安全弦要绷紧,不能忽视。”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官方罕见定调,粮食危机要来了?

    2020-08-14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