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美国6倍 为什么还有“插秧专列”?
点击:  作者:豆农    来源: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19-05-25 13:32:32

 

        日前,《科技日报》的一句话吸引了马前卒工作室的注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曾专门对比过中美两国农机效率,目前我国每亩地的平均农机动力是美国的6

一直都说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现在中国农机规模已经秒杀美国了吗?如果不是院士出面,我还真不敢相信这样的数字。

之所以对六倍表示怀疑,因为不久前还有这样两则新闻:

 

黑龙江插秧专列连续20年开出

 

多省采棉专列赴新疆

中国国土面积和美国相当,如果农机密度是美国6倍,为什么我们还要开专列运摘棉工?为什么中国农业竞争力还是远远不如美国?

问题出在哪里?

1

真的有六倍

老规矩,先核实数据。

在科技日报上的数据是采访口述,不够严肃。于是我们找到了罗院士去年的文章《对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思考》:

2016年我国田间作业亩均动力0.41kW,美国亩均动力0.060.07kW,我国是美国的5.86.8;

发达国家农机动力机械与作业机具之比为1:(36),而我国平均只有1:1.6,说明我国的农机作业效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进一步翻论文,发现类似的说法早已有之:

到 199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已达到4.89千瓦,农用拖拉机(主要是小型拖拉机)已达到 1293万台。我国的农机动力和拖拉机拥有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即使仅以拖拉机动力计,我国按耕地平均拥有的拖拉机动力也超过美国拥有的拖拉机动力水平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GLJH200004024.htm

看来至少到1999年,中国农机马力已经压倒美国,而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大力补贴,农机马力飙升数倍,2013年就达到了十亿千瓦。

和美国相比,农机总动力就算没有六倍,四五倍也总是有的。罗院士所言不虚。

 

那么,还是上面的问题,农机数量这么多,为何还要开专列运农民去干活?

2

不平衡

看一下农业部总结的2018年成就:

全程机械化有新突破。2018水稻机插(播)率超过48%,玉米、马铃薯机收率分别接近70%30%,同比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油菜收获、花生种植及收获机械化率均超过40%,同比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可见在机械化率明显上升的同时,还有大量工序的机械化率低于50%,即人力要承担大多数工作。这就是全程机械化水平不足。

传统上的农业机械化概念,就是田间地头的机械多,比如拖拉机耕地、联合收割机取代镰刀。

但真正决定人力消耗的指标是全程机械化,即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流水线比率,很多不出名的机械,如育种机、种子加工处理机、干燥机都会影响这一指标。

 

按公开数据,仅仅统计耕种收环节,去年中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6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显然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具体到各个环节, 201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82%,其中机耕率较高为80.43%,但机播率和机收率都较低,分别为52.08%53.40%

具体以水稻为例,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0%,机耕水平近100%,但机种水平达只有48%,机收水平接近90%

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6.8%,是国内最高的省份,但水稻秧苗补种、摆盘等环节仍旧需要大量人力。

每年5月初,黑龙江都有大量民工从家乡来到粮食主产区,集中干一个月的插秧工作,绥化赴三江平原地区的最多。这就是为什么黑龙江水稻产区需要插秧专列

当然,这一短板也在被弥补。

目前黑龙江的水稻机械化插秧率达到96%,远高于48%的全国水平,插秧客主要负责补苗、操作机械。过去平均1公顷需要5人插秧,而使用插秧机,30顷地仅需要10个人,所以插秧专列的规模也在不断下降。

然而,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美国2010年左右有约 110 万公顷耕地种水稻,需要的农民仅6000人左右,平均每人照顾180公顷,产量依然超过每公顷8吨。

中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稻田——黑龙江北大荒还在追求全机械化插秧,而美国农民已经普遍采用飞机水播”……农业机械化任重道远。

摘棉专列保持到今天,原因和发展趋势也和水稻插秧差不多。

200870万人进新疆摘棉花,去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3.8%,同比增加9.8个百分点,进疆摘棉花的人数却降到不足10万。如今,新疆棉花机采率达到35%,北疆地区和新疆兵团机采率超过80%,南疆机械化率也接近二成。过去的摘棉工开始在新疆找另一份工作——采辣椒。

 

收胡萝卜的农机

 

采摘葡萄的农机,可以摘葡萄留叶子

机械化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中国的辣椒还需要手工摘取,而美国连摘草莓都开始机械化作业了。

 

国外将牧草收割打捆的机械

对于全程机械化率的发展,国务院也有规划:

2020年,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棉油糖、果菜茶等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

2025年,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棉花收获机械化率达到6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5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65%,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3

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

如此看来,插秧专列的确是一个正在消失的暂时现象。但最初的问题依然未得到解答——为什么农机密度是美国6倍,竞争力却依然不够?

