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长江商报、 化妆品财经在线、中国证券报、新浪财经,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口好牙,两面针”。
想当年,两面针的这句广告语曾经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两面针牙膏的的兴衰历程:
1.上世纪80年代,第一支含有中药成分的牙膏在两面针研制成功,其“一口好牙,两面针”的广告语帮助品牌红遍全中国,几年之间发展成牙膏市场上的霸主。
2 改革开放前后,国外品牌以高调广告、低价促销姿态入驻中国市场(高露洁、佳洁士)从两面针的壁垒上破开了一个洞。两面针由此开始受到冲击。
3.04年以后,两面针对接国家政策,开始搞多元化副业,一系列投资反而让自己忽略主业大力发展副业。
4.就在两面针僵持于鸡肋的多元产业时,由于内部管理连续失误,两面针面临巨大危机。尽管做了政府介入、体制改革、迎合市场等措施,但无力回天。连续亏损9年后,两面针牙膏滑下“国产牙膏第一品牌”宝座,濒临倒闭。
改革成就民族品牌,连续15年产销第一
两面针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私营肥皂厂;1956年经公私合营组成“柳州市肥皂厂”;1963年肥皂厂更名为“柳州市日用化工厂”;1978年其牙膏车间分离,单独组建“柳州市牙膏厂”;1980年新厂建成;1994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企业。可以说,两面针记录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也正是因为改革才有了两面针曾经的辉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支含有中药成分的牙膏在两面针研制成功,开创我国中药牙膏之先河,此举更为日后两面针称霸牙膏市场夯实了核心竞争力。此外,在 “口口好牙,两面针”的电视广告传播下,两面针销量节节高升,1985 两面针中药牙膏年产销量突破1亿支,2001年,两面针中药牙膏年产销量突破4亿支,从1986年到2001 年,连续15年本土产销量第一。
2004年达到辉煌时期,实现年销5亿支,与当时的高露洁、佳洁士两大外资品牌一起,奠定了牙膏市场“三国争霸”的竞争格局,成为当时牙膏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国产”霸主,获誉“国产第一牙膏品牌”。
随后,两面针继续一路高歌猛进。2001年,随着中草药概念的提出,其征战天下的霸气显露无遗。2004年,两面针一鼓作气,成功在上交所实现挂牌上市。到2006年,两面针进入鼎盛期,销售额达3.12亿元,成为当年中国牙膏市场的真正王者。
然而,到了2007年,达到顶峰的两面针开始走下坡路,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只是这个下坡路来的有点长,滑的有点久。
连亏12年、再次借款到期续借
10月10日,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600249)发布公告称,两面针与柳州东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通公司”)签订了《借款及股份质押的补充协议》,双方同意将此前借款剩余的1.5亿元的借期延长一年,即借款期限延长至2019年10月10日,借款年利率为7.3%。两面针公司以所持北部湾银行1.54亿股股份为该借款提供质押担保。
对此,两面针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向东通公司续借1.5亿元有利于公司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公司整体利益。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两面针再次借款到期并续借。
2016年10月9日,两面针曾向东通公司借款3亿元,借款期限12个月,借款年利率7.3%,两面针以所持北部湾银行1.54亿股股份进行质押担保。
2016年12月,两面针归还东通公司借款1.5亿元,尚有借款余额1.5亿元。
2017年,两面针与东通公司签订了《借款及股份质押的补充协议》,双方同意将剩余1.5亿元借款的借期延长一年,即借款期限延长至2018年10月10日。借款年利率维持不变,即年利率为7.3%,并继续以所持北部湾银行1.54亿股股份为上述借款提供质押担保。
事实上,已有70余年历史的民族品牌两面针,近年来在资本市场的业绩一直表现不佳。根据其历年财报,已连续12年扣非亏损。
从2006年开始,两面针扣非净利润就出现亏损。截至2017年财报,两面针营收为14.72亿元,同比下滑5.74%;扣非净利润亏损1.538亿元,同比下滑40.99%。今年上半年,两面针依旧出现亏损,扣非净利润达到-1700万元。
不过好在两面针还有中信证券股票这个“输血机器”。1999年8月,两面针作为发起人参股中信证券,投入1.52亿元,持股9500万股,折合每股1.6元。
从2007年至今,两面针已经多次通过抛售中信证券股票。
2018年7月3日晚,公司公布了《关于出售部分中信证券股票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拟出售不超过1200万股中信证券股票,以7月3日收盘价16.32元/股计算或可变现近2亿元,获利1.6亿元。回笼的资金将用于企业偿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发展主业。
这已是公司多次抛售中信证券股票后的又一次出手了,而要说起其卖股票的好处,除官方说法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应是为了业绩考虑,避免公司或因持续两年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至此,两面针手中的中信证券股票只剩下1512万股。据统计,这些年来,公司通过出售中信证券股票产生收益和从中信证券取得分红就超过了20亿。
大败局:败在多元化
公开信息显示,两面针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私营肥皂厂,1980年研发制成第一支两面针中药牙膏,比云南白药牙膏早了20多年。2001年,两面针牙膏年产销量突破4亿支,并连续15年销量排名第一。2004年在上交所挂牌,成为国产牙膏品牌第一股。
对于亏损原因,分析人士指出,以两面针为代表的老牌日化企业,在市场红利期进入资本市场乃至上市,最初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但是两面针上市后的多元化发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对主营业务又缺少持续投入和营销,最终错失发展良机。
2004年公司收购了广西亿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的股权,成为了其多元化布局的起点。此后,公司通过投资或并购的方式收购多家子公司,进军包括旅游用品、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以日化、医药、纸业、房地产四大板块为主营业务的格局。但这些“副业”似乎并未给公司带来预期中的进一步利润,反而成了拖累。
尤其是旗下的柳州两面针纸品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722万,对上市公司造成了1457万利润损失的影响。公司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称对于长期亏损的纸业板块,将严格限制资源的投入,加强对纸业板块费用的管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亏损,最终消除纸业板块对公司盈利的影响。而这,还没算上公司为了解除纸业板块在排污方面可能面临的压力和费用。
多元化的布局不仅消耗了公司盈利,更分散了其对于主业的精力。
近年,因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日渐激烈,公司在牙膏等日化产品方面的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早前有媒体报道,两面针牙膏如今的市场份额早已不足1%,这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隐忧。从公司披露的二季度经营数据来说,两面针4-6月的家用牙膏销量为756.65万支,而1-3月的销量为961.52万支,呈一定程度下降。
其实,产品的销量一方面决定于产品的竞争力与市场的契合度,另一方面也在于研发和销售方式。然而,今年研发和销售费用都有所下降,这和公司的资金短缺应不无关系。
两面针之兴,抓住了匮乏时代民众对优秀品牌的推崇心理;两面针之衰,面临国内外强敌环伺之势自乱阵脚,逃避竞争,盲目乱撞。经历过低迷,尝过惨痛的失败,一代英雄,是否迟暮?
与两面针一样走下坡路的还有曾经热闹非凡的田七、黑妹、小白兔、圣蜂、牙博士、草珊瑚等一大批国产牙膏品牌。不得不说自21世纪以来,在一线城市的大卖场里已难觅它们的踪影。记得在1949年到1996年间,中华、两面针和黑妹三大国产品牌在中国牙膏市场占垄断地位。
但是,随着以高露洁为主的外资牙膏品牌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民族品牌逐渐没落,外资品牌已经占据国内牙膏市场近七成份额。
看着昔日的民族品牌就要陨落,心中无尽唏嘘。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