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点评一则新闻:拍照重要,还是救人重要?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9-07-24 10:29:07

 

     “在这些医生看来,病人的生命显然没有照相重要。抢救病人可以不用着急,但照相却必须着急。

01

新闻:《老人病危家属求救,医生却在忙拍照?》

据新华社报道,714日晚上9点多,山西文水县的武先生将突然发病的外婆送到县人民医院,医生初步检查后下了病危通知书。

就在这时,武先生看到心内科所有医生护士都走出病房开始拍照,然而老人突然病情加重,非常难受。

 

就在老人在死亡线上做最后挣扎的这段时间里,病人家属四次向医生求救,医生的反应却令人极度心寒——

第三次求救,医生一把把家属推开,你等等不行啊?照完相给你看不行啊?

第四次求救,旁边有个女大夫,直接拽住我们主治大夫衣角,说你急啥了你,咱们照完这张相再去看。

02

【郭评】医院方面后来辩解说,实实在在说,不是因为照相造成的死亡,但是观察病人肯定受点影响。

这样的辩解既无力,亦无耻。

无论是不是由于医生忙于照相而耽误了抢救时间导致病人死亡,都不能改变一个简单的事实:在这些医生看来,病人的生命显然没有照相重要。抢救病人可以不用着急,但照相却必须着急。

这条新闻,令我想起了1975年上映的电影《春苗》中的一个情节:

阿芳嫂的女儿小妹已经发了一夜高烧,生命垂危,送到卫生院,医疗组长钱济仁医生却不理不睬,继续和院长聊养生疗法,后来在阿芳嫂的一再央求下勉强踱到急诊室,却慢条斯理地穿白大褂、戴口罩、看手表、理头发,完全不顾阿芳嫂已心急如焚。

终于,钱医生开始看病了。他拿起听诊器象征性地听了一下,便写了个条子说送县医院,起身拂袖而去。就在这个当口,小妹就死在阿芳嫂的怀里。

 

好的艺术作品,真是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

阿房嫂的哭声,今天仍在回响。

《春苗》已经拍摄、上映了将近半个世纪了,但这一情节,居然在现实生活中完美重演了,只是小妹已经换成了老人,而钱医生不仅已经调入了县医院,还升任了心内科主任。

后来,《春苗》被禁止上映了。但质之今天的社会现实,只能说,这部电影还是相当实事求是的。

03

在拍摄《春苗》的年代,在医生和患者这一对矛盾中,医生被认为是矛盾的主要的方面。

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患者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患者基本不具备和医生博弈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判断,当时就强调医生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对钱济仁这样对病人漫不经心的态度持强烈批判态度。

毛主席甚至提出:医学院的学生,入学后能不能先不要直接进课堂,而是先到医院为病人服务半年,体会病人的痛苦与不易,培养和病人的感情,然后再回学校学习?

由于毛主席的去世以及后来中国社会的转向,这一构想并没有得到落实。

不仅如此,后来还走到相反方向。

医疗产业化的结果,收入了成了医生关注的中心,患者只是获取收入的工具。

 “拉开肚皮要红包谚语,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初的时候,甚至发生过医院暗中抛弃没有钱的危重病人的事。

今天,关于医疗改革,已经谈的很多,甚至过多了,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从《春苗》到山西文水县刚刚发生的悲剧,再次让我们意识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关于医疗行业的一切改革举措,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看来终将是缘木求鱼。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