似乎问题不仅仅是技术。

全程机械化对应,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指标——“全面机械化,这意味着机械化不仅仅要包括粮食作物,还要覆盖经济作物;不仅仅覆盖种植业,还要改造牧渔业;不仅仅覆盖平原地区,还要占领丘陵山区;不能限于农业生产,还要延伸到农民生活领域。

这个全面机械化指标,就是我们和美国差距最大的地方,中国2800个县区,去年只300多个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地形复杂和土地细碎化是机械化的两个大敌。

从地形上看,中国丘陵比美国多,最大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国土比例低,所以农业机械化开展难度大,需要更小、更智能化的农机。

 

但这依然不能解释中美六倍的农机马力差距——中国是6,美国是1!毕竟中国农机还真的是以小型农机为主,并不太在意丘陵地形。

最后我们还是绕不过农业基本体制问题。

在分田单干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机使用以农户自用为主,社会化服务仍以单项作业为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机具利用率不足,农机跨区作业仅有12%

目前,中国仍有2.6亿农户,其中2.3亿户是承包农户。小农户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占农业人员90%,其经营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0%。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是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基本现实。

美国的农业集中程度远高于中国。2010年美国的农场约有220万个,占用350多万的农业劳动力,以及一部分儿童老人做辅助。每个农场主平均经营400英亩的土地,约等于2400亩,却只需要1.6个劳动力。

小农太多,必然导致单台农机的耕作面积小。2013年,中国单台拖拉机负担的耕地面积(5.94公顷/台)几乎是全世界最低。

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的拖拉机尤其是大型拖拉机利用率不够高,二是中国依然以小型拖拉机为主。

 

中国拖拉机负担的耕地面积和发达国家对比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的套路,在各国都一样。土地连片规模化种植才能靠机械化赚钱。要提升产量和竞争力,中国也得花大力气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整治,改变土地细碎化的现状,再配套建设机耕道,改善农机作业环境和通行条件。

但这在分田单干的条件下很难继续推进,需要做根本性的制度调整。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很清楚地指出了答案:

你是愿意给成片的或者说聚集起来的几百亩、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一个区域,提供统一的耕种、统一的收割、统一的防护,还是愿意给零零碎碎的农户提供服务,当然愿意给成片的、规模化的新的主体提供相关的服务。这个服务的基础是什么?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

为了改变土地细碎化的现状,不少省份开始了尝试。比如湖北省沙洋县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推行了按户连片耕种模式,以水源、农民住房、农户最大田块、农户最集中田块、适合发展的产业、涉农项目实施等为参照物引导,通过流转经营权实现连片耕种”“重新分地、面积不变”“农户间协商、交换承包地等方式,完成连片耕种85.3万亩,占全县耕地的89.6%,农业生产成本约降低20%~30%,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

在全国消灭小农,势在必行。

4

唯一出路

中国农用机械总功率大,还包括一个细节。在农村,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同时也是乘用车。许多农民出行也要靠这些农机,所以额外增加了一些马力。

但这依然是体制问题,为什么中国农民就不能住在高标准的小城市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开汽车去大农场干活呢?非得在手扶拖拉机上颠簸?

在纯粹的机械化时代,中国保留小农经济还有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粮食安全。为了在本土生产绝大多数食物,中国不得不投入巨大人力,精耕细作,保证亩产比同纬度国家高20%-30%,代价是粮食生产成本可能是别国数倍。

2015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亩均总成本分别比美国高出56.05%20.82%210.42%38.44%222.84%

然而,在智能化时代,精耕细作并不是手工劳动的专利,卫星导航、测土施肥、定点喷灌……新一代农机不仅效率比农民更高,还能带来更多的亩产,使用更少的肥料和水资源。

过去几十年中国反复宣传,说我们以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值得自豪。现在中国要在同样的资源基础上,让中国人吃的更好,更便宜,唯一的道路是智能化,机械化。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小农经济都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除非你能劝中国人多花钱,少吃肉。

 

(作者:豆农)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